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木子心士

【特別聲明:“精英乒乓”約稿,首發投稿於“精英乒乓”。】

-1-國乓的窘境

如果我說,“乒乓球,始終只是小球”,你會同意嗎?

比起籃球、足球、排球乃至網球,乒乓球真的只是小球。乒乓不需要像籃球和足球一樣直接身體對抗,球體也相對較小,觀賞性自然大打折扣。如果沒有多個機位和特寫鏡頭輔助直播,在熒幕上很難看清球體運動,看球的趣味也要下降很多。更別說掏了腰包跑到現場,數十米外根本不知道場上發生什麼。如果不是去追星的,大概只能湊湊熱鬧,感受一下粉絲蜂擁的氛圍。

曾幾何時,國乒已經淪落到無人關注的地步,輸球和球星趣聞才能勉強上個大新聞。

國乒實在是太強,強到打遍天下無敵手,最後把自己逼上梁山,只能自己和自己玩。改大球、十一分、無遮擋、換無機、減人數、新材質,球迷們自然而然地認爲國際乒聯改革都是在針對中國;雙打變團體,乒乓球項目險些“被奧委會除名”,國乒快要把自己逼進死衚衕。

一方面,國乒奪冠理所當然,決賽內戰也毫無懸念,讓外協奪個牌的呼聲不脛而走。另一方面,國乒輸外戰就會被指責不應該。陳夢亞錦賽負於小平野,朱雨玲瑞典輸伊藤,林高遠和梁靖崑的外戰也難逃詬病。

如果說做人太難,那下輩子情願做牛做馬,任憑使喚。

其實哪有什麼理所當然,國乒團隊只不過在你看不到的地方負重前行。每次大賽的封閉集訓和試煉,面對勝利的不驕不躁,直面挫折和困難的不氣不餒,賽場上留下的不僅是汗水,更有淚水。

曾經,容國團在多特蒙德世乒賽斬獲中國乒乓球乃至中國體育界的第一個世界冠軍,乒乓外交打開了中美建交的新局面,北京奧運會同時升起的三面五星紅旗,布達佩斯世乒賽同時升起的四面五星紅旗,何其壯觀!

當羽毛球“衰落”,排球“滑鐵盧”,乒乓球還不動如山、屹立不倒。國乒從來都是國人的驕傲和自豪,那麼在他需要我們的時候,請一如既往地給他加油!

-2-乒超的困境

不可否認的是,乒乓球作爲小球的硬傷,國球理應爲國爭光的“枷鎖”,導致乒超聯賽寸步難行。

2017~2018賽季的乒超,成了“無季後賽、無總冠名贊助商和無外援”的“三無產品”。地表最強的乒超聯賽再度尷尬裸奔,雙子星相繼離隊的國乒朝令夕改,“不光明正大”的“禁援令”引發球迷熱議。

泱泱大國,堂堂國球,顯得有失大家風範。沒有外援和“大牌球星”,乒超聯賽何以吸引觀衆的關注和冠名商贊助,又何以比肩NBA呢?縱然有馬龍、許昕、樊振東,丁寧、陳夢、劉詩雯,可自己和自己玩,就沒有意思了。

曾經的“養狼計劃”既見成效,現在“狼來了”又擔心孩子。從平野美宇亞錦賽“一串三”,伊藤美誠繼日公賽之後在瑞典“一串五”,再到男乒主力集體輸外戰,夢之隊並非不可戰勝,東京奧運會的警報提前拉響。國乒有點害怕養虎爲患。

國乒不是輸不起,而是不能輸。不知道這是何時形成的潛規則。

國乒的強大依託於由內而外的集體主義精神、自下而上的人才儲備,以及豐厚堅實的歷史積累,“爲國爭光”依然是國乒的主要任務,更何況2020年的奧運會又是坐落在東京呢!

有時候很羨慕李娜,她可以真正爲自己打球。雖說有國纔有家,但體育競技能少一些政治色彩,運動員興許能更好地共同進步,國家也許可以共同繁榮。

試想一下,石川佳純和徐孝元兩大美女同時亮相中國賽場,“馬可波羅”重新搭檔;朱雨玲再碰伊藤美誠,樊振東與張本智和短兵相接,還有許昕對陣丹羽孝希,洪湖水浪打浪……這是怎樣的一番光景。

球迷球友們,不得躁動起來。

小球何時又能再次推動大球?

-3-任重道遠,砥礪前行

乒超聯賽的成敗得失,已經成爲商業和學術分析的典型案例。我等大國小民,不能左右時代的趨勢,更不能影響最終的決策。只能在國乒需要的時候,給他加油鼓勁。

早在2014年的乒超聯賽,時任國乒總教練的劉國樑便一針見血點評:“中國乒乓球發展一直走的是雙軌制,一方面國家隊的首要職責是爲國爭光,一方面走乒超聯賽市場化,但市場化又有侷限性。”註定乒超要在曲折中前進。

在冗長而複雜的組織管理模式下,揹負着“爲國爭光”的重要任務砥礪前行,從千軍萬馬再到金字塔尖,想要把乒超聯賽打造成“乒超NBA”,真的是任重而道遠。

對於任何一項體育運動,無論再怎麼職業化和商業化,其根本都是爲了普及這項運動,讓更多的人切身實際地參與到該項運動之中,增強自我的身體素質,促進個人的身心健康,並享受運動帶來的快樂和樂趣。

球星吸引也好,乒超聯賽帶動也罷,都在爲推動乒乓球運動的發展做出綿薄之力。作爲一個假球迷,一位創作者,我也有此責任。

前不久有位讀者留言,“雖然我不太會打球,不怎麼看比賽,也不瞭解乒壇時事,但是通過閱讀你的文字,我能感受到世界乒壇的風雲變幻,感受國乒的興衰成敗,拼搏奮進。”

作爲國球,大街小巷的乒乓基礎也確實雄厚,問題是過於業餘和雜散。從社區到工廠,從小學到高校,真正參與乒乓運動,關注賽事,觀看比賽的又有多少。乒乓比賽現場,決賽之日前的大多席位,人數寥寥無幾。

而現在的年輕一代,正飽受網絡新時代和社會壓力的合力衝擊。

如果我的文字能給人以力量,讓更多的人喜歡並愛上乒乓,放下手裏的手機,帶上自己的小夥伴,去球場上揮汗如雨,沉浸於歡聲笑語,那真是功德無量。

突然想起《獅王爭霸》中黃飛鴻說過的一段話,權當作結束語吧。

“李大人,所謂勝者爲王,敗者爲寇。剛纔天炮一響,如果不是天燈擋槍的話,勝負歸誰還真沒人知道。現在金牌在我黃某的手上,並非我贏了。大人爲了大顯我民神威而辦的這場獅王爭霸,死傷那麼多人,在世人面前,其實我們都輸了。以小民之見,我們不僅要練武強身,以抗外敵,更重要的是廣開民智,智武合一,那纔是國富民強之道。區區一個牌子能否改變國運,還請李大人三思。這個牌子就留着給你作記念吧!”

《黃飛鴻之獅王爭霸》

【版權聲明】
“乒乓也文藝”所有文章均爲原創。
如需轉載,請先聯繫。
侵權必究,維權必嚴。
感恩相遇,感謝喜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