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A.O.史密斯 “花式營銷”引爭議

作爲熱水器行業的“明星”,A.O.史密斯憑藉多種多樣的宣傳點贏得了不少市場份額和口碑。但北京商報記者日前在北京各大家電賣場走訪時發現,包括“美國熱水專家”、一氧化碳安全防護系統、商用級不鏽鋼換熱器等都是A.O.史密斯品牌的主要營銷點。不過,通過調查和諮詢業內人士,這些名目都存在着很多爭議。像宣稱採用擁有中國發明專利的防一氧化碳中毒技術,在2015年就被國家知識產權局宣佈無效。有關專家認爲,在消費升級的大趨勢下,家電競爭越來越激烈。企業應該推出有利於消費者體驗的創新技術和產品,比如低功率的熱水器,而不應利用信息不對稱和專業知識的高門檻性來迷惑消費者。

美國招牌

無論是在賣場標識上,還是官方網站以及產品介紹上,北京商報記者發現,與其他跨國公司強調本土化不同,A.O.史密斯一直強調自己“高貴”的美國身份。此前,在百度貼吧上,曾有人指出A.O.史密斯是中國品牌,並非其宣傳的美國公司。對此,A.O.史密斯相關負責人此前曾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該公司絕對是不折不扣的美國獨資企業,並不像流傳出來的帖子所寫是中國製造,百度貼吧中所謂的聲明是冒充A.O.史密斯製造的虛假消息。

在A.O.史密斯官網的“企業背景”一欄下,該公司這樣介紹自己:美國A.O.史密斯公司是擁有143年燦爛歷史的跨國公司,總部設在美國威斯康星州,是將創新技術和節能解決方案應用於產品,並行銷世界各地的全球領先企業。從商用領域到家用領域,從嬰兒車金屬零件、五金件的生產商到水系統的高品質產品和解決方案的提供者,依靠領先的技術、優質的產品和完善的服務,已成爲北美最大的家用和商用熱水設備及鍋爐製造商之一。

雖然多方渠道證明A.O.史密斯確實是美國獨資品牌,A.O.史密斯相關負責人也介紹,公司產品在美國的市場佔有率達到了40%以上。但對於該公司自稱的“北美最大的家用和商用熱水設備及鍋爐製造商之一”,卻在業內引發不少質疑之聲。

“我在美國從來沒有聽說過A.O.史密斯這個品牌,只是在國內看到過它的廣告。在美國,家家戶戶都是靠燃氣小鍋爐來制熱製冷。”一位定居美國並代理美國某空氣淨化器品牌的劉先生透露。

另外一位定居加拿大溫哥華的David也坦言:“在我印象中,A.O.史密斯就是一箇中國品牌,在這邊基本沒見過,而且在北美也根本沒有國內那種電熱水器,基本都是特別大的罐子,用煤氣燒的,跟家裏的暖氣和空調系統是一體成套的”。

有網友指出,A.O.史密斯所謂的“美國熱水專家”稱號並不符合事實,在美國A.O.史密斯僅是一家以生產兒童座椅、童車起步的小型製造公司,生產電熱水器的歷史不足60年,更別提燃氣熱水器和淨水設備。就是電熱水器,隨着歐美電熱市場的沒落,目前美國市場也很難見到這個牌子了,現在已基本轉型爲一家建築設備和電動工具生產商。據瞭解,A.O.史密斯公司在進入中國市場後,收購了瀕臨倒閉的南京玉環熱水器廠,前期主要是以貼牌方式展開市場佈局。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商報記者通過查閱資料發現,對於A.O.史密斯這麼一個宣稱自己是美國熱水專家的企業來說,在網絡上關於它的本土資料卻不多,甚至關於該品牌在美國本土的新聞和報刊等資料都很難找到。

