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埔县能够成为中央苏区县,这与大埔党组织建立苏维埃政权和大埔人民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为苏区创建以及为中国革命作出的巨大的贡献和牺牲密切相关。

一 、大埔是全国、全省较早,梅州地区最早建立党组织的地区之一,党组织成立之初,积极开展工农运动,响应国民革命,支援国民革命军第1(东路)军入闽讨伐孙传芳部,是较早爆发反抗国民党右派屠杀政策,举行武装起义,创建革命政权和武装的地区之一。

1925年夏,共产党员、曾在高陂市小学当过教师的赖释然,受党组织委派以农民运动特派员和小学教师的身份回到大埔,创建了隶属于广东区委的中共大埔县第一个支部——中共仰文学校支部。党组织成立后,积极开展工农运动,在缝业、陶瓷、理发等行业建立工会,与企业主和资本家作斗争,在各乡组织成立农会,发动农民进行罢耕斗争。1926年9月,国民革命军第1(东路)军第14师进入大埔,中共大埔特别支部积极支持国民革命,联合国民党左派,领导与动员农会、工会和教师联合会,采取各种方式,支持与配合北伐部队。

1927年国民党右派发动“四一二”政变后,中共大埔县党部领导了县城茶阳暴动,并成立县政务委员会。由于国民党军的反扑,农军退入太宁、桃源等地,建立大埔县农民自卫军独立第1团。8月中共大埔县党部为策应南昌起义军南下,组建大埔县暴动委员会,9月11日高陂暴动成功,为南昌起义军顺利南下打开了通道,16日南昌起义军进驻茶阳,在南昌起义军的帮助下,健全了大埔党的领导机构。

二、大埔党组织和农军大力协助八一起义军在三河坝地区抗击国民党反动军队。为中国共产党武装打晌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作出了贡献。

-三河坝烈士纪念碑-

1927年南昌起义后,八一起义军南下广东,大埔是起义军入粤第一站。 9月上旬,起义军进至福建上杭时,潮梅地委立即派出大埔籍党员前往迎接起义军,组织农军为先导,引军入埔。起义军到达三河坝,大埔县委派出人员驻在25师师部,经常互通情报,提供后勤支援。三河坝战役打响后,以大埔工农军第1团和东江工农军一部配合起义军抗击敌人,大埔县委、县工农革命政府和各区乡组织,纷纷组织力量前往支援和参加战斗,组成了侦察队、向导队、宣传队、后勤队、担架队,探听敌情、送信、运输、粮食、物资,搬出各地祖尝谷充作军粮。许多人还冒着枪林弹雨抢救伤员,送饭运弹,带路转移。大埔党组织、农军和民众为支援起义军坚守三河坝打击敌人、保存革命火种作出了贡献。

三、大埔苏维埃政权经历了创建——失败——再创建——再挫折的曲折历程。虽然存在短暂,仍积极开展了建政工作。有力地动摇了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基础,为中国共产党局部执政探索了道路,积累了经验。大埔苏区积极支持闽西,闽粤赣苏区的创建,是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央苏区的一道安全屏障,有力地拱卫了中央苏区的安全。

1927年12月,大埔县委听取了中共闽南特委书记罗明传达的“八七会议”精神,进一步明确了实行土地革命、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意义。1928年1月,发动了高陂年关暴动,仿效广州起义在埔南成立了全县第一个以苏维埃命名的高陂苏维埃政府。1929年10月红四军进击东江,首战就是大埔的虎市,红四军不仅打击了国民党在大埔的反动势力,扩大了党和红军的政治影响,对大埔革命斗争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而且红四军指导东江特委颁布的《土地政纲》,促进了革命政权的建设和土地革命的加速发展。大埔先后成立埔东、埔西、埔南、埔北四个苏维埃政府。1930年1月成立了大埔县革命委员会,同年5月成立了县苏维埃政府。

1930年冬,根据中共中央和中共南方局将东江、闽西苏区合并创建闽粤赣苏区的决定,大埔、饶平、平和三县苏区合并为饶和埔苏区,成立饶和埔县革命委员会,次年2月成立县苏维埃政府,大埔成为饶和埔苏区的中心区。大埔苏维埃政府的创建虽然曲折,存在也较短暂,但在中央苏维埃政府的领导下,积极开展打土豪、分田地运动,大埔11个乡苏维埃实行分田,有15000多人分了田,共分田12000亩,农民享受胜利果实达一年之久。大埔苏维埃先后归属闽西苏维埃政府、福建省(闽粤赣省)苏维埃政府管辖,大埔苏区与闽西苏区联为一体,成为闽西苏区、闽粤赣苏区进而成为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闽粤赣边区革命历史陈列馆-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时,有数以百计的大埔儿女参加长征。1930年冬,大埔的革命政权和根据地建设进入了全盛时期,建立了饶和埔、梅埔丰边革命根据地。全盛的黄金时期大埔有党员1200多人,苏区人口达155000人,占当时全县人口的一半,区域面积则占一半以上。苏区内先后创建了农民自卫军独立第1团,工农革命军(东路)第15团、16团,工农红军46团、48团,形成了正规红军、赤卫总队、区联队、乡赤卫队的系列革命武装。大埔的根据地建设、苏维埃建设、党的建设、革命武装建设有力地拱卫了中央根据地的安全,成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的重要屏障。

四、大埔党组织和人民用忠诚和热血保护了从上海到中央苏区的红色交通线。

-大埔县青溪中央红色交通线秘密仓库棣萼楼-

1930年秋冬,中央南方局秘书长饶卫华(大埔人)在香港建立华南交通大站,形成上海——香港——汕头——大埔——闽西永定——瑞金的红色交通线。交通线在青溪设立大埔交通中站,中站辖区内有多个联络站。这条交通线传送党中央与苏区的往来文件,运送苏区急需的物资和经费,而且完成了党的中央机关由上海到中央苏区的重大转移,安全护送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叶剑英、任弼时、刘伯承等一批党中央领导和党、政、军负责同志和一大批电讯技术人员、文艺工作者到达中央苏区。

在中央苏区多次残酷的反“围剿”战争中,始终没受破坏,被誉为“中央红色交通线”,史称“摧不垮打不掉的地下航线”。大埔不少优秀儿女为这条交通线的畅通和安全贡献了青春年华甚至生命。

图片来源:光景照相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