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愛爾蘭一名84歲的老人在過去的幾個月裏一直站不穩,經常摔跟頭,覺得自己左半邊身體麻痹無力……這些症狀都讓他感到十分害怕,認爲自己可能要中風了。他來到醫院把自己的症狀告訴醫生,光聽這個描述,醫生也覺得很有可能是中風的前兆,於是非常認真地給他做了一系列檢查。可檢查結果出來居然顯示一切正常:血檢正常,思維正常,面部神經正常,沒有視覺或者語言障礙。這完全不符合中風的症狀。並且這個老人平日的生活規律,身材良好,不抽菸,很少喝酒,家庭幸福,也沒生過大病,醫生找不到會引起他中風的原因。

於是,醫生只能讓老人先做個CT和MRI掃描,沒想到出片結果卻讓所有醫生們都大喫一驚:在應該是他大腦右側額葉所在的地方,居然出現了一片空白。他們反覆查看這個“空蕩蕩”的大腦掃描結果,還以爲是機器出了錯。很快他們就認識到出現在他的大腦裏的“巨大空白”,其實是一個壓縮氣團。在醫學上,這樣的“壓縮氣團”被稱爲“顱腔積氣”,因爲某種原因氣體進入了大腦並且積聚在一起,佔據顱腔空間,壓迫刺激着腦組織,使其移位而導致神經功能障礙。

據急診科Finlay Brown醫生表示,幾乎100%的顱腔積氣是因曾經進行過的腦部手術後造成的,鼻竇感染或者頭部臉部受到外傷也有可能會導致積氣,但這些積氣的體積都不會太大。但眼前的這個氣囊,最長的地方居然能長達9釐米,但當醫生問老人是不是忘記說自己曾經做過的手術或者有什麼天生缺陷時,老人表示,自己沒毛病,也沒有動過手術。於是醫生們開始查閱大量資料,最後發現根本找不到相關資料。沒辦法,醫生們只能根據MRI的掃描結果進行分析,仔細對老人進行檢查,最後一致斷定,這是良性骨腫瘤造成的結果。

根據推測,大概在前幾年,有一個良性骨腫瘤在老人的鼻竇裏形成,它的位置難以發現,於是腫瘤就這麼不動聲色地生長,慢慢擴大,最後在老人的顱底偷偷地開了一個“小口”,而這個“小口”就是空氣進入大腦的渠道。Brown醫生用“單向閥門”來形容腫瘤導致的“單向瓣膜效應”:每當老人用力使用鼻腔,比如聞東西,打噴嚏或者是咳嗽的時候,這個腫瘤就會通過“小口”塞點空氣進去。而且由於這項操作是“單向”的,氣體只能進不能出,於是空氣就在不經意間一點點漏到腦子裏,慢慢積壓,變成了現在這個樣子。

想要徹底解決問題,最好的方法當然是做手術,既能釋放掉空氣,又能切除腫瘤從根本上解決“漏氣”問題。可是老人拒絕了,他覺得自己老了,身體也沒有特別好,害怕手術的巨大風險,最終他沒有聽從醫生專家們的建議,而是選擇了藥物治療來進行對中風的二級預防。

對於老人的要求,醫生們的內心是很擔心的,因爲不做手術既不能解決問題,也不能避免感染的風險。既然空氣能夠進入大腦,那麼空氣中的細菌和病毒也可以進入他的腦腔。但是,由於這樣的病例真是太少見了,醫生也無法給出準確的預後,最後只能無奈讓老人回家。值得慶幸的是,老人目前的狀態還不錯。

(編輯:傅鈺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