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5月6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黨組書記、主任馬曉偉在學習時報發表了《不斷提升人民羣衆健康獲得感》的文章,文中指出要把不斷增進人民羣衆健康獲得感作爲深化醫改、推進健康中國建設一以貫之的出發點、落腳點和根本價值取向,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

馬曉偉主任針對我國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目前存在的一些突出問題,提出未來醫改的新方向。

整合現有衛生資源

構建整合型醫療服務模式

我國優質服務資源總量不足、結構不合理、分佈不均衡,患者到大城市大醫院看知名專家比較難,爲解決“看病難”這一難題需要從以下方面入手:

1

加快推進醫聯體和醫共體建設

在城市,按照“規劃發展、分區包段、防治結合、行業監管”的原則,建設緊密型醫療聯合體。在縣域,按照縣鄉一體、鄉村一體的思路,建設縣域醫療共同體。近期要重點建設100個城市醫聯體和500個縣域共同體。

2

加強縣醫院建設

縣醫院是縣鄉村三級醫療服務網的制高點。實施新一輪縣級醫院服務能力提升工程,重點提高腫瘤、心腦血管、感染性疾病等診療能力,推動在縣域內解決90%的農民看病問題。

3

發展“互聯網+醫療健康”

推動醫療、婦幼、疾控、康復、養老等信息系統功能融合,加快落實評價標準和行業規範,完善價格政策。在遠程醫療已經覆蓋所有貧困縣的基礎上,繼續覆蓋所有醫聯體、醫共體,並延伸到鄉和村。

4

做實家庭醫生簽約服務

突出重點人羣和重點疾病,發揮家庭醫生貼近羣衆、熟悉患者、服務便利的優勢,提供差異化服務,做好羣衆健康“守門人”

“三醫”同向發力、聯動改革

馬曉偉指出破解“看病貴”,必須“三醫”同向發力、聯動改革。

1

完善藥品政策,降低藥價

通過“4+7”集中招標採購、抗癌藥零關稅、專利藥談判等,利用我國市場優勢大幅度降低藥價。做好降價藥品進醫院工作,讓改革紅利順暢傳導到臨牀終端。

2

完善國家基本藥物制度

研究推進國家基本藥物供應保障綜合試點,加快完善短缺藥品監測預警和分級應對機制,推動建立失信經營者黑名單制度、短缺藥品和原料藥停產備案制度等。

3

加強公立醫院管理

從規模擴張型轉向質量效益型,提高醫療質量。從粗放管理轉向精細管理,提高效率。從投資醫院發展建設轉向擴大分配,提高待遇。全面開展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覈工作,加強全行業監管。

聚焦重點人羣

實施健康精準干預

文章中指出,要促進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加強危重孕產婦和新生兒救治中心建設,守住母嬰安全的基本面;切實提高青少年體質,爲一生健康打下好基礎;着力解決塵肺病人的醫療和生活保障問題;重視和強化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綜合管理服務;探索建立老年人長期醫療照護制度,深入推進醫養結合。

在傳染病方面要求,要做好艾滋病、結核病、丙型肝炎、血吸蟲病的防控、防治工作。同時,要更加重視癌症、高血壓、糖尿病的防治,促進預防、治療、康復、管理融合發展。

深入開展“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劃”

1、建立健全預約診療、遠程醫療、臨牀路徑管理、檢查檢驗結果互認、醫務社工和志願者等5項制度,形成長效工作機制。

2、創新多學科診療模式、急診急救服務等,提升急危重症救治能力。

3、適應分級診療制度,提供醫聯體內連續性醫療服務,大力推廣日間服務,提高醫療資源利用效率。

4、注重廣泛應用信息技術,發揮“互聯網+醫療衛生”的支撐作用,實現健康信息“一卡通”,建設智慧醫療。

5、拓展優質護理和藥學服務,注重人文關懷,弘揚職業精神,促進醫患關係更加和諧。

“三個一”、“三合格”

馬曉偉指出,要讓貧困羣衆有地方看病、有醫生看病、有制度保障看病。解決貧困人員的“基本醫療”問題,要做到以下幾點:

1

強化兜底保障

努力實現醫療救助制度全覆蓋,到2020年將大病專項救治病種範圍擴大到30種,基本覆蓋因病致貧返貧的重大疾病。

2

強化基礎建設

努力實現醫療衛生機構“三個一”,即每個貧困縣建好1所縣級公立醫院,每個鄉鎮建成1所政府辦衛生院、每個行政村建成1個衛生室;醫療技術人員“三合格”,即每個縣醫院每個專業科室、每個鄉鎮衛生院、每個村衛生室至少有1名合格的醫生。推進三級醫院“組團式”支援貧困地區縣級醫院。完善醫務人員下基層激勵和保障機制。

3

強化服務能力建設

加大重點傳染病、地方病綜合防控力度,着力整治影響羣衆健康的環境衛生問題,提高貧困羣衆健康防病意識。

中國特色基本醫療衛生制度框架初步搭建,但衛生健康事業發展還不能滿足人民羣衆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必須始終堅持政府主導、公益性主導、公立醫院主導的基本原則,讓衛生健康發展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羣衆。

來 源 / 學習日報

本文爲醫界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不妥,請後臺留言聯繫我們刪改。

喜歡,就給我一個“在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