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官故事

  他出生於一個貧困的家庭,祖祖輩輩都爲生計奔波,好不容易寒門出了一個“狀元”,可想不到的是這個“狀元”在自己大學畢業後,又回到熟悉的小山村。就當別人認爲這個大學生不過是回來“鍍鍍金”,可他卻租起地,挽起了膀子種起了葡萄,搞起了示範基地。他就是樑龍曉,一個瘦弱但強大的男子漢。

  瘦弱指的是他的身材,強大的是他的內心。做起了大學生村官後,他用青春譜寫人生,用行動奉獻基層,特別是在發展經濟、維護穩定、服務羣衆、帶領羣衆致富奔小康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贏得了當地幹部羣衆的讚譽和認可。

  夢想:有一天我會回來改變家鄉

  樑龍曉出生於平果縣太平鎮大石山區的一個小屯裏,從小就從貧困的家庭生活中,體味農村百姓疾苦。在小時候,他就暗暗發誓長大後一定要改變家鄉,帶領家鄉人民脫貧致富。大學畢業後,面對城市的挽留,他毅然參加了村官選聘考試,去完成他兒時的理想。

  由於打小就在農村長大,他對於農村社會風土人情很是瞭解,所以開展工作起來也較爲順手。在收取新農合、新農保工作中,他針對白天很多村民忙於農業生產的情況,就利用午休和下班後的時間,加班加點;考慮到病殘人士及老年人出門不方便,他主動登門,爲其辦理。有的居民不理解政策,說“我們家都沒病,不用入保”,讓他的熱情碰上了“閉門羹”。但他沒有放棄,耐下性子來解釋,直到他們接受。

  兩年多的農村工作經歷,使他深刻認識到,羣衆工作無小事,一枝一葉總關情,村民的小事就是村官的大事。正如溫總理說的“老百姓的事就是國家大事,老百姓的事就是天大的事”。

  現狀:用知識改變命運

  樑龍曉所服務的四塘鎮山林面積高達13萬畝,佔全鎮面積的百分之七十以上,山林糾紛、侵權糾紛、合同糾紛一直是該鎮社會綜合治理工作的一個難點,農民羣衆的法律知識貧乏、法律意識不高更是普遍存在的現象。

  樑龍曉所學專業是法學,在校期間已通過全國司法考試,選派到四塘鎮工作,無疑給該鎮農村法律宣傳工作注入了一針強心劑,其專業知識在解決當前該鎮“三大糾紛”中是一大助力。他以其擅長的專業知識,爲羣衆、爲鎮政府無償提供法律幫助,解決了很多羣衆侵權、家庭糾紛、合同糾紛等方面的問題。在解決羣衆工作方面他注重以法律知識進行引導,耐心解釋,爲羣衆所信服。到四塘鎮擔任村官以來,他先後接手和處理了金沙村那北屯與東門林場承包合同糾紛、靈塘村局良屯與隆安縣城廂鎮良一村那廖屯在交界處雙方就面積大約500畝的山林權屬發生的邊界糾紛等多個案件。

  在這些糾紛中,通過他的認真調解,有的已全面化解,有的已經過法院判決,有的正由縣相關部門組成工作隊進行調解。

  致富:金色葡萄園內碩果累累

  樑龍曉到村上工作後,時常爲村民脫貧致富想出路。通過實地考察和深入思考,他認識到,明江村葡萄果質優良,含糖度高,深受消費者喜愛,但是種植模式粗放,沒有自己的品牌,羣衆種植葡萄的積極性不高。於是在村兩委、村黨員代表聯席會議上,他提議:一是要成立明江村葡萄協會,二是建立明江村葡萄示範基地,三是創新觀念,註冊自己的商標,進一步提高葡萄價格,擴大羣衆的收入。同時爲了樹立成功典型的示範,帶領更多的羣衆發展產業,他表態願意帶頭做示範片,並主動加強與鎮黨委政府的聯繫,尋求途徑給予幫助。他的提議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贊同,會議作出了由樑龍曉同志帶頭做示範片、成立明江葡萄協會與註冊明江葡萄商標、打響明江葡萄品牌的決定。

  樑龍曉是剛畢業的大學生,無經濟基礎,且家庭困難,但爲了打開羣衆思路,改變羣衆傳統種植觀念,帶動羣衆積極種植葡萄,增加羣衆收入,他省喫儉用,利用村官的生活補貼作爲原始啓動資金,四處奔走,借親戚、借朋友,籌集資金7萬元投入葡萄示範點種植當中。

  由於資金的限制,從租地、耕地、購苗等各個方面他都親力親爲,大大降低了成本。經過認真地籌備與策劃,在村“兩委”帶領與樑龍曉同志的努力下,在四塘鎮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明江村爭取到了那定、瀨江、那燈共三個科技種植葡萄示範點的指標,總畝數達130畝。其中樑龍曉同志與當地經濟能人李國能等人共同連片種植42.6畝(其中樑龍曉15.6畝)作示範片。2012年初,樑龍曉積極利用平果縣開展“扶貧攻堅黨旗紅”活動中大學生村官創業貸款政府貼息的有利契機,獲得平果農村合作銀行5萬元貼息貸款,獲得中國青年創業國際計劃基金(YBC)5萬元零利息貸款扶持,在15.6畝的基礎上再擴種6畝,向羣衆表示種植葡萄的決心以鼓舞羣衆。在羣衆的參與下,2012年該基地面積已擴大到60畝。基地種植主要以巨峯葡萄、巨峯紅玫瑰、溫克、五月紅等優良葡萄品種爲主。2011年至今,明江村新種葡萄面積達750多畝,爲四塘鎮打造“萬畝葡萄基地”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預計明年該村葡萄產值可達360萬元,直接實現了農民增收。

  用青春譜寫人生,用行動奉獻基層,特別是在發展經濟、維護穩定、服務羣衆、帶領羣衆致富奔小康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樑龍曉用自己的行動贏得了當地幹部羣衆的讚譽和認可。

  記者手記: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

  看到樑龍曉時,感覺在他的身上有着同齡人沒有的成熟和穩重,散發着自強不息頑強拼搏的氣息。他出生在一個貧困的小山屯中,從小家庭貧寒,深知農民羣衆的疾苦。“讀書改變命運”一直是他的座右銘。

  從深山走出去,難;可要是從城市走回深山呢,更難!樑龍曉走出去過,可面對家庭貧困的現狀,他排除萬難回來了,爲的只是用知識來改變命運,來改變成千上萬羣衆的命運。

  回到山村後,他首先想到“創業致富”。可面對的是一無資金、二無項目、三無經驗的困境。就在這種“三無”狀態下,幸好得到了平果縣組織部門的關懷,不僅幫扶了項目,還幫忙尋找資金。於是,一棵棵葡萄苗種了下去。

  帶着希望種下去的這些葡萄苗很快就成長了,一年多過去了,他迎來了豐收的季節。豐收的不僅僅是園子內的葡萄,還有羣衆對他的認可。在他的帶領下,他所服務的平果縣四塘鎮的葡萄種植得到了大力發展,羣衆的收入增加了。

  能不能做得好,到底要爲農民做哪些事,突破口在哪裏?在兩年前,上任時,這些問題都是他無法回答的,可現在,他不僅找到了答案,而且用行動作出了最好的回答。(大學生村官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