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軍網

☆兩會評論團

國防不是“錢防”,並非給錢給物就行了

■楊玉國

兩會評論團:國防不是

陸軍第80集團軍某特戰旅開展“軍營開放日”活動,官兵在爲前來參觀的學生們講解武器裝備(範超 侯彬攝)

今年的兩會註定載入史冊,國防和軍隊建設成爲絕對熱點。從國防預算的增加,到退役軍人事務部的組建,從38位全國政協委員提案建議將“精日”行爲納入刑法,到習主席強調“不要讓英雄既流血又流淚”,無不凝聚着黨和國家關心國防、重視國防、建設國防的強大決心和堅定意志。

但是,與網絡輿論空前熱議相比,普通網民對國防和軍隊建設的熱情還不是特別高。兩會召開前,人民網推出兩會熱點問題調查,參與網民超過421萬人次,國防和軍隊建設議題關注度排名未進前十。

有人說,換個思路,這可能也折射出人們對中國軍隊的信賴和對國家力量的自信,反映出數十年來,中國軍隊交出的和平答卷,得到了人民的肯定。但是,也不可避免會讓人對全民國防意識更加關注。

“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鞏固國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牢固的國防意識同樣不可或缺。實踐證明,任何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都是由物質基礎和精神力量相互作用構成的統一體。沒有物質,精神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沒有精神,物質就失去靈魂,再堅固也會成爲毫無用處的“馬其諾防線”。全民國防教育就是往民衆心靈裏注入精神、骨子裏注入文化、腦海裏注入知識、肌體裏注入活力、意識裏注入責任。

在國防意識方面,有些人還存在着一些錯誤認識。比如,有人認爲“國防”是決策層考慮的事,與普通老百姓無關;有人覺得“國防”就是“軍防”,“養兵千日,用兵一時”,是軍隊軍人的事,跟廣大羣衆關係不大;有人覺得“國防”就是“技防”,只要發展高精尖武器就行;更有甚者覺得“國防”就是“錢防”,只要提高國防預算、給錢給物就行了!

實際上,我們的國防是全民的國防,我們的軍隊是人民的軍隊。國防和軍隊建設,既是黨和政府的事,也是軍隊的事,更是全民的事、全社會的事!無論任何時候,國防建設必須全民參與,國防教育必須覆蓋全民。

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中,全民國防教育肩負着塑造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的歷史使命,刻不容緩。國防教育事關民族興衰,是一項全民性、羣衆性的社會系統工程,涉及各行各業,覆蓋社會方方面面,是國家長期性、戰略性、基礎性任務。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習主席反覆強調,要加強國防教育,增強全民國防觀念,使關心國防、熱愛國防、建設國防、保衛國防成爲全社會的共識和行動。親自倡導推動設立烈士紀念日、國家公祭日,建立黨和國家功勳榮譽表彰制度,隆重舉行紀念抗戰勝利70週年、紅軍長征勝利80週年等系列活動,引領中國巨輪劈波斬浪,極大振奮了黨心軍心民心。

全民國防教育,“全民”是關鍵,“國防”是內核,“教育”是途徑。普及和加強國防教育是全黨全社會的共同責任。任何時候,國防建設的最終基點都是人!只有全社會重視起來、動員起來,堅持富國與強軍相統一,推動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協調發展,國防才能真正鞏固,國家才能真正安全!

(策劃:侯永波 王傳寶 魏寅 陳飛)

兩會評論團:國防不是 兩會評論團:國防不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