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之巅在朝霞彩云中 供图|夔州博物馆

  奉节是个好地方,好山好水好风光,有诗有橙有远方,这句话是奉节优美自然风光和厚重人文资源的真实写照。

  奉节是历史名城,现存14万年前古人类生息遗址,公元前314年建县,距今已有2300多年建制历史,古称夔州,曾为路、府、州、郡治所,是中国历史上最古老的县城之一。

  奉节是中华诗城,千名诗人留存万首诗篇,天下第一快诗《早发白帝城》、天下第一律诗《登高》、天下第一情诗《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天下第一景诗《赐傅作楫》绝唱千古,2017年被中华诗词学会授予“中华诗城”称号。

  

  诗意夔门

  奉节是进出三峡的必游之地,世界级山水、文化在此汇集,是长江上旅游文化资源最富集,品质最高、影响最大的区域。

  瑰丽的自然景观与厚重的诗歌文化吸引了《中国诗词大会》嘉宾和朋友的到来。“登临三峡之巅 寻胜中华诗城” 沿着诗歌的足迹《中国诗词大会》走进重庆·奉节活动于5月4日—6日在奉节县举行,为期三天,嘉宾们游历奉节名胜古迹、自然风光,与奉节县人民共享中国诗词文化的魅力。

  

  在三峡之巅,鸟瞰瞿塘峡

  

  走进奉节第二天:

  5月5日,《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嘉宾和选手们在走进奉节第二天,前往旱夔门、小寨天坑、天井峡地缝进行采风,效仿古人寻山问水,感受奉节雄奇壮美的自然风光。

  01

  参观旱夔门

  旱夔门位于重庆市奉节县荆竹乡,集"短、奇、秀、幽"为一身。雨中的旱夔门云雾从山底升腾而上,环绕在山腰之间,有着与晴日里壮美所不同的旖旎。

  《中国诗词大会》的选手们被眼前的美景深深吸引,陶醉其中,纷纷走入雨中的旱夔门留影纪念,还吟起了诗歌。

  

  《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明星选手陈珏如身着汉服走入雨中旱夔门,陶醉在旱夔门的烟雨山水中。

  

  《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冠军雷海为激动地冒着大雨在旱夔门观景平台留影。

  

  北方姑娘、《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季军韩墨言,面对南方山水景致,连声盛赞。

  

  请横屏欣赏烟雨袅绕的旱夔门

  

  02

  参观天坑地缝

  小寨天坑在重庆市奉节县境内,位于距奉节县城91千米的荆竹乡小寨村。小寨天坑坑口直径为622米,深度为666.2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天坑"。

  天井峡地缝位于距奉节县城91千米的兴隆区境内。地缝全长14千米,分上、下两段。上段从兴隆场大象山至迟谷槽,长约8千米,为隐伏于地下的暗缝。由兴隆场大象山天井峡能进入缝底,通行长度为3.5公里。缝深80-200米,底宽3-30米,缝两壁陡峭如刀切,是典型的"一线天"峡谷景观。下段由天坑至迷宫峡,是长约6千米的暗洞。

  虽然雨一直下着,但中国诗词大会的嘉宾和选手兴致高昂。行至地缝底部时,众人为大自然原始奇特的景观所折服。嘉宾们不由得吟诵诗词还穿着汉服翩翩起舞不断留影,因为时间和天气的原因,嘉宾们依依不舍地离开,希望以后有机会能再来探幽寻胜。

  

  雨中天坑胜景

  

  嘉宾参观天坑

  

  天坑底部观天坑

  

  天坑底部景观

  

  雨后地缝

  

  韩墨言在地缝观景台处自拍

  

  嘉宾一行在县领导和导游的陪同下进入天井峡地缝

  

  《中国诗词大会》百人团年龄最小选手沈子杨也兴致勃勃地走在最前面,与大家一起走完了全程。

  

  陈珏如优雅地在自然山水中起舞。

  

  走进峡谷深处。

  

  地缝峡谷深处的风景美不胜收。

  

