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主题:现代艺术大师——塞尚

主讲嘉宾:沈语冰复旦大学特聘教授

讲座时间:2019年4月20日、27日

【讲座报道】

塞尚,以天真之眼观看世界

刘时医(特约)、郭海东

“现代艺术大师塞尚”专题讲座是上图举办的现代艺术大师系列讲座的第二回,主讲嘉宾依然是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复旦大学哲学学院艺术哲学研究中心主任沈语冰老师。

保罗.塞尚是后印象派大师,被公认为“现代绘画之父”,对欧洲现代艺术产生了巨大影响。塞尚与形式分析塞尚与现象学塞尚与精神分析塞尚与艺术社会史塞尚与视觉考古学塞尚与中国画等六讲内容,旨在通过讲述塞尚的生平、作品风格,探讨塞尚作品背后的理论基础和学术价值。

4月20日上午,复旦大学教授、沈语冰教授做了本专题之第一讲《塞尚与形式分析》,从作品艺术语言的角度去欣赏塞尚的作品,向听众分析作品的构图、笔触、线条、造型等,带领大家理解艺术本身语言的探索和创新。

保罗·塞尚是法国著名画家,后期印象派的主将,从19世纪末便被推崇为“新艺术之父”,作为现代艺术的先驱,西方现代画家称他为“现代艺术之父”、“造型之父”或“现代绘画之父”。他对物体体积感的追求和表现,为“立体派”开启了思路;他重视色彩视觉的真实性,其“客观地”观察自然色彩的独特性大大区别于以往的“理智地”或“主观地”观察自然色彩的画家。

沈语冰教授说,讲到塞尚便不得不提到另外一人——罗杰·弗莱。他是英国形式主义批评家,西方现代主义美术的开山鼻祖,是英国著名艺术史家和美学家,20世纪最伟大的艺术批评家之一。早年从事博物馆学,属于欧洲顶级鉴藏圈子的鉴定大师,后来兴趣转向现代艺术,成为后印象派绘画运动的命名者和主要诠释者。他提出的形式主义美学观构成现代美学史的主导思想,弗莱晚年最重要的写作,构成他一生事业高峰的《塞尚及其画风的发展》精微广大之至,很难加以概括。《塞尚及其画风的发展》中存在高密度的形式分析。这些形式分析极其高明,可以毫不犹豫地断为西方艺术史与艺术批评中形式分析的最高典范。它已经引起了无数后来者的赞美之辞,为塞尚研究树立起了一座难于逾越的丰碑,奠定了研究塞尚的中枢概念,成为理解这位大师的第一必读之作。所以沈语冰教授采用弗莱形式主义美学的观点来分析赛塞尚的作品。

首先是构图,当时有两种构图方法,一种是盛期文艺复兴绘画的水平线构图,一种是巴洛克绘画的对角线构图。塞尚试图中和这两种构图方式,在他的作品《高脚果盘》中可以看到桌子是水平的,但是水果和刀叉就又指向了对角线给人一种均衡的感觉。他的这一作品也成为了许多作家的画中画,用来表达对于塞尚的崇敬之情,例如德尼的《向塞尚致敬》,高更的《女士画像》中都有塞尚的作品出现。

笔触是欧洲传统绘画中的一个存来已久的问题。公众会百般挑剔,因此为了适应一种蒙昧的鉴定学的需要,也不难理解像杜奥和凡·得·维尔夫作品的表面总是那么光溜溜的,不留作图痕迹,是一种虚伪的表面。塞尚在他的作品《一个睡着的女人中》采用了毛笔和墨水,十分水墨淋漓的描绘了一个熟睡女人的形象,该作品对于当时的鉴赏学家而言是一种半成品,因为其中存在了大量的笔触,可以清楚地看到画家是如何作图的。但是塞尚发现了物质材料的充分表现潜力,当笔触形成有规律的运动时,便形成了书写或书法。这些残留下来的物质痕迹使画面变得灵动,充满活力。在这一方面,伦勃朗是出类拔萃的典范,在他老年的自画像中,材料为观念所渗透,让他的面孔显得更加沧桑,眼神更为忧郁,使人心惊。

塞尚对于线条的处理也有自己的探索,他试图通过一些不连续的线和重复的轮廓线来体现物体的运动感和立体感,不让画面定格、锁死。塞尚的作品中还存在着造型问题与变形问题。相对正常的透视、素描和色彩谓之造型,反之则为变形。《高脚果盘》中塞尚改变了果盘和玻璃杯圆口子的椭圆形状,使其近乎圆形,虽剥夺了椭圆的优雅与轻盈,却赋予了它庄重厚实的感觉,与画面中的矩形取得了和谐。格林伯格论现代主义绘画中提到:“塞尚放弃了逼真性或正确性,以便使他的素描或构图更为明确地吻合画布的矩形形状。”可以说他的作品大多是自己艺术思想的体现,表现出结实的几何体感,忽略物体的质感和造型的准确性,强调厚重沉稳的体积感以及物体之间的整体关系,他有时为了寻求各种关系之间的和谐而放弃个体的独立和真实性。

塞尚是因为终结了印象主义对自然界的模仿,然后为纷飞了若干年印象派认为的那种光的追逐,找到了一个新的居所,在这个新的居所里,他修订了关于光和色的家族史,即他提倡按照画家的思想和精神,重新认识我们眼前的一切。后来很多野兽派画家说,他们的灵感来自于塞尚;毕加索从塞尚的艺术中萌发了立体主义的观念;抽象派画家也奉塞尚为他们的开山鼻祖。因此,塞尚在西方美术界,一直被认为是现代绘画之父,所以如果想要了解现代绘画就需要从现代绘画之父塞尚聊起。

4月27日,沈语冰教授开讲本次塞尚专题之第二讲《塞尚与现象学》,现场座无虚席。

讲座伊始,沈语冰教授从塞尚的作品入手,简明生动地引入了“现象学”的专业概念,由表及里、深入浅出地引导听众朋友鉴赏、发现、关注这么一个奇特的现象:塞尚夫人是他最熟悉的人,为何画面中却传递出强烈的陌生感、疏离感?从而提出核心问题:塞尚是怎么观察事物的?在塞尚约27幅肖像画中,他搁置了人的性格、内心活动、职业等因素,而只看现象,因而塞尚的作品呈现出原始、稚拙、天真的特质,他把眼睛接收到的信息用一种十分冷静、客观、公正的方式描绘出来,正所谓“以天真之眼观看事物”。

“现象学没有一套教条,不是一个学派,而是一种思想风格、一种方法。”它是开放式的、不断更新的经验。接着,沈语冰教授诠释了“加括号”、“构成对象”、“Things approach man”等专业术语和理论。所谓“加括号”,即把所有理论解释和二手信息悬置起来,用纯真、朴素的眼光直接面对“现象”本身。加括号是真实观看,而非程序。“构成对象”包括自然立场和现象学立场,自然立场即独立于“我”之外的,现象学立场是指对象本身不再是外在的,而是成为了一个群,群里相互依偎。“Things approach man”指的是不要用我们的已知去覆盖事物,要让事物自主向我们走来。

明晰了这些术语和理论,让我们再回到塞尚作品。从《塞尚夫人坐在红色扶手椅上》《玩纸牌的人》《苹果》等作品中,我们都能感受到塞尚对传统表现手法的突破,那是在简单的结构中生发的艺术魅力。塞尚直面“对象”本身,真实、客观地加以表现。诚如弗莱对塞尚的评价那般——一切都来自于对真实视觉感受的诠释;想要绝对忠于视觉真实的欲望是塞尚不可化解的情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