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綜上,筆者認爲如果哪天人工智能機器人大舉打入相聲領域,它可能會帶來短期陣痛,但長期來看它一方面會淘汰掉大批沒有真本事的演員,另一方面也會促進優秀的相聲演員去繼續深入鑽研相聲這門語言藝術的精髓。第一個,人工智能機器人能否替代相聲演員說相聲。

二十多年前的神劇《編輯部的故事》裏,冒充人工智能機器人蕾絲的美女歌手李玲玉進入《人間指南》雜誌社當碎催,“餘德利”侯耀華同志問了一個深刻的發人深省的問題:“你們有幹全活兒的機器人嗎?”

時間大踏步踏入9102年,餘德利當年的願望終於實現了,從來在兩性領域不走尋常路的日本開發出了人工智能機器人“妻子”,據說除了生孩子之外全都能幹,售價不到十萬元人民幣,上市一小時就被搶光。

抑制一下激動的小心臟還是把話題回到單純的相聲領域,如果人工智能都牛到這個份兒上的話,那機器人說相聲還算是個事兒嗎?

無獨有偶,也是在日本,就在今年年初,他們推出了一種會說相聲的機器人,當然在日本應該叫會說“漫才”的機器人。這兩臺機器人分別叫“小愛”和“”權太”。據說它們能通過數據庫即興編段子抖包袱,還可以分析觀衆的表情判斷包袱是否響了。更牛的是,觀衆可以現場提問,機器人聯網搜索相關話題自動生成現掛,也就是說他們居然還能現場抓哏!

沒找到相關圖片,大概齊就是類似這個樣子吧。它們的首次公開演出是在一家癌症中心爲患者表演,現場爆笑不斷,機器人唯一的失誤是說錯了同音字。不過好像這也不算毛病,相聲裏本身就有諧音包袱。

筆者看到這個新聞瞬間感到有些無語,首先想到的是怎麼又讓日本人搶先了?兩性領域也就罷了,那是人家強項,難道相聲領域也落後了?

其實我們國家在相聲領域還真是在很早以前就開始了人工智能機器人表演的探索。

最早提出這個概念的應該是常寶霆和白全福,他們在七十年代末有一段相聲裏就有機器人說相聲的概念,白全福則扮演了一回機器人,其表演可謂相當出彩。

十幾年後的春晚上,郭達蔡明則表演了一個機器人小品,蔡明扮演了一個類似於機器人妻子的角色,據說當年上臺前蔡明在箱子裏候場太久還差點昏倒在裏面。

之後在很多小品裏這種概念就不算新鮮了,我們看到過很多,不過這都是屬於設想階段。

真正到將機器人說相聲落到實處的是2006年,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研製的機器人童童和何雲偉說了一個相聲小段。這個機器人已經具備了基本的相聲逗哏的雛形,只不過還僅限於簡單的數據庫的輸入和輸出,其人工智能化自主學習能力還比較弱。另外就是外形比較驚悚。

到近些年隨着人工智能的發展,有一些打着科教和幼教旗號的所謂機器人也號稱能說相聲,這些機器人已經能自主完成一些簡單對話,按照能力來看基本上和相聲初學者差不多。

常寶華的徒弟南京笑星陳峯寧曾經和一個人工智能機器人合說過一段相聲,但好像並沒有引起多大的關注度。

去年夏天,上海的國籍機器人展覽會上,一對大家熟悉的身影出現在展臺上,這種機器人已經從外形到聲音再到智能化方面達到了初級相聲演員的水平。當然有人會問,這不會引起肖像權爭議嗎?其實你細看的話,也是可以看做是劉全剛和孟凡貴組合的。

在中日兩國的努力下,如今終於出現了能說全段還能砸掛抓哏的相聲機器人了,這基本就相當於成熟的相聲演員水平了。

對於這件事我們該怎麼看呢?這對於相聲行業是福還是禍呢?

筆者認爲我們應該從以下兩個方面看這個問題:

第一個,人工智能機器人能否替代相聲演員說相聲?

以目前的科技水平看,人工智能機器人至少可以替代很多水平一般的相聲演員。

首先人工智能在自主學習上佔據先天優勢,它可以在幾秒之內就將四百多段傳統相聲全學會,玩高興了甚至連京劇、評戲、太平歌詞、快板還有評書全都學會了。你讓肉做的普通人怎麼比?

其次由於網速和移動互聯的飛速發展,人工智能還能迅速在網絡上搜索相關話題和段子形成現掛。縱然現在很多相聲演員也全指望網絡段子活着,但你筆頭再快記憶再好也比不過自動搜索的人工智能啊。

所以人工智能說相聲發展下去還真能替代很多水平一般和指望網絡段子生活的相聲演員。如果真能實現的話,筆者認爲這對於相聲行業是好事。近些年相聲開始復甦,很多投機演員也闖入這個行業撈金,基本功聊勝於無基本靠抄網絡忽悠觀衆。如果人工智能可以取代淘汰掉他們那還真是大功一件。

第二個,人工智能機器人的相聲水準能達到多高水平?

相聲是一門語言藝術。這句話絕不是說着玩兒的,我們看很多相聲前輩在創作和表演相聲時都會力求每句話每個字的準確以及合適,用趙佩茹的話講就是多一個字可能就擋包袱,少一個字可能就泄包袱,聲調高了蓋包袱,聲調低了鋪不開包袱,真的是每個字都要反覆推敲去摳去琢磨。這一點上,人工智能恐怕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難以達到。

就像圍棋AI機器人阿爾法狗一樣,它可以戰勝一切人類高手,卻始終沒有圍棋藝術中的那種意境美。相聲機器人同樣如此,它可以利用龐大的數據庫和搜索能力去替代很多中庸的相聲演員,但卻無法達到相聲大師們那種語言藝術的魅力。另外還有一個發託賣相的表演,誠然人工智能也能通過聲光電和高清屏的運用部分彌補這個弱點,但還是達不到相聲大師們那種爐火純青的表演能力。

綜上,筆者認爲如果哪天人工智能機器人大舉打入相聲領域,它可能會帶來短期陣痛,但長期來看它一方面會淘汰掉大批沒有真本事的演員,另一方面也會促進優秀的相聲演員去繼續深入鑽研相聲這門語言藝術的精髓。

這對於相聲行業的健康發展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