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穀子研究所的會議室裏飄來陣陣粟米粥濃郁的香氣,大家情不自禁的一邊品嚐一邊對桌上品種不同、顏色不一的小米飯評論起來

12月15日,2018年穀子登記品種展示評價總結暨品質鑑評會在河北省石家莊市召開。此次會議由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主辦,河北省農林科學院穀子研究所承辦。最終,經過12位體系專家、40位種業科研、銷售、管理等部門人員,對32個參展穀子品種的小米外觀和食味品質鑑評,綜合田間種植調查和現場考察結果,冀谷42、冀谷39、保谷22、豫谷31、豫谷18、晉谷59、長生13、張雜谷10號、張雜谷13號等一批優質、高產、適合機械化生產的穀子品種及糯質專用的濟谷18、早熟的峯紅谷等品種脫穎而出,爲市場各方選種用種提供重要參考。

穀子在中國分佈比較廣泛,北自黑龍江,南至海南島,西起新疆、西藏,東至臺灣均有種植。建國初期曾達1.5億畝,由於產量較低、栽培費工、食品加工技術落後等原因,逐漸被玉米等高產作物取代。近年來,隨着人們保健意識的增強、乾旱的持續,穀子逐漸被人們重新重視,農業農村部也將穀子納入國家農業產業技術體系支持其發展,穀子品種改良和配套栽培技術和裝備研究取得了長足進步,育成一批抗除草劑、優質、中矮稈、適合機械化生產的品種,畝產400公斤、小面積畝產突破600公斤成爲現實,實現了農機農藝配套輕簡化生產,單戶生產能力提高20倍以上。近十年來,全國穀子生產面積呈基本穩定略有增長的趨勢,單產提升了69.1%,總產提高77.9%,並湧現出年銷售額33億元的河北省石家莊藁城區馬莊小米加工專業村等產業聚集區,小穀子大產業的格局已然形成。

據介紹,2017年實行非主要作物品種登記制度以來,全國已有255個穀子品種完成登記。這些品種中不乏優質、高產、抗除草劑、糯質、灰綠米白米等特殊類型,以及適合食品加工的類型。多樣化的穀子品種優化了品種結構,有利於支撐穀子產業的發展。

爲儘快推進優良品種的應用,有力支撐我國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農業綠色高質量發展,自2018年起,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將每年組織開展包括穀子在內的登記作物品種展示評價活動,通過分區多點種植,展示推廣一批優良特色品種,加快品種更新換代,引導農民科學選種用種。

據瞭解,爲了客觀反映品種特徵特性,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組織制定了穀子登記品種展示示範工作方案,通過加強技術培訓,在生育關鍵時期開展現場檢查和現場觀摩,檢測成熟穀子營養品質以及組織專家鑑評小米商品品質、食味品質等工作,對參加展示的登記品種適應性、抗病性、產量及品質等方面進行了綜合性狀評價和經濟效益分析。針對新型經營主體迫切需要的穀子全程機械化生產,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還專門在山西省晉中市和河北省武安市開設了穀子優質抗除草劑、適宜機收品種示範和優質高產、適宜機收品種良種良法配套示範。據初步效益分析,2018年示範的3個抗除草劑品種結合機械化生產、免間苗、化肥減施等措施,較傳統生產模式平均每畝節支增收553.8元,穀子畝產值可達到1800-2300元。

據介紹,2019年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將聚焦原糧用穀子品種,繼續在主產區開展公益性穀子登記品種集中展示,並對2018年篩選的優良品種進行大面積示範推廣。同時,集合種子、栽培、植保等部門優勢力量,對抗除草劑穀子新品種,進行集成組裝全程機械化生產配套種植技術,形成穀子綠色輕簡高效生產模式,通過社會化服務組織和新型經營主體示範推廣,推動穀子生產發展質量實現新的跨越。

農業農村部種業管理司相關負責人強調,要加強品種登記質量管理,要一把尺子審到底,一個標準評到底,一套重拳打到底,加快推廣應用一批綠色優質專用生態的品種。在品種登記許可方面,統一品種登記審查尺度,及時處理品種登記異議,嚴禁“一品多名”重複登記。在登記後管理服務方面,積極探索建立登記品種跟蹤評價體系,做好登記品種展示評價,爲市場各方主體選種用種提供參考。在品種市場監管方面,要重點開展以應登記而未登記品種爲重點的種子市場專項檢查,規範非主要農作物種子市場。

會上,相關專家對我國植物新品種保護體系、穀子綠色輕簡高效生產技術和穀子產業發展形勢進行了細緻講解,指出了穀子新品種的選育方向。

責任編輯:祖禕禕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