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周豫感到奇怪,將鱔魚彎起的腹部剖開來看,發現裏面竟藏着數不清的滿滿魚卵,原來魚媽媽爲了保護腹中的魚卵寶寶,直至死亡,仍將肚子挺起,好讓它們避免滾熱的湯水。一次,周豫又用這種方法煮一鍋魚湯,揭開鍋時發現一條鱔魚的身子竟然向上弓起,露出腹部在沸湯外面,只留頭部跟尾巴在沸湯水裏,爲什麼鱔魚死了仍保持這種姿勢。

又到母親節了,有意無意間想起兩則真實的小故事,生命的形態不同,但痛感卻如此的別無差異,恰似母親對孩子的愛,常常超越身體的疼痛,卻無法超越靈魂的刻骨銘心,譜出一曲對生命的尊重。

曾經有一位獵人,到森林裏打獵,瞄準一隻小鹿一槍射過去,小鹿死了,小鹿身邊毫髮無傷的母鹿也當場死亡。獵人覺得奇怪,便將母鹿帶回家解剖,讓他震驚的是,母鹿肝腸及內臟竟然都已粉碎,現實版的肝腸寸斷深深觸動了獵人,他終於放下了手中的獵槍……

另一則故事說的是中國古代有一位叫周豫的讀書人,很善於做清燉鱔魚湯。他做湯時先將活魚放入鍋水中,然後小火緩緩加熱煮熟,由於鱔魚一開始不知道將被殺掉,不會掙扎,肉質也不會緊繃,相對口感自然好很多。一次,周豫又用這種方法煮一鍋魚湯,揭開鍋時發現一條鱔魚的身子竟然向上弓起,露出腹部在沸湯外面,只留頭部跟尾巴在沸湯水裏,爲什麼鱔魚死了仍保持這種姿勢?周豫感到奇怪,將鱔魚彎起的腹部剖開來看,發現裏面竟藏着數不清的滿滿魚卵,原來魚媽媽爲了保護腹中的魚卵寶寶,直至死亡,仍將肚子挺起,好讓它們避免滾熱的湯水。周豫看到這一幕,禁不住哭了,呆立良久:鱔魚這樣捨命護子,母愛是如此偉大,自己卻對母親有愧孝道。從此以後,周豫不僅終身不喫鱔魚,還對母親加倍地孝順。

每個生命都有母親,天同覆,地同載,萬物一體。印光大師在《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二《南潯極樂寺重修放生池疏》中提到:“須知放生一事,實爲發起同人,普護物命之最勝善心。企其體貼放之之意,中心惻然,不忍食啖。既不食啖,則捕者便息。”在母親節選擇茹素,何嘗不是一種慈悲,一種特別的問候,放飛心靈的溫暖關懷,帶給別的生命幸福,內心竟也無限歡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