  地缝底部探幽,一个诗意的世界。

  

  走进奉节第三天:

  01

  泛舟瞿塘峡

  5月6日,奉节春雨绵绵,峡江两岸云雾蒸腾,《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嘉宾康震教授、总导演颜芳来到奉节,与导演组及5位选手一起访古白帝城,泛舟瞿塘峡。

  

  船进夔门,两岸断崖壁立,凌江夹峙,其间江面宽不及百米,如一扇立在江水中的巨门,故而得名夔门。南侧一山名为“白盐山”,北侧曰“赤甲山”,山名中“白”和“赤”皆是得自山体本身颜色。两山隔江相望,一个红装,一个素衣。迎江一面的山体因长期的风雨剥蚀,成了如刀削斧砍般的绝壁陡岩,寸草难生,但可清晰看见岩体奇妙的纹理和色彩,让嘉宾和选手不禁感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雨中的瞿塘峡云雾缭绕青山,如披在神女肩上的丝绢。满山绿意盎然,鸟鸣不断。两岸山面不时有丝丝缕缕的瀑布从山顶涓涓而下,云雾与瀑布合为一体,分不清哪是瀑布,哪是云雾。江水如一块碧玉横卧两山之间。碧玉和两山相契之处,碧波拍岸,溅起碎玉般的浪花。

  

  穿过风雨廊桥,进入白帝城。

  

  在白帝城景区码头远眺夔门景观。

  

  嘉宾和选手们为满眼的秀美旖旎、山水诗意所动,纷纷走入雨中合影留念。

  

  康震教授在雨中与山水诗意夔门合影。

  

  《中国诗词大会》总导演颜芳,首次来到瞿塘峡,峡江之美深深地吸引了她。

  

  雷海为与陈珏如在诗意山水夔门前诗意的造型。

  02

  登白帝城

  从瞿塘峡乘船游览归来,《中国诗词大会》的嘉宾与选手登上白帝城,康震教授在临江的亭阁中为奉节县政府题字:“三峡之巅 诗·橙奉节”。

  

  夔门天下雄,康震教授在白帝城夔门观景台展示十元人民币的夔门图案。

  

  康震教授题字

  康震在题字后说,这次奉节之行让我看到了烟雨中的三峡,特别是瞿塘峡这一段。刚进入峡口时,在夔门那里,赤甲山与白盐山相对,特别地雄奇壮观,给我感觉这次来奉节的的确确是大饱眼福。而且也确实是感受到了当年李白、杜甫在这个地方之所以留下这么多雄奇壮丽的诗篇,是有原因的:一方面是诗人的伟大,在于他有伟大的才华;另外一方面是我们奉节、夔州、瞿塘峡有雄奇壮丽的自然风光,所以说是江山之助成就了诗人的、天才的创作。收获很多。

  

  参观白帝庙

  03

  参观夔州博物馆

  夔州博物馆与依斗门、望江白塔毗邻,位于奉节夔州古建筑群内,博物馆展览区共分三层,按通史形式布展,全景式展现奉节时间跨度从远古13万年前一直到近现代的历史。

  据不完全统计,历代曾有1000多名诗人在夔州(今奉节)写下1万余首诗。对此,博物馆建有专门的“诗词巅峰”单元,采用VCR、配乐、朗诵等多媒体方式,对精选的4000余首古诗进行呈现,观众可以按照朝代、诗人等进行分类点播。

  康震一行专门来到夔州博文馆参观考察,并留下墨宝:“夔州宝藏”。

  

  鸟瞰夔州古建筑群 供图|夔州博物馆

  

  夔州博物馆远景 供图|夔州博物馆

  

  观看《海外看夔州》文献展

  

  康震在博物馆互动区体验点播《夔州诗集》。

  

  观赏《蜀川胜概图》

  

  康震为夔州博物馆题字:“夔州宝藏”。

  摄影:黎明

  文字:吴冠宇、孙钰芳

  请留下你指尖的温度

  中国三峡杂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