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2693字丨阅读时长约为7分钟

◤ 核心提示:那时我12岁,对香港,对人生,有非常多的幻想。但到埠之后,很短的时间内,看到人情冷暖,差异是这么大,心理很难过。那时候,可说是一夕成长。

90岁的李嘉诚终于退休了。

和霍金的离去一样,他的退休,或许也宣告一个商业时代的谢幕。而如果非要给他的职业生涯强行评个分,作为商界的华人之光,给他打满分不为过。

他的一生极富传奇色彩,从一个逃难的12岁小推销员摇身一变成为香港最大的商业寡头,这80年他走过许多风风雨雨。

他的杀伐决断,让一个小小的塑料花厂,成长为一个市值占据香港GDP 50%的商业帝国。

想要在香港生存,几乎是离不开李嘉诚的产业,香港著名笑星黄子华就曾经说过:“700万人口的香港就是李家城,李家的城”。

而他到底为何如此成功,还要从他的双面人生说起。

- 01 -

谦逊的李嘉诚

说起李嘉诚,香港人叫他李超人。

这个称号来源于,他总是能够不动声色的超越常人,率先发现商机。

不过,他最欣赏的或许不是超人,而是机器人。

1928年出生的他,意外的对人工智能感兴趣,甚至在早年,还投资了创造阿尔法狗的DEEPMIND公司。

在香港,“围棋人机世纪大战”的当日,李嘉诚甚至一直守在电视机前观看AlphaGo的比赛。

不仅仅是为了赚钱,或许他喜欢机器人还有一层惺惺相惜的理由,做一个成功的商人,他也必须,也不得不像机器人一样,聪明,理性,不情绪化。

和众多首富不一样,他既不谈信仰也不谈理想,相反,最著名的口头禅就是,不赚最后一个铜板。

这要求他无论是在商业上还是投资上,都必须保持十足的冷静和克制,不能够带有任何感情。

终归来说,做生意,永远是一件和人打交道的艺术。如何做人永远是学会如何做生意的首要条件。

因此,从商的那天起,李嘉诚便立下了一条原则,建立自我,追求无我。他不敢怠慢任何一个人。

他谦逊和蔼,温和友善,像一个睿智的长者,为人人称道。

曾经被他接待过的民生银行董事长冯仑,就以一个小弟的姿态,虔诚膜拜了李嘉诚的处事原则,甚至大为赞赏的写了一篇文章:

我们进到电梯口,开电梯门的时候,李先生已经在门口等着我们,然后给我们每个人发名片,这已经出乎我们意料——李先生的身家和地位已经不用名片了!但是他像做小买卖一样给我们发名片。

发名片后我们一个人抽了一个签,这个签就是一个号,就是我们照相站的位置,是随便抽的。

我当时想为什么照相还要抽签,后来才知道,这是为了大家都舒服,彼此不分尊卑。

抽号照相后又抽个号,说是吃饭的位置,原因也是和照相一样。李先生在一个桌子坐15分钟,总共4桌,每桌15分钟,正好一小时。临走的时候他说一定要与大家告别握手,每个人都要握到,包括边上的服务人员,然后送大家到电梯口,直到电梯关上才走。

这样的用心良苦,让无数的人,乐意和他做生意,也会主动和他做生意。

- 02 -

精明的李超人

然而,正如一个硬币的两面,谦逊的面具下,往往隐藏的是一颗雄心勃勃的心。

作为一个商人,李嘉诚所有的行为背后,都有着他深层的商业逻辑。

甚至可以说他将商业思维这四个字,发挥到了淋漓尽致。

如果说,马云说他对钱不感兴趣是真的,那么李嘉诚对赚钱十分执着也是真的。

对于他来说,所有的商业行为,仿佛最终的目的都只有一个,那就是股东利益最大化。

而股东利益最大化有许多种方法,李嘉诚很多时候总能选出最简单最优的那一种。

作为一个地产商人,拿最简单的拿地盖房子来说,就可以看出他的精明。

和那些傻乎乎盖房子的开发商相比,李嘉诚的囤地赚钱模式显然更加一劳永逸。

许多李嘉诚拿下的地,一囤就是20年。为什么要这样?

