近年筆者走訪一些鄉村,發現一個共同現象:貧困和軟弱渙散往往是伴生的,基層黨組織軟弱渙散,讓羣衆看不到希望,是貧困的重要原因。於是,一些貧困村選優配強“兩委”班子後,支部的作用發揮了出來,貧困羣衆脫貧致富有了“主心骨”,在黨的好政策扶持下,脫貧效果立竿見影。

這個現象深刻地說明,黨建就是生產力,一個好支部勝過千萬投資。

一個好支部,勝過千萬投資!

當前,脫貧攻堅進入最後的衝刺階段。“給錢給物,不如給個好支部”。這句樸素之言,不僅說明打贏脫貧攻堅戰關鍵在黨、關鍵在人,更在實踐上指明瞭一個方向,基層黨組織強起來,影響半徑纔會大起來,脫貧攻堅纔會實起來。

一個支部作用發揮的好壞,直接關係到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如果支部連正常的工作和活動都難以開展,話沒人聽,事沒人跟,那麼這個村要想脫貧致富肯定是天方夜譚。因此,走實脫貧攻堅之路,必須建好建強基層黨組織,使他們充分發揮戰鬥堡壘作用,衝鋒在重大任務一線。

一個好支部,勝過千萬投資!

建好支部,關鍵要有好帶頭人。一些村黨組織書記“人難選,無人選”,存在“無人帶頭,帶不了頭”的問題,這固然有農村人才相對缺乏的客觀原因,也有重視不夠、用心不夠的主觀因素。選好帶頭人關鍵要打開視野、不拘一格,花心思、“下深水”去尋找人才。可以從致富帶頭人、復員退伍軍人、優秀青年農民中培養選拔,也可以選拔政治素質好、能帶領鄉親共同致富的外出務工經商人員回村任職。本村選不出的,可以派縣鄉機關優秀幹部擔任。

好的支部,就是要能“聚沙成塔”。黨組織必須成爲引領、組織和匯聚脫貧攻堅力量的領導核心,凝聚起脫貧的智慧和力量。黨員是脫貧攻堅的“主力軍”。首先要把黨員的作用發揮出來,教育引導黨員把身份“亮”出來,形象“樹”起來,帶頭學習技術、帶頭髮展產業,發揮脫貧致富示範帶頭作用。同時,凝聚各類經濟組織、致富能手、產業大戶、鄉土人才、技術專家等力量,形成人人蔘與、人人盡力的脫貧攻堅社會環境。

一個好支部,勝過千萬投資!

好的支部,還須具備經濟動能。脫貧攻堅並非易事,不是簡單的“數字脫貧”,也不是單純的“設施脫貧”,羣衆生產、生活、發展的明顯改善才是脫貧的硬指標。因此,支部要適應農村經濟社會產業的新變化,舞好龍頭創新探索“黨支部+基地+合作社+農戶”的產業發展模式,因地制宜發展股份合作經濟,深入細緻做好產業發展風險評估,尊重羣衆主體地位,做優、做特、做強產業,鼓實羣衆“錢袋子”。

“民亦勞止,汔可小康。”小康,這個穿越無數苦難與輝煌歲月的執着夢想,今天已經觸手可及。各級黨組織要拿出“敢教日月換新天”的氣概,鼓起“不破樓蘭終不還”的勁頭,向貧困發起總攻,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

END

來源 | 《黨員生活》2018年第11期·下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