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威廉为会长的国际长城之友为了保护箭扣长城的环境,在2002年-2010年间通过各路公司企业的资助,在当地雇用6名村民作为环保员,不定期地清理长城上和通往长城道路上的垃圾。他曾经是国际长城之友的环保员,名叫常金旺,今年88岁了。

前几天,一位身着大红外衫的老大爷,步履蹒跚地走进了箭扣长城西栅子村长城学校,他说他来看威廉。其实,他并不是外人。他曾经是国际长城之友的环保员,名叫常金旺,今年88岁了。

国际长城之友2001年成立至今,已经19年过去。以威廉为会长的国际长城之友为了保护箭扣长城的环境,在2002-2010年间通过各路公司企业的资助,在当地雇用6名村民作为环保员,不定期地清理长城上和通往长城道路上的垃圾。常大爷就是其中之一,而且是最敬业的明星环保员。协会并没有要求每天上长城捡垃圾,他则是风雨无阻,一天不落。

如今,政府出资,科技携手,希望长城保护能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也希望当年的环保员们也和常大爷一样,常回家看看。

这是国际长城之友2006年由殷峻设计的宣传册。

6位环保员整装待发,前排右就是常大爷,当年74岁。

从建立环保站到为当地小朋友播下爱长城的种子,国际长城之友19年来组织了各种各样的活动。右下角是常大爷。

当年,罗哲文老先生、成大林老师和王雪农老师都是协会的顾问。

这里是我们的核心团队。

协会得到各路爱长城的“财神爷”的资助。

国际长城志愿者们也活跃在长城上。

协会还利用各路资金做了一些长城研究项目。上图:《烽火楼残破状况调研》项目是邀请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小组为箭扣长城正北楼“会诊”。

《万里长城百年回望》项目。利用长城老照片,按图索骥,在老照片的拍摄地和角度,拍摄新照片,经过新老图片对比,观察长城发生了哪些变化。

在北京市文物局的支持下出版了同名画册中英文两个版本,并且2007和2008年分别在北京首都博物馆、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举行大型图片展;之后在长城沿线包括山海关、榆林和嘉峪关做过临展;如今在榆林名人风采公司的办公楼、嘉峪关关城和嘉峪关第一墩都有常展。

如今,长城保护宣传深入人心,但是人人行动、大家参与最重要。最后用著名动物学家、环保人士珍妮.古道尔女士的话结束我这篇短文:每个人都很重要,每个人都能发挥作用,每个人都能带来变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