在亞馬遜的國外官網上,購買A.O.史密斯熱水器的消費者很少,每個型號下面的評論都只有個位數,甚至有的產品只有一條“一星”的評論。評論有好有壞,有的消費者認爲A.O.史密斯熱水器用起來還可以,還有消費者稱,自己購買的A.O.史密斯熱水器才安裝了不到一個月就失火了,但最終該公司表示只賠償100美元,而這款產品的標價爲811.56美元。這名消費者還附上了產品失火後的照片。在一款標價爲916.66美元的產品下面,惟一的消費者表示,熱水器在啓動3小時後就停止工作了。

失效專利

A.O.史密斯的另一個宣傳點是一氧化碳(CO)安全防護系統,北京商報記者走進北三環一家蘇寧賣場,直接映入眼簾的就是該品牌在滾梯上關於一氧化碳安全防護系統的大幅廣告:“A.O.史密斯專爲高層設計防一氧化碳中毒的燃氣熱水器”。

據A.O.史密斯銷售人員介紹,這項技術能有效檢測廚房內燃氣具的一氧化碳泄漏隱患,起到防護作用。在北京某賣場提供的A.O.史密斯產品宣傳單頁寫道:“美國專利一氧化碳安全防護系統,新一代主動防護更安全:一氧化碳比空氣輕,易懸浮於屋頂,只有高位安裝纔能有效監測;全面檢測廚房內燃氣具一氧化碳泄漏隱患,有效防護一氧化碳中毒;智能升級的一氧化碳安全防護系統,24小時遠程監控廚房中燃氣具產生的一氧化碳濃度,一旦超標立即發送報警提示,並主動消除安全隱患。”

資料顯示,CO自動報警裝置其實就是一氧化碳報警裝置,擁有一個燃氣檢測用的傳感器,一旦室內一氧化碳超標,啓動裝置便會開始工作。

此外,對於CO自動報警裝置的實際效用,產業觀察家洪仕斌指出,這種功能只是一種宣傳噱頭。“室內CO超標只有一種情況,即燃氣熱水器燃燒不充分而且煙管泄漏,而這恰恰說明其產品質量不過關。而且,目前市場上銷售的都是強制排氣式產品,廢氣排放到室外,安全性能提高了很多,基本上用不到CO自動報警裝置。所以,消費者在購買熱水器之前最好對該品牌產品的性能有大致瞭解,千萬不要被商家的宣傳所誤導。”洪仕斌坦言,當前在熱水器市場,燃氣熱水器市場發展潛力很大,這也導致了商家拋出各種層出不窮的營銷噱頭。

過去多年來,A.O.史密斯在宣傳旗下的燃氣熱水器時,宣稱採用擁有中國發明專利的防一氧化碳中毒技術,全稱爲“具有有害氣體監測報警功能的燃氣熱水器及監測報警方法”。

據報道,早在2006年11月22日,A.O.史密斯在中國註冊的獨資公司——艾歐史密斯(中國)熱水器有限公司,首次向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申請將“具有有害氣體監測報警功能的燃氣熱水器及監測報警方法”爲發明專利。

2008年11月26日上述技術獲得中國發明專利,專利號:200610097939.X。這項技術主要用於A.O.史密斯旗下的燃氣熱水器上,作爲一套獨立的裝置,主要解決一直以來中國家庭的燃氣熱水器因爲安裝位置和通風條件引發的“一氧化碳”中毒問題。

2015年4月16日,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複審委員會宣告200610097939.X號發明專利權全部無效。同年7月10日,艾歐史密斯(中國)熱水器有限公司的專利代理公司向國家知識產權局繳納4000元發明專利年費。當年8月13日,國家知識產權局將這一專利費退還專利代理公司。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複審委給出的理由則是:本專利權利不具備專利法第22條第2、3款規定的新穎性或創造性,不具備專利法第22條第3款規定的創造性,應予全部無效。

北京商報記者向A.O.史密斯相關負責人發出採訪提綱,詢問關於本項專利是否在國內通過,截至發稿,該負責人並未進行回覆。不過,就像上述A.O.史密斯廣告中所寫的,這項專利的宣傳語已經變爲“美國專利一氧化碳安全防護系統”。

