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用思考读者们也会知道,中国巨大的城乡人员流动将这些城市的楼房填满了,这也就让一线以及周边的市县有了一个超规模的人口红利。再说房地产行业,其实,也在变相地做着文化式的营销,比如一手楼盘,在建造中国风与水的环境的同时,也在宣传着其环境的养生功能、美学感受、视觉的休息与心灵的小憩,使得一套房子不仅仅只是一套房子。

一个国家的发展到达了完全的城镇化是不可能的,也就是说,无论什么时候,都需要乡村。

乡村不是荒地,是以种田为生的农耕聚居地,但在中国,农村正以迅捷到人人都要扒村建楼的状态下,在被吞噬,在荒村变高楼。

一个村庄,一个靠近一线大城市的村庄,其居民成员并不需要一栋20层的高楼,也许半栋也会有多余的空屋。那么,一线城市附近的乡村再扩城区,是如何达到了几千,甚至是几万个楼群的呢?

城镇化的人口红利下的弊端

不用思考读者们也会知道,中国巨大的城乡人员流动将这些城市的楼房填满了,这也就让一线以及周边的市县有了一个超规模的人口红利。

什么是人口红利?

也就是由众多的劳动力所拉动起的经济市场。在这个“大市场”下,众多的人口迁移着,调换着,只为了一套更好的房子,一辆更好的车子,一个更有钱的幸福的家庭。

然而,幸福的人总是少数,大多数人都在为着还房贷而奔波。这就不得不谈到了中国的房市。在许多年前,北京的房子还只有两万一栋的时候,也就是周边,四环附近,笔者只有看热闹的份儿,连买一套房子做为居住和投资都不懂。

城镇化的人口红利下的弊端

现如今,几乎在大城市,在三十五到四十岁的人群当中,除了一少部分单身男女的“中流砥柱”外,大部分结婚的、离婚的、等婚的、逃婚的,都有房子。或者这群人都有着一定年限的房贷。

这时候,就不得不谈人口红利的弊端了。大北京,也就是包括环京城市在内——里面居住着太多的这样或者那样的背贷者,背着房贷生存的人。当市场大经济呈现动荡的时候,就不得不频繁地更换“只要能够还房贷,暂且不想别的发展的工作”,这样一来,不少一线岗位的“妈妈”们为了孩子退居到三线,或者大企业的“失势者”无法等待新工作的到来,而奔走在第二线。

城镇化的人口红利下的弊端

这众多的“人品红利”带来的众多的“红利弊端”,使得许多个行业扭曲了。比如,某些传销组织,此组织中的人员,竟然都有着超然的文化精髓,将一瓶只值两块的保健品,神化到了其制造人员也无法理解的神奇治病程度,并且在宣传页上有着美的诗境。

是什么样的人群,有着这种“文化式传销”的本领呢?当然是各种文化行业,或者文艺的,或者文学的,或者美学的一些专业人员在自己的行业中混不下去了,蹿到传销组织后,在“企业文化”的带动下,使得人人推销的产品,变成了人人抢购的产品。

当然了,后来的各式各样的传销行业内人士,也学得精明了,比如——广告也算得上传销的一种,是多媒体传播的一种运作,使得其产品不仅有文化内涵,还有了人文的、物理的,甚至是古典的超脱,使得人们觉得必须喝这种酒,吃这种药。

城镇化的人口红利下的弊端

“喝这种水能治百病。”

“吃了这个,我们全家幸福。”

听起来像是玩笑,但正是这种高消费,治好了许多人的心病。

在后来,在后来的后来,人品红利的企业文化,越来越具象化,具体化,使得你观看几句,就明白是什么品类的东西在做广告。其结果呢?人们的精神文明面貌,也开始超脱,超然物外,做着骗钱的买卖,学着经典的传统文化。

再说房地产行业,其实,也在变相地做着文化式的营销,比如一手楼盘,在建造中国风与水的环境的同时,也在宣传着其环境的养生功能、美学感受、视觉的休息与心灵的小憩,使得一套房子不仅仅只是一套房子。

城镇化的人口红利下的弊端

使得买房者突然意识到自己买的根本就不是房子,是后半生的幸福,是后半生的保障,是后半生的命——为什么说是命呢?也就是说,住在这么风景宜人的小区里,住在这么安静谐宁的小区里,一定可以不生病,从来不生病,不用吃药,幸福到老。

入内便是宁静,出外无限繁荣……此类的宣传话语与现实的房子,确实极具感染力与吸引力,那么,在购房者亲睐此类房产的同时,需要付出什么呢?就像人口的红利带来的一些“夹缝”式职位竞争一样,不惜利用各种非法手段抢得房源,哪怕再贵一点,再紧俏一点,也要抄到一手物超所值的景观楼房。

人口红利看似与房产没有关系,但分析各种红利所带来的遗毒问题,哪里都是一样的,哪种方式都是一样的,哪类人群都是一样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