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 “123”工程進展順利,1.08公里青石板古街道路鋪就打通,一段古街騎樓修繕示範完工,百姓書屋建成,6月市民就可以前往探訪“打卡”。與此同時,北橋頭節點中在建的古橋憩園也修繕結束,定位爲“古街大舞臺”,之後每週末會不定期組織南音等特色民俗表演,提升洛陽古街和古橋知名度。

走在復古的青石板路上,洛陽古街示範段兩旁的騎樓修舊如舊,紅磚舊瓦間,再現古街曾經的商貿繁華。自去年7月以來,洛陽古街三年復興計劃進入實質性建設階段。目前, “123”工程進展順利,1.08公里青石板古街道路鋪就打通,一段古街騎樓修繕示範完工,百姓書屋建成,6月市民就可以前往探訪“打卡”。北橋頭示範區、巨石羣、尼庵巷等三大節點打造同步推進。到今年12月前,民俗展覽館、亞洲青年藝術家文創園也將正式對外。

示範段騎樓修舊如舊 還原古街古韻

昨日上午,記者來到洛陽古街探訪。洛陽古街保護與利用項目中,1.08公里古街路面改造已完工,青石板錯落鋪就,道路打通。

在古街建築修繕50米示範段內,23幢紅磚騎樓廊道已打通,騎樓立面修繕已基本完工。 臺商區教育文體旅遊局副局長陳陽秋介紹,洛陽古鎮具有偉大的夢想精神,古街人民充滿變革和開放風度。九百多年前,三萬洛陽先民秉持“周雖舊邦、其命維新”的精神,開啓了締造中國四大名橋的偉大實踐,百年前,古街人民以“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胸懷,自信而大度地開展騎樓化運動,奠定了閩南四大名鎮的堅實基礎。這些自民國時期保留下來的中西結合風格的騎樓,見證洛陽古街的滄桑鉅變,爲能夠儘可能保留古街的原貌,留住歷史。在修繕過程中,項目堅持“修舊如舊、形神兼備”的原則。

項目組特意請來當地有古建築施工經驗的老師傅參與指導施工,修繕中補充的磚、瓦等材料也都是從收購的舊材料中千挑萬選。按騎樓舊圖片組織材料進行加工,加工完再來安裝。“施工中都沒有拆掉重建,牆立面有傾斜,就修繕後加固擺正,工藝更復雜繁瑣,但原汁原味。”

目前,古街道路,5月8日進行管線下地,示範段5月底內外裝可同步完工,隨後業態同步進駐對外營業。

陳陽秋介紹,房屋租賃修繕工作是洛陽古街現階段復興的重頭戲,目前,已完成房屋租賃113幢,將分三批次完成修繕。年底前,房屋租賃計劃將增至200幢,春節前會修繕到上百幢,將以文藝復興爲基調,開展業態招商,爭取春節洛陽古街初步形成商業氛圍。

石頭房變身百姓書房 鄉愁文化廣場6月開放

而在尼庵巷內,一幢300多平方米的老舊石頭房也已“華麗變身”,建成爲一幢2層的百姓書房。

昨日記者走進書屋,工作人員正在加緊將近2萬冊藏書整理上架。書屋依舊保留着石牆結構,但融入了復古設計,包括將原有的壁畫轉變爲3D形式復原,書香味與文藝味疊加。據介紹,這裏將以“百姓書房+咖啡廳”的模式,打造24小時自動化新借閱服務社區百姓書房。

陳陽秋介紹,除了百姓書屋,它周邊的慈濟公、義波祠、真身庵等文化遺蹟也在同步修繕,配套公廁建設,將整合成“鄉愁文化廣場”,6月上旬可正式對外開放。與此同時,北橋頭節點中在建的古橋憩園也修繕結束,定位爲“古街大舞臺”,之後每週末會不定期組織南音等特色民俗表演,提升洛陽古街和古橋知名度。

據瞭解,臺商區計劃採取“政府+開發實體+節點運營公司+策劃團隊”的模式,利用三年時間,將洛陽古街打造成爲“洛陽古橋共生藝術文化特區”。目前多節點同步跟進,其中計劃將萬豐樓修繕成民俗展覽館。2萬多平方米的舊糧站將提升改造成亞洲青年藝術家文創園,給青年藝術家提供創作和展覽平臺。保存較完好的一幢閩南古大厝打造成藝園,作爲本地藝術家工作室。七星巨石羣變身星宿藝術空間,預計這些節點到12月前均可完成,屆時將復現千商會古街的浩浩長歌、繁榮氣象。

來源:東南早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