中國消費者協會律師團律師胡鋼指出,各國的專利都有時效性和地域性,美國專利如果沒有在中國通過,就不受《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的保護,同時,宣傳語中若沒有詳細說明是什麼類型的專利,很容易對消費者造成誤導。

以鋼代銅

關於商用級不鏽鋼換熱器,A.O.史密斯專櫃工作人員介紹道,不鏽鋼換熱器是A.O.史密斯的一個專利技術,該品牌雖然也有采用銅換熱器的熱水器,但屬於低端產品,因爲銅比較軟,在燃燒過程中會產生冷凝水,容易被氧化,氧化後就會變軟。

“目前只有A.O.史密斯有這項技術,因爲不鏽鋼的硬度比較大,一般的東西沒辦法焊接,不鏽鋼作爲換熱器能使產品壽命更長,達到15年,而銅製換熱器的壽命一般爲8-10年。”該工作人員如是說。

A.O.史密斯在宣傳單上還標明:“傳統銅換熱器在長期巡航待命狀態下容易被腐蝕。A.O.史密斯商用級鋼換熱器採用食品級不鏽鋼打造,搭載高速環流抗垢技術,有效解決燃氣熱水器的冷凝水腐蝕和水垢腐蝕問題,不影響水質,更適應長期預熱狀態小火運行。”

對此,國際銅業協會資深顧問、材料專家柳祖恩表示,燃氣熱水器中銅熱交換器的使用歷史悠久,經受了時間的考驗,銅的導熱係數是不鏽鋼的25倍,雖說不鏽鋼的換熱器加大了受熱面積,但這25倍的差距是很難補回來的;在加工性能上,銅的延展性、可焊接性遠勝於不鏽鋼,它的耐受熱衝擊能力也高於不鏽鋼;從材料角度看,銅是可以100%回收的綠色環保材料,而不鏽鋼則只能作爲廢鐵回收利用。

據瞭解,煙氣中二氧化硫對材料有腐蝕性,但現在大量使用的天然氣和液化氣中含硫量極低,實際上並不發生腐蝕。此外,合格產品的煙氣不應發生冷凝現象,所以冷凝水的腐蝕不必擔憂。

另外,國內某品牌熱水器培訓講師告訴北京商報記者,銅管具有百年的歷史,各廠家都用銅作爲換熱器,作爲熱水器,第一關注的自然應該是導熱的效果,第二纔是耐腐蝕性。銅的導熱係數可以達到400,不鏽鋼的導熱係數只有16.2,相對來說,銅的導熱性是不鏽鋼的約25倍。

該講師稱,就抗腐蝕性來講,銅裏面如果有雜質,就很容易腐蝕,但如果是純銅,便不容易被腐蝕,比如很多出土的文物是黃金和銅的,還保存完好,但不鏽鋼時間長了會腐蝕掉,純銅更加耐腐蝕,有些廠家用不鏽鋼代替銅水箱,是因爲以前都是雜質銅,雜質銅抗腐蝕性差,另外的原因就是炒概念,這樣可以將產品的價格定得很高。事實上,最好的不鏽鋼每噸價位在2萬-3萬元,每噸銅的價格至少有5萬元,如果不鏽鋼好,廠家肯定會用價格更低的不鏽鋼。

“目前在全球範圍內,銅的焊接工藝已經比較成熟,延展性好,在熱水器中,水管需要不停地折彎,銅質水管不容易裂掉,不鏽鋼則容易裂開、漏水;此外,不鏽鋼目前的焊接工藝尚不成熟,焊接工藝比較單一,都是用的點焊,容易漏水。所以其實銅的使用壽命更長。”她補充道。

融合網CEO吳純勇表示,家電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企業應該推出有利於消費者體驗的創新技術和產品,比如低功率的熱水器,而不應利用信息不對稱和專業知識的高門檻性來迷惑消費者。

北京商報記者 石飛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