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中国金融学院的最早的建设者之一,作为中国金融学科的开拓者之一,罗兴老师生于 1940 年,20 岁时进入“华北人民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那个年代的教育资源比较有限,许多专业也没有系统的教科书,学生们除了上有限的课程外,剩余时间都扎根于图书馆,啃马列的原著,读天南地北的书,在这种贫乏的学习条件下,却反倒磨练出了他们那一代人的刻苦钻研的精神,没有现成的经验学习,就努力摸索去开拓一条新的道路。直到 2000 年贸大与金融学院合并以后,罗老师才又与黑老师在一个大学共同任教。

“薪火”专题:罗兴老师

教师简介

罗兴老师,中国金融学院的最早的建设之一,拥有55年党龄的中共党员,见证了贸大金融学科的发展历程。

如果时光倒流 60 年,你于 1960 年考入大学,你的大学生活会是怎么样的?今天,我们有幸采访到了原中国金融学院(贸大金融学院的前身)的罗兴老师,让我们一起走进六十年前大学生的激情岁月。

1

回顾历史,寄语青年

作为中国金融学院的最早的建设者之一,作为中国金融学科的开拓者之一,罗兴老师生于 1940 年,20 岁时进入“华北人民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那个年代的教育资源比较有限,许多专业也没有系统的教科书,学生们除了上有限的课程外,剩余时间都扎根于图书馆,啃马列的原著,读天南地北的书,在这种贫乏的学习条件下,却反倒磨练出了他们那一代人的刻苦钻研的精神,没有现成的经验学习,就努力摸索去开拓一条新的道路;广泛涉猎,也让学生们对世界有了超出于自己专业领域的更广泛的认识,这也是那一代人的一笔巨大的财富。

1964 年,年少的罗老师就成为了一名中国共产党员,有着 55 年党龄的他在今天和我们谈论起长征的历史、根据地的建立等不朽的故事时仍激情澎湃。曾经历史书上的那一幕幕历史在他的勾勒下鲜活了起来。罗老师向我们介绍了他的父母——父亲参加了贺龙将军带领的红二方面军,母亲在北京大学的一二九运动中十分活跃,由此罗兴老师向我们介绍了关于红军长征的详细历史,包括三路红军途中的艰难困苦和最后胜利的不易。除此之外,他也谈到自己的家人和党的故事,不仅罗老师自己的思想觉悟很高,罗老师一家人的青春都是奉献给了祖国,祖父、父亲到叔父都是红军,母亲一生为祖国而奔走,爱人黑老师也是在 1966 年入党并在毕业后志愿到新疆去支援祖国的建设……在他们身上,我们仿佛听到了“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时代号角,和他们内心肺腑的挥洒热血的渴望。虽然他们那几代人也因为时代的动荡也经历过一些波折,但老师仍语重心长的告诉我们,“越是这样不易,才越是珍惜这些经历。这些经历给了我们这一代人更坚毅的品格和更全面的认识世界的视野。我们要做的,既不是像某些人一样一味的空喊口号,也不是把西方的那一套都搬过来,稀罕人家样样都好。我们要认识自己的不足,在反思中追求进步。”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时代印记,他们这几代人的担当感和使命感确实让人敬佩。

当我们问及与爱人的艰难曲折时,他也毫不讳言。二人都在 1960 年就读于华北人民大学,在大学期间经历的院校调整,又被分配到北京师范学院。在毕业时二人都怀着对祖国的满腔热情而奉献——罗老师留在北京五中任教,而黑老师远赴新疆支教。两人分隔遥远,却也彼此间感情不减,也无悔于当初的选择。不过不久后,罗老师工作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不得已回到老家。改革开放后,罗老师到了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学习,黑老师前往湖南大学学习,随后二人在安徽大学任教。后来,罗老师才辗转来到中国金融学院,黑老师前往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直到 2000 年贸大与金融学院合并以后,罗老师才又与黑老师在一个大学共同任教。在经过曲折的人生之后,罗老师认为我们在怀有对祖国自豪感的同时,也应该居安思危,懂得思考祖国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对当今的复杂形势有谨慎而乐观地思考和判断。

2

艰苦奋斗,参与金融学科建设

我们不免要问起罗老师教授的专业和中国金融学院的成立,于是罗老师谈起了建国以来财经类专业的状况。罗老师教授的是政治经济学,他坦言由于建国初期的计划经济模式,大学中对财会类经济类专业不够重视,学生们也不愿意学习。唯一能选择的有关专业就是政治经济学,这也正是罗老师学习的方向。而改革开放之后,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行,国家越来越感受到金融人才培养的重要性,特别是在1980年价格闯关失败以后,这一要求日益紧迫,于是不久后就有了中国金融学院的创立。而在初创之时,学院也遭遇了很多的不理解和反对。有了陈云和邓小平支持后,学院发展才渐渐走上正轨。而罗老师也作为第一批教师,走在了中国大学金融教育的前沿

3

循循善诱,诲人不倦

随后我们的话题走向现在同学们的大学生活。有一位同学提出了关于本科期间如何进行科研的问题,并具体就研究选题和研究方法选择做出提问。而罗老师则强调本科期间仍然以通识教育为主,不力求做出有价值的科研成就,只求追随自己的兴趣,真正弄明白并且了解一个问题。此外更为重要的是开阔的眼界——不应该特别限制自己的钻研方向,还有独立思考——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思考,从而得出自己的问题,有自己的数据,自己的结论。并且,罗老师还举了五道口金融学院院长的文章:“大学阶段不该学金融?”内容为例来向我们说明,引发了我们的思考。这一话题引发了志愿者们和罗老师的大讨论,话题甚至涉及到了高中的分科制度,高考的选拔制度,房地产分城施策方法,广西边民问题,以及最近的清华取消博士毕业硬性要求的新闻。

而对于我们提到的大学生较迷茫,无法知道自己真正喜欢什么,罗老师的一句话像是给我们吃了一剂定心丸“从我这么多年的经验看,不变是不可能的。如果你能在中学就发现自己的兴趣,并坚持一生那自然是极好的,但这种情况确是很少的。大部分人都是在不断寻找和修正中才找到自己喜爱的事业。也没有必要过早的把自己局限在较小的范围,禁锢了自己的视野,要打开思路”。

结语

退休后的罗老师仍坚持每日读各类报纸,了解时事信息,已经79岁的他谈话中条理清晰,思路开阔,举止矫健,我们在他身上了看到了“终身学习”的魅力,希望我们都能为建设伟大的祖国奉献一份自己的小小力量。共勉。

UIBE志愿服务中心

文案:郭华玉 黄泽远

排版: 曾宇君

2019年5月11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