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让·西贝柳斯(Jean Sibelius),享有“芬兰民族音乐之魂”美誉,他和理查·施特劳斯(Richard Strauss)被称为现代音乐中两个伟大的“S”,他甚至被认为是继贝多芬和勃拉姆斯之后最杰出的交响曲作曲家。随着舞蹈,舞曲的速度逐渐加快,情绪也越来越热烈,当达到高潮时,突然传来死神敲门的声音,母亲绝望地尖叫了一声倒下,客人们的幻影顿时消失了,音乐戛然停止。

90后诗人胜鬘夫人,作品曼妙晶莹,华丽典雅,将西方的浪漫与中国现代诗歌的深度韵彩完美的结合,诗句晶莹剔透,含珠挂玉,热烈奔放,赋有强烈的青春气息,给人带来无穷的活力,字里行间凝脂甘露,香甜迷人。2015年获得巴黎诗人诗协会月光诗人奨!用充满生命浪漫华彩的心曲,将作品演绎得典雅精美,光芒四射,华丽绽放异彩纷呈,于2016年在捷克🇨🇿获得世界诗人大会月光诗人奨!夫人原创诗歌,令人品味这盏甜蜜的琼浆,文字邀约皓月,将这明净圣洁之露,点撒在岁月的花前,美韵温柔天籁。她,出生法国巴黎,第四代华人,喜欢中国文学。

浪淘沙:来自星星的祝福

星星的夜空,

闪烁笑容。

时光尽头的情踪,

如梦似幻非真实!

色即是空。

相思泪几重,

流星雨中。

祈愿来年喜相逢,

紫荆花开的祝福,

喜悦盈胸。

【与你一起开心】编辑小组

主编:禅思 老师

总编及顾问:

让·西贝柳斯 1885年进入赫尔辛基大学法律系,不久转入音乐学院,随韦格利乌斯(Martin Wegelius)学习,1889年毕业;这年他的弦乐四重奏公演,得到好评;1889年赴柏林,随贝克尔(Albert Becker)继续学习作曲,次年至维也纳,师从卡尔·戈德马克(Carl Goldmark)深造。1891年回到赫尔辛基,写下了合唱交响曲《库勒沃》,1892年首演,受到热烈欢迎;此后他致力于创作。1893年执教于赫尔辛基音乐学院。

西贝柳斯,一生都在为芬兰音乐的现实主义发展道路和芬兰音乐的民族独特性努力不懈,他的音乐作品体裁多样,题材广泛,凝聚着炽热的爱国主义感情和浓厚的民族特色,这些反映芬兰民族精神的音乐作品奠定了他作为世界作曲家的地位。

今天分享的《悲伤圆舞曲》也是西贝柳斯较为流行的一部经典代表作。

让·西贝柳斯(Jean Sibelius),享有“芬兰民族音乐之魂”美誉,他和理查·施特劳斯(Richard Strauss)被称为现代音乐中两个伟大的“S”,他甚至被认为是继贝多芬和勃拉姆斯之后最杰出的交响曲作曲家。

西贝柳斯一生共创作了七部交响曲,其中第二部被誉为芬兰“第二国歌”;他的《芬兰颂》,则被成为最伟大的民族音诗。《悲伤圆舞曲》也是西贝柳斯较为流行的一部经典代表作。

这首宛如小型交响试的《悲伤圆舞曲》(Valse Triste, Op.44-1, 1904)原本是他为妻舅Armas Jarnefelt的剧作《死神》(Kuolema)谱写的一段配乐,描述一个临终女人在圆舞曲召唤下从梦中起来与来客共舞,舞到高潮,敲门声中死神站在门口。这种掺杂哀伤与欢乐的情绪正是人生的最佳写照,加上此曲沙龙味十足,虽然意味哀伤,却在出版后成了当时欧洲咖啡屋的热门曲目。

《悲伤圆舞曲》的主题动机以相当隐晦的预示死亡的旋律展开。虽然音乐是三拍子的舞步旋律,但很难让人随之起舞,因为情绪是低沉的,步子是踌躇而踉跄的。

中段旋律是略带甜美的轻快舞步,情绪也出现了暂时的亢奋,似乎在表现老妇人与亡夫相见时的喜悦。随着舞步的加快,整个世界旋转了起来,可是,很快起初的阴沉旋律再次接管了一切,音乐又被笼罩在阴郁的气氛中。结尾处,象征死神的令人不安的和弦出现了。刚才的景象其实都是老妇人临死之前的幻觉,而当儿子醒来的一刹那,死神带走了他的母亲,一切恢复平静。

这段音乐情节:深夜,儿子守护在病入膏肓的母亲床前,由于过分劳累,他昏昏沉沉地进入了梦境……他看见一缕玫瑰色的光束透过窗扉,把房间照亮。不知从什么地方轻轻传来乐声,起初有些哀怨,后来慢慢变成一首圆舞曲。

母亲听到它,睁开了眼睛,打起精神,走下床来,随着音乐慢慢起舞,白色的睡袍随着舞步在飘荡。这时,客人们幻影般地出现了。他们也都随着音乐跳起舞来,可是当母亲要靠近他们时,他们都躲闪着,母亲精疲力竭倒在了床上。这时,音乐突然停滞不前。

但是不久,母亲又挣扎着再次起舞,客人们继续跳着。随着舞蹈,舞曲的速度逐渐加快,情绪也越来越热烈,当达到高潮时,突然传来死神敲门的声音,母亲绝望地尖叫了一声倒下,客人们的幻影顿时消失了,音乐戛然停止。儿子惊醒,发现母亲已经离别了人世。

西贝柳斯:悲伤圆舞曲(柏林爱乐、卡拉扬)

即使猝然而逝,仍然能够聆听到死神来临时,那沉稳而有致的脚步;仍然能够触摸到死神邀舞时,那宽厚而有力的双臂。一切自然而然地发生,又在神灵般自信的掌控之中。如卡拉扬的指挥,是艺术的造诣和涵养,是人生的历经和彻悟。从生到死,只是一次此岸至彼岸的旅程。

西贝柳斯故事

伟大的芬兰作曲家简·西贝柳斯(Jean Sibelius,1865年12月8日-1957年9月20日),1865年12月8日生于芬兰的塔瓦斯泰胡斯,1885年进入赫尔辛基大学攻读法律,也同时修息音乐。1889年留学德国,受到贝多芬、布鲁克纳影响很深。德奥之行他有两个遗憾,第一想与勃拉姆斯学习遭拒,第二想担任维也纳爱乐小提琴手失败。尽管德国行遗憾连连,但他在交响曲方面的创作却了无遗憾。如同勃拉姆斯,西贝柳斯在投身于交响乐的创作并大获成功之前,也曾旁徨犹豫。1898年他开始创作《第一交响曲》时已32岁,当时他的管弦乐技巧已相当纯熟,因为之前他已写过两首大规模的管弦乐曲,灵感都是来自芬兰史诗《卡列瓦拉》。

Sunshine comes after the storm!

灯下 之一

有多少繁复狂野的意象

都簇拥在我身边

只等我一提笔

就嬉笑着 四散奔逃而去

Never say goodbye

编辑声明:

本文诗歌已获作者 胜鬘夫人(月光诗人-Véronique) 授权发布!图片文章来自网络,仅做宣传交流分享,我们尊重原创。编辑:与你一起开心(ID:veronique_773)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