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关于食品安全的谣言花样百出,混淆了人们的视听。因为造谣成本低,辟谣成本高,加之网络的普及,使得这些谣言像病毒一样扩散,影响到了食品加工者的个人权益。除此之外,谣言的疯狂扩散也与人们热衷于“小道消息”不无关系,正是这种'' 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心理让这些谣言大行其道,以假乱真。

也许,你就是谣言受害者,不过不要担心,下面我们将为你展示7个关于食品安全方面的谣言,将这些谣言一一攻破!

1.人造鸡蛋

人造蛋、激素鸡、塑料米……你被这7个食品谣言骗了吗?

人造蛋资料图

造谣:

人造鸡蛋被造谣者形容成使用化学物质自行制作的“鸡蛋”,随之有跟风者介绍到它的危害,还有人提供了鉴别方法,言之凿凿,说得就像真的一样。小编还记得以前谣言盛行时,连续几个月买鸡蛋都要好好检查一番。

辟谣:

专家解释到目前根本就没有什么方法可以制作一个与真鸡蛋无异的人造鸡蛋。

人造鸡蛋实为骗钱的把戏,是一些所谓掌握了人造鸡蛋制作技术的人为了赚取“学费”而设下的一个圈套。据一些学习过这种制蛋技术的人说,从来就没有学到如何制作蛋壳,根本不能以假乱真。

2.尸油充当食用油

人造蛋、激素鸡、塑料米……你被这7个食品谣言骗了吗?

尸油资料图

造谣:

曾经有网友声称广西贺州某粉店使用“火葬场尸油煮粉”的消息,并附上生动描述:“他们一边焚烧尸体,一边用尖锐的铁棍把尸体的肚子捅破,让油流出来。一般火葬场里的尸油都是送到工厂当工业油使用。人食用过多,后果就不堪设想,而且有的是病死的尸体带了很多的病菌。”消息一出,立刻引起全民恐慌,餐饮业也受到影响。

辟谣:

国家对尸体的管理条例十分严格,非法渠道获得尸油可能性几乎为零。

尸油在焚尸炉中会燃烧殆尽,不存在尸油一说。

尸油炼油造价远高出一般食用油,店家不会“费力不讨好”。

3.激素鸡

人造蛋、激素鸡、塑料米……你被这7个食品谣言骗了吗?

激素鸡PS图

造谣:

激素鸡,也就是用激素喂养使鸡种达到快速生长的目的,具体名称有蜘蛛鸡、多翅鸡、变异鸡、怪鸡、多腿鸡、畸形鸡、六个翅膀的鸡、六条腿的鸡等等。甚至有无聊人士配上PS合成的荒诞图片,直指各大洋快餐所使用的鸡是激素鸡和变异鸡,并称其有不可估量的危害与影响。

辟谣:

国内正规大型白羽鸡养殖场有着严格审查机制,不会也不敢违反国家法律使用激素。

肉鸡长得快并不是使用激素,而是因遗传选育,科学配方,防病防疫,标准鸡场,科学管理这五大因素改善的结果。

研究显示激素无助于鸡肉生长,反而会使肉鸡产生疾病。

4.塑料米

人造蛋、激素鸡、塑料米……你被这7个食品谣言骗了吗?

塑料米资料图

造谣:

塑料大米,起源于2011年南京某市民在米袋子里挑拣出十几颗相同的''塑料米粒'',网传塑料颗粒制成的大米。原型为塑料粒,是一种塑料制品,外观与普通大米相似,被掺杂于食用大米中,食用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辟谣:

塑料制成的假米很好分辨,根本不能起到欺骗的作用。

塑料颗粒生产成本比大米高,没有利益上的好处。

5.纸板肉包

人造蛋、激素鸡、塑料米……你被这7个食品谣言骗了吗?

纸板肉包资料图

造谣:

訾北佳,原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透明度》栏目临时人员。2007年6月间,他通过查访,在没有发现有人制作、出售肉馅内掺纸的包子的情况下,为了谋取所谓的业绩,化名“胡月”,冒充建筑工地负责人,到本市朝阳区太阳宫乡十字口村13号院内,对制作早餐的陕西省来京人员卫全峰等四人谎称需定购大量包子,要求卫全峰等人为其加工制作。后訾北佳携带秘拍设备、纸箱和自己购买的面粉、肉馅等再次来到十字口村13号院。訾北佳以喂狗为由,要求卫全峰等人将浸泡后的纸箱板剁碎掺入肉馅,制作了20余个“纸箱馅包子”。与此同时,訾北佳秘拍了卫全峰等人制作“纸箱馅包子”的过程。在节目后期制作中,訾北佳采用剪辑画面、虚假配音等方法,编辑制作了虚假电视专题片《纸做的包子》播出带,对北京电视台隐瞒了事实真相,使该虚假新闻得以于2007年7月8日在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透明度》栏目播出,造成了恶劣影响,严重损害了相关行业商品的声誉。

辟谣:

虽然被证实了是谣言,不过谣言仍然大行其道。虽然确实没有商家使用纸板充当肉,但使用淋巴肉等不合要求肉类的商家仍有不少。

6.塑料紫菜

人造蛋、激素鸡、塑料米……你被这7个食品谣言骗了吗?

塑料紫菜资料图

造谣:

2017年2月末,几段展现“塑料紫菜”的视频在网上广泛传播,视频中有人称几个福建晋江企业产的紫菜是“塑料做的”,并表示紫菜嚼不烂,劝诫网友“别吃了”,引发一轮“紫菜风波”。

辟谣:

经查实,视频涉及企业根本没有从没生产过“塑料紫菜”。

造谣者利用造谣事件向视频涉及的企业进行敲诈勒索。

7.打针西瓜

人造蛋、激素鸡、塑料米……你被这7个食品谣言骗了吗?

打针西瓜资料图

造谣:

“打针西瓜”被网友形容成被注射了食品添加剂甜蜜素和胭脂红之后,经人工催熟的西瓜。2012年5月,“打针西瓜”的消息在网络上疯狂流传并引发热议,对于它在市场上的流通状况一直争议不断。

辟谣:

实际试验中“打针西瓜”遇到的问题,证明“打针西瓜”根本子虚乌有:

针筒容易堵塞。

针眼会冒出黑色液体。

.注入液体难渗透。

注射液无法吸收。

(本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