因为在地产界,真正赚钱的永远不是起房子的人而是囤土地炒房子的人。

在2014年,李嘉诚开始正式撤离中国前,其旗下的公司在内地的土地储备巅峰时期高达1652万平方米,项目总值近400亿元人民币。

然而,以经济开发为由,李嘉诚拿了这么多廉价的土地,却完全没有要大干一场的意思。

成都的南城都汇,他2004年拿地、分期开发预计2016年竣工,历时12年;

重庆的杨家山,他2007年拿地预计2022年竣工,历时15年时间;

广州黄沙,他早在1994年就拿到了地,2014年却直接打包出售;

重庆2008年24.5亿元囤的地,就在一两个月前,他以200亿的价格出售了。

这其中,任何事都不干,就赚了近10倍,而我们反观其他的地产企业,从拿地到开盘,甚至只有不到一年的时间,最高的毛利率也不过30%多。

因此,中国房地产学会副会长陈国强就曾经一针见血的指出:李嘉诚旗下的长江实业进入内地地产开发的显著特点就是,变相囤地,坐享土地升值。

可以说,姜还是老的辣啊。

怪不得李嘉诚一跑,所有的人都像看到了风向标。

- 03 -

香港梦时代落幕

事实上,李嘉诚并不是对内地区别对待,在香港这同样是他的经商之道。

李嘉诚在香港往往也是第一个进入开发区域,以低价拿地,但最后一个开工、销售,高价卖楼的人。

这些通过地产赚来的钱,被他用来继续小雪球滚大雪球,他投资了香港的零售业、电信业、港口码头、电力能源。

所有和民生有关,门槛极高容易形成垄断的行业,都尽在以他为首的香港四大家族的掌控之中。

2013年1月,据称是一位香港小学生所写的作文《李家的城》在网络上广为流传。

在这篇作文里,这位小学生这样描述了在李嘉诚影响下的香港生活:“屈臣氏、百佳、和记电讯、7-11、惠康……看着一间一间诚哥旗下的物业,我心中有无比的感动。香港内一切的商店,不论是哪种的类型,全是诚哥带给我们的祝福与钦赐。”

浓浓的反讽意味,来自于繁华的香港背后,隐藏着无数中下层人民的酸楚。

也许谁能够想到,在2018年的今天,还有十多万的香港人,住在一个令人窒息的棺材大小的房子里,睡觉甚至连腿都不能伸直呢?

然而贫者无立锥之地的香港,富人却在不断的膨胀,在香港回归后的这20年里,李嘉诚旗下的公司从400亿的规模走向了万亿市值,盈利更是增长近百倍。

然而,香港今日的一切能怪到李嘉诚头上吗?或许并不能,商人逐利不过是天性,时代的变化很难归咎于某个具体的个人,即便他是超人。

话说回来,在如今这个时代,谁会关心那十万人穷困潦倒的生活呢?世人更感兴趣的是,从12岁白手起家到71岁成为华人首富,直至90岁体面退休赢得无数赞誉,这背后有关财富有关成功有关梦想的秘密。

从穷小子到首富,这是一个关于香港梦的时代。在那样的时代,你可以凭一己之力逆天改命,而随着超人退休,香港梦的时代也随之落幕。

换句话说,对于如今在生活边缘苦苦挣扎的十多万香港人,李嘉诚变李超人的路径再也无处可寻,超人留给香港的只剩下一句:

非常感恩,这一生,能够有这个福分。

在李嘉诚的办公室中,挂着这样一幅对联:

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寻平处住,向宽处行。

这或许能够概括李嘉诚这一生在世人面前的形象。李嘉诚的谦逊与勤奋,李超人的精明与无情,都浓缩在世人能够窥探的这句话里面。

然而,我更喜欢李嘉诚回忆自己刚到香港的那番话:

那时我12岁,对香港,对人生,有非常多的幻想。但到埠之后,很短的时间内,看到人情冷暖,差异是这么大,心理很难过。那时候,可说是一夕成长。

- END -

互动:原创不容易,还请大家支持我为文章点赞、留言、分享。菜导才有动力写更好的文章分享给大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