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杭州3月17日電(童笑雨 成睿)“我很感恩給予我第二次生命的那位英雄。來這兒之前,我和愛人都進行了器官捐獻登記,願在生後幫助需要救助的人。”3月17日,在百名社會各界人士齊聚的浙江省杭州師範大學(下稱“杭師大”)遺體(器官)捐獻志願者緬懷大會上,一名肝移植受捐者幾度哽咽,爲“重生”後的感動,也爲那些無私奉獻醫療事業的捐贈者。

據相關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登記捐獻遺體和器官的志願人數達104538人,與2010年相比,增長近100倍。

在杭師大醫學院旁邊的綠茵地上,有一塊“無言師碑”。碑上74個名字背後,是逝者將自己的器官、遺體捐獻出來的莊重決定。

正是因爲他們不平凡的決定,或讓器官衰竭患者重獲新生,或告訴醫學生人體的真實結構,或爲醫學科研事業做出貢獻。

刻下一個名字,只需要十幾分鍾,但做出捐獻的決定,並不那麼容易。“我父母是在2012年6月19日簽下了身後遺體捐獻,他們說人走後一把火燒了什麼也沒了,但把器官捐獻掉豈不是更有價值?”活動現場,捐贈者家屬周剛如是說。

捐贈者家屬在簽名牆上寫下哀思。 童笑雨 攝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的醫生陳大進以自己的工作經歷爲例,直言器官捐贈是生命之花的再次綻放。他仍記得參加第一臺腎移植手術時,蒼白的腎臟被新鮮的血液貫通時泛出的粉紅色的光芒。“器官捐獻者很偉大,因爲他們的捐獻,纔給那麼多人帶來了生的希望。”

除了器官捐獻,在簽訂捐獻登記表的志願者中,還有一名杭師大在讀學生家長簽訂了遺體捐獻。

談起捐獻,他直言自己是受2015年陝西西安交通大學一名法籍教授的影響。“當時看到他將遺體捐給學校的報道,就和愛人一起進行了遺體捐獻登記。”他認爲,這不但利於國家醫學教育事業,也是對殯葬制度改革的一種推進。

據杭師大醫學院實驗中心主任樓佳慶介紹,目前在該校醫學院遞交遺體捐獻登記表的志願者共有331名。“2017年共有38位志願者捐獻遺體,與16年相比增長近一倍。”

他解釋說,遺體在進入實驗室前都要先進行洗消、防腐和固定處理,一般一年後才投入教學科研使用。當遺體使用完畢,由醫學院實驗室負責送殯儀館火化,並依照親屬意願,安置捐獻志願者的骨灰。

在樓佳慶眼中,捐獻數量增長的背後是“器官捐獻生命永續”觀念深入人心的結果。隨着活動的推進,陸陸續續有不少人向樓佳慶遞上寫了自己名字和聯繫方式的小紙條,指明要捐贈器官。

杭師大副校長楊磊表示,捐獻者是無言的英雄。“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他們詮釋了愛與奉獻,也爲更多走向醫學殿堂的學生提供了更多的實踐經驗。”(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