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6位親屬都是扶貧幹部,3位兄弟都是駐村扶貧第一書記,像曹焰這樣的家庭,估計在各地都不多見。”就這樣,曹焰帶着父親的教誨和妻子的牽掛踏上了前往張青鄉八方村駐村扶貧之路。

“好幾天都沒看到小女兒和家人了,真想好好陪陪她們。”華燈初上,手提蔬菜的曹焰急忙就往家裏趕。一頭是貧困戶,一頭是自己的家室,心繫兩頭情難捨,幾年來,這就是曹焰的生活現狀。

大哥,駐付壠鄉水車村扶貧第一書記;二哥,駐城山鎮大塘社區扶貧第一書記;妻子,雙鍾鎮政府幫扶幹部;大舅,縣衛健委幫扶幹部;妻侄,曾是縣中醫院幫扶幹部。

6位親屬都是扶貧幹部,3位兄弟都是駐村扶貧第一書記,像曹焰這樣的家庭,估計在各地都不多見。兩年前,二孩出生不到5個月,滿頭黑髮的縣婦幼保健醫院副院長曹焰任張青鄉八方村扶貧第一書記。兩年後,銀髮已漸漸爬滿了髮梢,皺紋已悄悄重筆勾勒了臉龐。“如今最想做的事就是埋頭好好睡上一整天,再關閉手機,爲家人好好做一餐飯,陪陪父母和妻兒。”如果放他兩天假,曹焰打趣地說這是他最想做的事。

單位女性偏多,僅有的幾位男性年齡結構又偏大,兩年前,二孩出生不到5個月,接到駐村扶貧任務後的當晚,曹焰和妻子一宿沒睡。“家裏有我,你就放心去吧,還有很多貧困戶比這個家更需要你。”雖然妻子知道家裏此時多麼需要他,可還是爲丈夫打氣鼓勁。“你去吧,困境能鍛造一個人的品格,經歷讓人學會懂得,懂得讓人學會珍惜。在駐村扶貧工作中,要嚴格要求自己,不負組織重託和百姓期望。”就這樣,曹焰帶着父親的教誨和妻子的牽掛踏上了前往張青鄉八方村駐村扶貧之路。

“八方村,7個村民小組,1700餘人,20戶精準貧困戶,截至目前,已脫貧14戶。一組吳雛元家庭因病致貧,四組吳國興精神病治療後有好轉,七組吳三梅自主脫貧意識淡薄……”談到八方村扶貧情況,曹焰如數家珍。進村串戶,噓寒問暖,兩年來,全村人民對曹焰飽滿的熱情和嚴謹的工作態度,看在眼裏,記在心上,感動不已。

“感謝曹書記,沒有他,就沒有我的今天。”幫忙瞭解政策、辦理殘疾證,曹焰不厭其煩地用心付出,讓治癒後的吳國興一直心存感激。正是橘子飄香時節,當看到吳國興提着自家種的橘子來到村部送給自己時,曹焰內心有種莫名的激動,感覺眼前的這個人既熟悉又陌生,上前一步拉起吳國興的手久久不肯放下。

“曹書記,您來了,快進屋坐!”吳雛元大老遠看到曹焰來了,就開始熱情招呼。吳雛元的小兒子患精神病多年,在曹焰的幫扶下,也正在積極治療,身上穿的很多衣服都是曹焰送來的,爲此,吳雛元一直念念不忘。

兩年前的八方村村部條件極爲簡陋,住房緊挨墳塋,生性膽小的曹焰回憶起兩年的扶貧歲月時打趣地說,很多時候都是獨自一人開着燈望着天花板直到天亮,生活也簡單,一個晚上,一包煙、一碗泡麪是自己給自己準備的標配,兩年算下來喫了好幾箱泡麪。

“曹書記,責任強、業務熟,工作出色,夫妻倆人都是扶貧幹部,孩子小,家庭離不開他,我們大家都離不開他!”提到曹焰,張青鄉分管扶貧的領導陳潛心讚不絕口。

一晃時間過去快兩年,兩年裏年過古稀的雙親,體弱多病,心疼孩子,買月票每天坐班車往返城鄉之間。“苦了二老,他們本應安享晚年,可讓他們還如此操勞……”情到深處,話語剛說一半、心感愧疚的曹焰猛吸一口悶煙後,良久不語。生活中,曹焰全家也是個充滿愛的大家庭,對雙親的孝愛也從不缺席。每逢週末,只要兄弟姊妹有空,就下鄉陪伴二老,有的砍柴,有的做飯,有的洗被褥……“大家圍坐在一起喫飯,是我們感覺最幸福的時候,父親講述自己輝煌的往事是他最得意的時候,他講得神采飛揚,我們也聽得津津有味。”提起此事,曹焰內心的幸福感溢於言表。

文、圖 / 張玉 陳潛心

來源:湖口書法溫馨提示: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爲學習分享,不作商用,如有侵權請聯繫本平臺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