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主席在出席解放軍和武警部隊代表團全體會議時強調:“軍地雙方要發揚軍愛民、民擁軍的光榮傳統,不斷鞏固軍政軍民關係。”軍愛民、民擁軍,如何落實到行動中?

前不久,一名男子在公交上無理要求軍人爲其讓座,成爲網絡熱點話題;更早些時候,有人在火車上埋怨軍人不讓座的視頻,也引起廣泛關注。

一男子在公交車上強制讓軍人讓座的視頻在網上引發討論。(圖片來自網絡)

其實,如果真的需要讓座,軍人不會等別人來催,就會主動讓座。可曾記得,軍人不搶電梯走樓梯、不佔座椅坐地板、排隊候車禮讓旅客的照片,一次次在網絡上刷屏。

“讓座”雖不是什麼大事兒,卻折射出公衆對軍人的認知和態度,也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軍民關係。與此相關的是,曾有一段時期,有人惡意炒作涉軍話題,有人認爲“軍人優先”是享受特權,有的地方感到涉軍安置是額外負擔……這些問題,絕不是無足輕重的小事兒。

軍人,是世界上最危險的職業,每一次出征都可能是生命中的最後一次,無時無刻不承受着沉甸甸的責任。正因如此,軍人渴望得到人民羣衆的認同、理解和支持,這可以賦予他們負重前行的力量。

真到了戰時,軍人又不僅僅是一份供人謀生的職業,而是爲其它職業託底的。戰場上得不到的東西,任何職業的任何手段都不可能得到。因此,不能等戰爭來臨纔想起軍人,更不能當硝煙散盡就忘記軍人。

近年來,一些別有用心的人醜化軍人形象、離間軍民關係,對此我們必須提高警惕。毛澤東曾深刻指出,“沒有一支人民的軍隊,便沒有人民的一切。”愛我人民愛我軍,不妨從“讓座”這樣的小事做起。

資料圖

軍人的榮譽感,需要通過全社會的尊崇來培植和呵護。涵養一種“全社會尊崇”的氛圍,就能激勵軍人在國家主權受到挑釁時,更加莊嚴地承諾:“相信我,我能贏”;在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受到威脅時,更加堅定地表示:“有我在,請放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