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讓·西貝柳斯(Jean Sibelius),享有“芬蘭民族音樂之魂”美譽,他和理查·施特勞斯(Richard Strauss)被稱爲現代音樂中兩個偉大的“S”,他甚至被認爲是繼貝多芬和勃拉姆斯之後最傑出的交響曲作曲家。隨着舞蹈,舞曲的速度逐漸加快,情緒也越來越熱烈,當達到高潮時,突然傳來死神敲門的聲音,母親絕望地尖叫了一聲倒下,客人們的幻影頓時消失了,音樂戛然停止。

90後詩人勝鬘夫人,作品曼妙晶瑩,華麗典雅,將西方的浪漫與中國現代詩歌的深度韻彩完美的結合,詩句晶瑩剔透,含珠掛玉,熱烈奔放,賦有強烈的青春氣息,給人帶來無窮的活力,字裏行間凝脂甘露,香甜迷人。2015年獲得巴黎詩人詩協會月光詩人奨!用充滿生命浪漫華彩的心曲,將作品演繹得典雅精美,光芒四射,華麗綻放異彩紛呈,於2016年在捷克🇨🇿獲得世界詩人大會月光詩人奨!夫人原創詩歌,令人品味這盞甜蜜的瓊漿,文字邀約皓月,將這明淨聖潔之露,點撒在歲月的花前,美韻溫柔天籟。她,出生法國巴黎,第四代華人,喜歡中國文學。

浪淘沙:來自星星的祝福

星星的夜空,

閃爍笑容。

時光盡頭的情蹤,

如夢似幻非真實!

色即是空。

相思淚幾重,

流星雨中。

祈願來年喜相逢,

紫荊花開的祝福,

喜悅盈胸。

【與你一起開心】編輯小組

主編:禪思 老師

總編及顧問:

讓·西貝柳斯 1885年進入赫爾辛基大學法律系,不久轉入音樂學院,隨韋格利烏斯(Martin Wegelius)學習,1889年畢業;這年他的絃樂四重奏公演,得到好評;1889年赴柏林,隨貝克爾(Albert Becker)繼續學習作曲,次年至維也納,師從卡爾·戈德馬克(Carl Goldmark)深造。1891年回到赫爾辛基,寫下了合唱交響曲《庫勒沃》,1892年首演,受到熱烈歡迎;此後他致力於創作。1893年執教於赫爾辛基音樂學院。

西貝柳斯,一生都在爲芬蘭音樂的現實主義發展道路和芬蘭音樂的民族獨特性努力不懈,他的音樂作品體裁多樣,題材廣泛,凝聚着熾熱的愛國主義感情和濃厚的民族特色,這些反映芬蘭民族精神的音樂作品奠定了他作爲世界作曲家的地位。

今天分享的《悲傷圓舞曲》也是西貝柳斯較爲流行的一部經典代表作。

讓·西貝柳斯(Jean Sibelius),享有“芬蘭民族音樂之魂”美譽,他和理查·施特勞斯(Richard Strauss)被稱爲現代音樂中兩個偉大的“S”,他甚至被認爲是繼貝多芬和勃拉姆斯之後最傑出的交響曲作曲家。

西貝柳斯一生共創作了七部交響曲,其中第二部被譽爲芬蘭“第二國歌”;他的《芬蘭頌》,則被成爲最偉大的民族音詩。《悲傷圓舞曲》也是西貝柳斯較爲流行的一部經典代表作。

這首宛如小型交響試的《悲傷圓舞曲》(Valse Triste, Op.44-1, 1904)原本是他爲妻舅Armas Jarnefelt的劇作《死神》(Kuolema)譜寫的一段配樂,描述一個臨終女人在圓舞曲召喚下從夢中起來與來客共舞,舞到高潮,敲門聲中死神站在門口。這種摻雜哀傷與歡樂的情緒正是人生的最佳寫照,加上此曲沙龍味十足,雖然意味哀傷,卻在出版後成了當時歐洲咖啡屋的熱門曲目。

《悲傷圓舞曲》的主題動機以相當隱晦的預示死亡的旋律展開。雖然音樂是三拍子的舞步旋律,但很難讓人隨之起舞,因爲情緒是低沉的,步子是躊躇而踉蹌的。

中段旋律是略帶甜美的輕快舞步,情緒也出現了暫時的亢奮,似乎在表現老婦人與亡夫相見時的喜悅。隨着舞步的加快,整個世界旋轉了起來,可是,很快起初的陰沉旋律再次接管了一切,音樂又被籠罩在陰鬱的氣氛中。結尾處,象徵死神的令人不安的和絃出現了。剛纔的景象其實都是老婦人臨死之前的幻覺,而當兒子醒來的一剎那,死神帶走了他的母親,一切恢復平靜。

這段音樂情節:深夜,兒子守護在病入膏肓的母親牀前,由於過分勞累,他昏昏沉沉地進入了夢境……他看見一縷玫瑰色的光束透過窗扉,把房間照亮。不知從什麼地方輕輕傳來樂聲,起初有些哀怨,後來慢慢變成一首圓舞曲。

母親聽到它,睜開了眼睛,打起精神,走下牀來,隨着音樂慢慢起舞,白色的睡袍隨着舞步在飄蕩。這時,客人們幻影般地出現了。他們也都隨着音樂跳起舞來,可是當母親要靠近他們時,他們都躲閃着,母親精疲力竭倒在了牀上。這時,音樂突然停滯不前。

但是不久,母親又掙扎着再次起舞,客人們繼續跳着。隨着舞蹈,舞曲的速度逐漸加快,情緒也越來越熱烈,當達到高潮時,突然傳來死神敲門的聲音,母親絕望地尖叫了一聲倒下,客人們的幻影頓時消失了,音樂戛然停止。兒子驚醒,發現母親已經離別了人世。

西貝柳斯:悲傷圓舞曲(柏林愛樂、卡拉揚)

即使猝然而逝,仍然能夠聆聽到死神來臨時,那沉穩而有致的腳步;仍然能夠觸摸到死神邀舞時,那寬厚而有力的雙臂。一切自然而然地發生,又在神靈般自信的掌控之中。如卡拉揚的指揮,是藝術的造詣和涵養,是人生的歷經和徹悟。從生到死,只是一次此岸至彼岸的旅程。

西貝柳斯故事

偉大的芬蘭作曲家簡·西貝柳斯(Jean Sibelius,1865年12月8日-1957年9月20日),1865年12月8日生於芬蘭的塔瓦斯泰胡斯,1885年進入赫爾辛基大學攻讀法律,也同時修息音樂。1889年留學德國,受到貝多芬、布魯克納影響很深。德奧之行他有兩個遺憾,第一想與勃拉姆斯學習遭拒,第二想擔任維也納愛樂小提琴手失敗。儘管德國行遺憾連連,但他在交響曲方面的創作卻了無遺憾。如同勃拉姆斯,西貝柳斯在投身於交響樂的創作並大獲成功之前,也曾旁徨猶豫。1898年他開始創作《第一交響曲》時已32歲,當時他的管絃樂技巧已相當純熟,因爲之前他已寫過兩首大規模的管絃樂曲,靈感都是來自芬蘭史詩《卡列瓦拉》。

Sunshine comes after the storm!

燈下 之一

有多少繁複狂野的意象

都簇擁在我身邊

只等我一提筆

就嬉笑着 四散奔逃而去

Never say goodbye

編輯聲明:

本文詩歌已獲作者 勝鬘夫人(月光詩人-Véronique) 授權發佈!圖片文章來自網絡,僅做宣傳交流分享,我們尊重原創。編輯:與你一起開心(ID:veronique_773)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