遞交轉業報告後,我如釋重負

曾經的我意氣風發,一腔熱血。軍校畢業時,本有機會留校,但總感覺在學校工作,過着朝九晚五的生活,算不上真正的軍人,我的志向不在於此。我有着"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的豪情壯志,期待着能"把酒當歌""醉臥沙場",希望有一天真的能走上戰場。我想,只有那樣,我的軍旅人生纔算完整。懷着這樣一股激情,我來到了最基層的作戰部隊。

身爲軍人,我卻幹着與打仗無關的事

初入軍營,我感受到了另樣的火熱與激情。當時,正值單位搞基礎建設,每天帶着戰士早出晚歸出公差、幹雜活。不怕大家笑話,我們當時的工作與建築工地的小工有些像,搬沙子、抬水泥、撿磚頭、挖水溝……

印象中,畢業第一年基本上都是在幹這些事情,每天也很忙,四五點鐘就要起牀,一干就是一整天。至於訓練場,真的沒有去過幾次。

也正是那個時候,我開始遇到了一些"想不明白"的事。一次,我們接到通知,要鋪院子裏的一條路,但爲了體現艱苦奮鬥的優良傳統作風,上級要求必須使用廢舊破損的磚頭,不能用新的整塊的磚塊。於是,我們望着旁邊碼的整整齊齊的整塊方磚不敢用,發動戰士們到處撿磚頭。

當時,單位因爲拆老舊營房,扔掉了一些廢舊的建築垃圾,我們就從那裏面把能用的磚頭撿出來,一塊塊拼接起來鋪路面。但終究,磚頭不夠用了,路面還有一大截沒有"接通"。

任務完成不了怎麼辦?我沒了主意。這時,連隊的一名老排長過來,指了指旁邊整塊的磚,說只能用這些了。可不讓用整塊的啊!我有些遲疑。他拿起一塊,使勁往地上一摔,整磚被摔成了兩半。這不就行了!

老排長說。確實被逼的沒有辦法了,不能違背上級的命令,還要把任務完成,我們就先一塊一塊把整磚敲破,然後再鋪到路上,終於按照上級要求的發揚我軍艱苦奮鬥作風,"圓滿"完成了任務。

慢慢地,我又學會了很多。比如:訓練好像沒有那麼重要,迎檢纔是最重要的,只要有上級來檢查,隨時可以停下訓練去打掃衛生;菜地裏菜種得怎麼樣,官兵能不能喫上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菜畦要修得整整齊齊,拍得漂漂亮亮。

還有就是出去駐訓演習時最能體現"能力",訓練的器材帶沒帶齊不重要,但必須要把修帳篷用的細線、抹子、水泥帶上,有的甚至還帶上磚塊、石塊、小麥種子。拉上線是爲了把成片的帳篷搭得整齊;抹子是要用來把排水溝和壓帳篷的土埂抹得平整,然後上面再抹一層水泥,顯得美觀;磚塊、石塊是爲了在每個帳篷門口修條小路,這樣搭出來的帳篷顯得層次高;而小麥種子的作用更大了,撒在帳篷四周,天氣暖和幾天後小麥就能長出來,綠油油的,真好看!

那時還流行帳篷村的評比,各個單位爲了把帳篷搭好真是絞盡腦汁,駐訓一個多月,前期修建帳篷就要好幾天,中間如果有颳風、下雨,難免會有損壞,那就要重新整。

那時,大家都樂此不疲地幹着這樣的事情,我也"入鄉隨俗"地認爲,幹好這些事情就是能力素質的體現。慢慢地,我好像都已經忘了軍隊還有打仗這回事!

爲了"生存",我變成了一個"會來事"的人

辛辛苦苦幹了三年,同批畢業的多數都調整了崗位,有的晉升了,有的到了機關,可我還是"原地踏步"。這時,一個老鄉告訴我一條"真理":不能只是低頭拉車,更要抬頭看路!

一句話點醒夢中人!是呀,這幾年我也發現一種怪現象:有一些幹部能力素質很強,工作兢兢業業,比如比武考覈的尖子、先進連隊的主官,他們平時很辛苦,開大會也經常被表揚,可每次年底調整晉升都聽不到他們的名字,很多人在一個崗位上一干就是四五年,最後年紀大了沒辦法選擇轉業;

而有些幹部能力素質很是一般,帶兵也不會帶,甚至自己體能考覈都不合格,可他們"情商"很高,經常遊離於機關和領導之間,最後出人意料地得到重用,大家都稱這樣的人爲"黑馬"。

