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經濟平穩回升態勢或將超出市場預期

□胡月曉

一季度的各種經濟運行指標表明,我國經濟運行走穩回升的跡象顯著,消費、投資、外需“三駕馬車”都有不同程度的較好表現。更爲重要的是,市場對經濟的信心也得到有效恢復,衡量企業對經營前景信心的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已升到了榮枯分界線的上方。一季度中國GDP增速持平於6.4%,雖爲2012年以來的最低點,但結束了去年持續三個季度的緩慢下降狀態。看我國經濟增長第一動力投資的變化軌跡,去年四季度後的投資增長,也結束了長期的逐漸回落態勢,呈企穩回升之狀。

這一系列經濟數據和市場表現,凸顯出中國經濟發展的韌性、潛力與定力,不只總量大,結構更在持續優化,新舊動能在加速轉換。而基於多元化的、混合型的動力,中國經濟發展的韌性,超過任何從單一視角的想象。這爲我們應對外部挑戰,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了較大的騰挪空間。從對當期經濟運行有重要影響的樓市運行情況看,市場成交也有了價穩量增的記錄。隨着樓市調控的深入,樓市成交已在前期下降臺階的基礎上,呈結束下探跡象。在經歷前期的波動後,4月,全國30大中城市的周成交規模上移至平均341.5萬平方米,而3月爲331.7萬平方米。從前期成交規模變化及政策基調看,未來成交有望持續平穩,樓市已找到了成交的新平衡運行區。

年初以來,隨着前期實施的降準、減稅等政策措施和近期發出的宏觀政策信號效應顯現,市場預期顯著改善,特別是3月以後,出現若干積極變化。各種評論都認爲,當前的經濟回暖得益於宏觀政策,尤其穩健的貨幣政策取向。但實際上,這是內在機制在前期蓄勢後動力逐漸釋放的結果。金融環境作爲外在約束條件,對需求和供給都有直接影響,但不改變趨勢。穩健的貨幣政策取向很快在信貸和貨幣回升效果上得到體現,表明中國經濟運行主體的擴張較爲強烈,經濟內在增長動力較爲強勁。鑑於貨幣政策效果明顯,市場各方對經濟中長期前景的預期大致穩定,信心有所增強。只是,資本市場的回暖進程仍會有反覆。

從經濟發展階段、增長邏輯、政策效應等分析框架綜合判斷,筆者認爲,今年中國經濟將開啓走出底部之旅。最鮮明的信號是投資,衆所周知,投資增長前景如何,直接決定中國經濟的增速變化,而目前基建投資正帶動投資整體回升,這顯示今年經濟的平穩回升態勢或將超出市場預期。

至於當前的價格高位運行走勢,主要是食用品尤其豬肉價格非季節性回升帶來的結果。去年以來,豬肉價格受疫情影響,短期供應成爆發性增長,豬肉短期價格走勢出現了與往年不同的走勢——供大於求帶來的價格持續下行,造成了去年的低價格基數,依照規律,今年肉價會報復性反彈。由於基數效應,會帶來價格的臨時高位運行,但通脹回升,卻並非趨勢性力量作用的結果。從過程上看,去年豬肉價格呈現爲“下降——走平——上漲”的三階段。從豬肉價格的實際走勢看,現在已越過價格短暫平穩階段,開始呈現上漲態勢。不過,由於天氣轉暖後豬肉消費將進入淡季,肉價回升的曲線因此也會比較平穩。

據此分析,既然當前的價格反彈只是基數效應下的產物,並不具持續性,那通脹壓力自然也就難持續。筆者的判斷是,就今年而言,通縮壓力要大於通脹。上半年受豬肉價格反季節回升,疊加季節性規律作用,CPI將短期(約3個月)高位運行,年中前後將回落至零基線上下觸底。受基數變動的影響,工業品價格在大宗商品價格企穩走平後,PPI同比價格走勢全年或都將運行在零基線上下的低位上,年末纔有可能略微回升。

從流動性管控的角度看,通常在經濟進入經濟轉型“底部徘徊”階段時,貨幣、信貸擴張對經濟的激勵作用有限。因此,經濟底部運行時期的階段性任務是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即結構性任務超過了總量性任務,政策效應會更趨積極。隨着供給側改革逐漸見效,以及供給側改革政策重心的轉移,流動性管控當保持較高的靈活度。去年三季度後,供給側改革重心在以基建投資爲主要內容的“補短板”,“降成本”,貨幣政策積極適應形勢變化鬆緊適度。3月,中國貨幣和信貸增長雙超預期大幅回升,貨幣政策對經濟回升的支撐作用將進一步體現,前期已呈現企穩回升態勢的投資,仍將延續這個勢頭,進而帶動經濟進一步回暖。

鑑於經濟在中長期仍將面臨諸多不確定因素,權益市場短期在上臺階之後重新進入了築底蓄勢過程,市場機會更多體現爲經濟轉型和升級所帶來的結構性行情機會,何時再上臺階主要取決於經濟回升預期確立時間。債券市場受通脹短期高位影響,短期壓力不小,但中長期則有着較爲確定的慢牛機會。

(作者系華東師範大學中國金融研究院研究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