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週末來臨,由福森藥業冠名的《梨園春》本週將推出“母親節特別節目。本週日是母親節,媽媽的節日,我們截取了《梨園春》往期節目中關於母親的精彩片段,用戲曲向母親致敬,也祝全天下的母親:節日快樂!

在中國的戲曲舞臺上,各個劇種都有母親的形象,關於母親的精彩大戲也層見迭出,《穆桂英掛帥》中戰場殺敵的穆桂英,《西廂記》裏拷打紅娘的崔夫人,《三孃教子》中辛苦育兒的王春娥,《徐母罵曹》中忠義爲國的徐母,不同類型的母親形象豐富了中國的戲曲舞臺。

《三孃教子》是一出中國戲曲舞臺上的傳統劇目,京劇,評劇、豫劇、河北梆子、蒲劇、秦腔等劇種都有此劇目。

豫劇的《三孃教子》又叫《王春娥》,是豫劇名家魏俊英老師的代表作,在角色分配上更加強調了青衣的角色,唱腔設計和舞臺實踐方面,充分發揮魏俊英老師嗓音甜美的優勢,結合祥符調特色,將性格化的唱詞和情緒化的板式配合的天衣無縫。很能表現三娘這一人物的性格特點。魏俊英老師還多次長時間運用鼻音吟唱,將教子之艱、受屈之怨表現得內斂而深沉。

《李逵探母》是《水滸傳》中的一段故事,《水滸傳》是中國章回小說中“英雄傳奇”類型的鼻祖。而李逵這一形象爲後世這一類型的小說中的“莽漢”形象樹立了一個範本,牛皋、孟良、焦贊、程咬金、齊國遠等角色雖各有不同之處,但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李逵形象的影響。

豫劇的《李逵探母》移植自京劇,此劇是一出老旦戲,這出戏充分體現了戲曲的表演手段——以歌舞演故事,打破了傳統老旦只重念唱,不重表演的舊模式。在中國豫劇百團爭霸的舞臺上,河南豫劇院青年團的李慶傑就爲觀衆帶來了這段精彩的《李逵探母》。

豫劇《尋兒記》中,張寶英老師爲我們演繹了母愛高於天的歷史命題,母親孫淑琳尋兒17年,歷盡艱辛,最終一家團圓。

崔派傳人張寶英老師,追隨崔蘭田先生四十餘年,耳濡目染,喫透了崔派藝術的風格,得其真髓,並運用自如,把崔派藝術的特色,溶化在自己的聲腔中業界稱讚她的唱腔有“常香玉的勁,馬金鳳的字,崔蘭田的味”,被譽爲當今豫劇第一青衣。

《賣苗郎》是北方的劇種中甚爲流行的一齣戲,豫劇、評劇、山東梆子等劇種均有此戲。

評劇《賣苗郎》與豫劇稍有出入。近年來,評劇名家曾昭娟在復排了評劇《賣妙郎》,在唱腔中融入了許多“花派”技巧,塑造了一位大孝至愛又,無奈賣子的母親。

豫劇《劉青霞》以辛亥革命爲背景,以劉青霞的革命經歷與家庭生活兩條線索交叉鋪敘構思故事情節,豫劇名家汪荃珍成功塑造了一個以國家民族大義爲重的巾幗英雄形象。

在辛亥革命波瀾壯闊的歷史上,有兩位女性聲望極高,一位是秋瑾,另一位就是劉青霞。“南秋瑾,北青霞”,曾是當時傳遍大江南北的聲音。劉青霞是河南安陽人,早年曾被光緒帝封爲“一品夫人”,魯迅贊她“才貌雙全”,孫中山先生曾親筆爲她題寫“天下爲公”和“巾幗英雄”盛讚劉青霞。

豫劇《朝陽溝》不僅是河南戲曲的經典之作,也是中國戲曲現代戲的里程碑作品。劇中爲我們塑造了銀環媽、栓保娘等經典的現代戲的母親形象。

一部戲,四代人,薪火相傳,代代傳唱,歷經六十年風雨,藝術青春依然綻放,成爲一部“跨世紀的交響”。讓我們再次走進“朝陽溝”,聆聽那悠揚的旋律。

大型新編廉政歷史劇《張伯行》是我省繼《全家福》《九品巡檢暴式昭》之後推出的又一部廉政大戲,是河南豫劇院打造的“廉政文化三部曲”的壓軸之作。它以古鑑今,濃墨重彩塑造了一個有血有肉有風骨、有情有義有擔當的藝術化的主人公形象。

該劇的主創團隊,大腕雲集、編劇、導演、作曲、唱腔設計,舞美燈光服裝造型設計,都由國內一線專家組成,演員陣容更是名家薈萃,李樹建、王惠、賈文龍、孟祥禮、魏俊英、袁國營,李庚春等名家聯袂登臺,其中王惠在戲中塑造了一個公而忘私、深明大義的母親形象。

常香玉先生是豫劇的一代宗師,豫劇《常香玉》講述了豫劇大師常香玉曆盡艱辛、奮鬥終生,終成一代藝術大師、人民藝術家的故事。

戲中青年常香玉,唱出了一位戲曲名家作爲一個普通母親時的心聲,展現了常香玉先生“戲比天大”精神中的另一面。

岳母刺字的故事也被搬上了不同劇種的舞臺,京劇,豫劇,川劇等劇種都有此戲。京劇名家趙葆秀在《岳母刺字》中塑造了獨具特色的岳母形象。

每一個孩子的成長和成功都離不開母親的辛勤培育,說道母親我們常常會講三個故事,孟母三遷,岳母刺字,陶母戒子,其實古今天下所有的母親都一樣,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長成才。

“大腳馬皇后賢德佐夫建業”是流傳久遠廣爲人知的歷史故事。據此改編的各種戲曲劇目衆多,山東省聊城豫劇院推出的豫劇《大明賢后》以獨特的編劇視角、鮮明的喜劇藝術特色、厚重的思想內涵、情境交融的劇場效應,是近幾年戲曲舞臺不可多得的一部佳作。

豫劇名家章蘭塑造了一位質樸賢德、心繫天下的“大腳馬皇后”的形象,馬皇后既是一位賢德善良的國母,也是一位深明大義的母親。

本週《梨園春》母親節特別節目,尋找戲曲舞臺上的母親形象,用戲曲向全天下的母親致敬。祝願全天下的媽媽們母親節快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