看着身邊不斷有"黑馬"出現,我也慢慢總結出:能幹的不如會跑的,點兵的不如點菜的,官兵說好不如領導說好;只會低頭拉車早晚要撞南牆,學會抬頭看路才能一片坦途。

於是,我學會了巴結領導。隔三差五就往機關跑,逢年過節就到領導家裏"意思"一下。很快我"脫穎而出",作爲基層的優秀人才被調到機關工作。

那時,有的領導把任用幹部當成了自己的特權,把幹部正常的晉升調整當成是對他們的"恩寵",總想得到金錢或物質上的回報。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大家幹工作都會有個目標:我要傍到哪個領導,幾年能晉升,要花多少錢才能得到那個位子?巴結領導、送禮調職在當時是比較普遍的,大家感覺也是理所應當的。

在這種風氣和環境下,我也慢慢地變成了"會來事"的人,幹工作不怕官兵不喜歡,就怕領導看不見,不斷學會討好直接領導、分管領導、主要領導……

對待自己的父母遠沒有對待自己的領導好,就是我們真實的寫照。

所以這些年,我雖然沒有成爲"黑馬",但也能按部就班地得到晉升,比起有些人來說,"付出"算是得到了"回報"。

應付"五多",我感到身心俱疲

常常有人問我,"不打仗,你們當兵的到底在忙些什麼?"說實話,讓我說,我也說不清楚,但確實每天在不停地忙。忙得要"5加2""白加黑",忙得週末假日經常不能回家陪陪老婆孩子,忙得要不停推遲婚期或找人代替結婚,忙得妻子臨產不在身邊,忙得親人離世不能回去奔喪……

而所有這一切,一句"軍人是要有犧牲奉獻精神的"的解釋就能讓我無話可說,領導一句"只有燈火通明才能前途光明"的鼓勵又能讓我倍感振奮、幹勁十足。

然而,軍人的犧牲奉獻也不能沒有底線,不能只強調"軍人"的特性而忽略了他們作爲"人"的基本屬性,不能把他們當成沒有血肉和七情六慾的機器人,他們也需要家庭的溫暖,他們的妻兒也需要陪伴。

然而,即使"燈火通明"了也未必能"前途光明",多數人到了中年反而是越來越看不到希望,這不光是職務晉升的前途越來越渺茫,更心寒的是感到忙得沒有什麼意義,歸屬感越來越差。

也許,這就是人們常說的"五多"造成的。"五多"在中國這個人情社會是有歷史和傳統的,在各個地方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可沒想在軍隊得到了如此的"發揚光大"。

一次,某大領導剛上任,來看望下面的部隊,計劃在我們單位待半個小時。本是一次很普通的活動,領導只想看看他手下的部隊是個什麼樣子,我們卻足足準備了一個月。陪同人員確定、路線設計、院子掛什麼標語展板、沿途讓領導看到哪些活動、誰參加談話、如何回答問題……

機關準備各種方案計劃彙報稿,通宵熬夜加班;基層忙着背記理論、打掃衛生,搞得身心俱疲。上級一遍一遍過來驗收,一次次推翻預案一次次重新來過……

這只是部隊"五多"現象的一個小小縮影,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弄虛作假,這些都在摧殘着官兵的鬥志和感情。我有時都在懷疑,我是如何熬過來的。這些年爲了毫無意義的工作,我失去了太多的東西:身體的健康、孩子的成長、父母牀前盡孝……而又眼見着身邊的軍嫂一個個變成了"女漢子"。

遞上"轉業申請",我終於如釋重負

終於,我們盼來了新時代。改革強軍的號角吹響,領袖的聲音振聾發聵,糾治"四風""五多",剷除軍中 "老虎",讓軍隊迴歸"打仗"的屬性,提出"建成世界一流軍隊""讓軍人成爲全社會尊崇的職業"。

於是,我們欣喜地看到:官兵中思戰謀戰的氛圍濃了,訓練時間不能隨便擠佔了,上級檢查不用層層陪同了,晉升調職選改士官不用送禮了,"軍人依法優先"在社會上很好地落實了,軍人的工資待遇越來越好了……

本想重新振作精神大幹一場,可突然發現我已不能適應新時代強軍征途的要求。這些年我失去剛畢業時的豪情壯志,帶兵打仗的本領也已經荒廢,而又滿懷對家人的虧欠和愧疚之心。

雖然如果我繼續留下來,也許職務上還能得到進一步提升,但我想以我現在的能力和狀態,繼續在部隊工作將不能給強軍興軍發揮多少作用,也達不到新時代提出的新要求,更愧對領袖的殷殷囑託,所以,我鄭重向組織遞交了我的轉業申請。

有一種愛叫做放手。正因爲我深愛着這身軍裝,所以才選擇讓更適合的人來穿上她,這樣才能發出更加耀人的光輝。也許轉身離開,是像我這樣的人爲強軍事業、爲軍隊強大作出的最後貢獻。

戰友們,你們是幸運地,趕上了新時代,趕上了好領袖。希望你們能吸取我們的教訓,不要重走我們的錯路、彎路,一門心思鑽研打仗問題、練就打贏本領,儘快把我軍建成世界一流軍隊,儘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