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雖然塗料分子會吸收太陽光的光子,但與此同時,又會自發地發射能量更高的光子。你或許會問:內層材料爲什麼吸收了太陽光子後,反而能發射能量更高的光子。

粗粗一聽,似乎是天方夜譚。陽光照射只會讓房子更加炎熱,怎麼還能冷卻呢?

別急,這需要用到一種高科技塗料。雖然塗料分子會吸收太陽光的光子,但與此同時,又會自發地發射能量更高的光子;既然發射的能量比吸收的多,溫度自然就降下來了。

其實,這項技術借鑑了激光冷卻的工作原理。人類目前所達到的最低溫度,是通過激光冷卻實現的。實驗室用激光冷卻,降溫幅度可達150℃。

據說,這款塗料的發明者最初也想用激光冷卻。不過,在你家屋頂安裝一臺激光器顯然並不現實,所以他們想把材料做成在陽光下也能工作。可是又遇到一個問題:太陽光的波長範圍顯然比激光要寬很多。換句話說,比起激光來,太陽光的純度太差。

最後,他們攻克了這個難關。他們研製出的這種塗料,分外層和內層。外層可把一些波長的太陽光過濾掉,相當於提高了純度;內層則能吸收太陽光光子,併發射能量更高的光子;這樣就能把自身冷卻到低於環境溫度。

你或許會問:內層材料爲什麼吸收了太陽光子後,反而能發射能量更高的光子?能量豈不不守恆了?

道理是這樣。內層材料的分子按能量從低到高有這樣三個能級:能量最低的基態能級A,能量次高的激發態能級B,能量最高的激發態能級C。當材料分子從周圍環境中吸收熱量之後,從基態能級A跳到了激發態能級B。激發態能級B吸收了太陽光光子之後,又跳到了激發態能級C。但激發態能級C是不穩定的,它自動發射一個光子後,返回到基態A。它所發射的光子能量是C、A兩個能級之差,所以能量自然要比吸收的光子高。材料分子回到基態之後,又吸收周圍的熱量……把上述過程重演一遍。這樣,周圍的熱量不斷被吸收,然後持續以光子的形式發射出去,起到了冷卻的作用。

該塗料已經在實驗室通過了測試。只要有太陽光照射,它就能持續地冷卻。屋頂使用了這種塗料之後,與沒用塗料相比,最頂層可降低10℃。不過,它並不便宜,100平方米的塗料成本需要300美元。

該塗料還可以用在太空上。你或許會說,太空已經夠寒冷的了,用得着嗎?確實,在太空中沒有熱量來源的地方是很冷的,但本身發熱的東西卻會變得奇熱。這是因爲太空中沒有空氣對流,熱量不容易散發出去,光靠熱輻射散熱是很緩慢的。比如爲了散熱,國際空間站使用反光布來抵擋太陽輻射,而在內部,則用熱交換器把電子設備產生的多餘熱量排出去。但如果在空間站外表敷上一層這種塗料,那就可以直接用太陽光來冷卻內部設備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