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是小兒最常見的疾病,它主要侵犯鼻、鼻咽和咽部,常診斷爲"急性鼻咽炎"、"急性咽炎"、"急性扁桃體炎"等,也可統稱爲上呼吸道感染。呼吸解剖生理特點及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呼吸解剖生理特點及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考頻指數】★★★★

考點精講

1.小兒呼吸系統解剖特點

(1)上呼吸道

1)鼻:鼻腔相對狹窄,位置較低。

2)鼻竇:新生兒上頜竇和篩竇極小,由於鼻竇黏膜與鼻腔黏膜相連續,鼻竇口相對大,故急性鼻炎常累及鼻竇,易發生鼻竇炎。

3)鼻淚管和咽鼓管:嬰兒咽鼓管較寬,且直而短,呈水平位,故鼻咽炎時易致中耳炎。

4)咽部:扁桃體包括咽及齶扁桃體,前者6個月已發育,後者1歲末才逐漸增大,4~10歲發育達高峯,14~15歲則漸退化,故扁桃體炎常見於年長兒,嬰兒則少見。

5)喉:以環狀軟骨下緣爲標誌。喉部呈漏斗形,喉腔較窄-易梗阻。

(2)下呼吸道

1)氣管、支氣管:左支氣管細長,由氣管向側方伸出,而右支氣管短而粗,爲氣管直接延伸,故異物較易進入右支氣管。

2)肺:小兒肺彈力纖維發育較差,血管豐富,間質發育旺盛,肺泡數量較少,造成肺的含血量豐富而含氣量較少,故易於感染,並易引起間質炎症、肺氣腫或肺不張等。

2.小兒呼吸系統生理特點

  • 呼吸頻率與節律年齡愈小,呼吸頻率愈快。
  • 小嬰兒由於呼吸中樞發育尚未完全成熟,可出現深、淺呼吸交替,或呼吸節律不齊、間歇、暫停等現象,尤以早產兒、新生兒最爲明顯。
  • 嬰幼兒呼吸肌發育差,呼吸肌肌力弱,容易疲勞,易發生呼吸衰竭。
  • 呼吸時肺主要向膈肌方向擴張而呈腹膈式呼吸。隨年齡增長,呼吸肌逐漸發育,開始行走時,膈肌和腹腔臟器下降,肋骨由水平位逐漸傾斜,遂逐漸轉化爲胸腹式呼吸。

3.上感臨牀表現

(1)發熱。

(2)鼻塞、流涕、噴嚏、咳嗽。

(3)乏力、食慾不振、嘔吐、腹瀉,兒童可訴頭痛、腹痛、咽部不適。

(4)咽部充血,有時扁桃體充血、腫大,頜下淋巴結可腫大並壓痛,肺部聽診多正常。

4.特殊類型上呼吸道感染

(1)皰疹性咽峽炎:柯薩奇A組病毒,夏秋季節好發,高熱、咽痛、流涎、厭食,咽充血,咽齶弓、懸雍垂、軟齶可見皰疹,病程1周左右。

(2)咽結合膜熱:腺病毒3、7型,春夏季節多發,發熱、咽痛、咽充血、濾泡性眼結合膜炎,頸部、耳後淋巴結腫大,病程1~2周。

5.診斷依據

(1)有受涼、受潮或有與本病患者接觸史。

(2)一般病毒感染時白細胞計數減少或接近正常,併發細菌感染時,白細胞計數及中性粒細胞百分數可增高。

(3)X線檢查陰性。

(4)咽部分泌物細菌培養或病毒分離(必要時做)。

6.治療

病原治療:利巴韋林;抗生素及對症治療。

進階攻略

  • 小兒呼吸系統的解剖生理特點與小兒時期易患呼吸道疾病密切相關。
  •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簡稱上感,俗稱"感冒"。是小兒最常見的疾病,它主要侵犯鼻、鼻咽和咽部,常診斷爲"急性鼻咽炎"、"急性咽炎"、"急性扁桃體炎"等,也可統稱爲上呼吸道感染。
  • 只有瞭解解剖結構,才能對於發病原因有更好的理解,題目多爲A1、A2型題。

易錯易混辨析

  • 皰疹性咽峽炎:病原爲柯薩奇病毒A組;
  • 咽結合膜熱:病原爲腺病毒3、7型。

知識點隨手練

1.關於小兒呼吸道感染錯誤的是

A.上呼吸道感染,最常見的病原是病毒

B.毛細支氣管炎病原體多爲肺炎鏈球菌

C.皰疹性咽峽炎病原體爲柯薩奇A組病毒

D.咽結合膜熱病原體爲腺病毒

E.支原體肺炎病原體爲肺炎支原體

參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因:

小兒上呼吸道感染,病毒感染佔90%以上,可繼發細菌感染。毛細支氣管炎病原體50%以上是呼吸道合胞病毒。皰疹性咽峽炎病原體爲柯薩奇A組病毒。咽結合膜熱病原體爲腺病毒。支原體肺炎病原體是肺炎支原體。

【醫學教育網原創 轉載必究】

點擊

“閱讀原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