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劣汰,自然法则,永不过时。如今的人类,早已不是丛林时代的弱肉强食,但同样遵循这一原则。只是,没有了自然天敌,人类生活在相对稳定和安全的环境里,在很长的时间内,没有肉眼可见的生命风险,让我们误以为,人类早已经与其他物种不一样,不存在优胜劣汰。

基本的生存保障,不断发展的医疗体系,让人类的平均寿命,越来越长。这给我们造成一种错觉,以为我们的生命,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但稍加思考,你会发现,事实并非如此。因为根据生理学的研究,人类的理论寿命,至少在120岁以上。

我们绝大多数人,没有活到这个年龄。这意味着,大部分人,不是自然的生理死亡,而是病理死亡。为什么活不到天然寿命,为什么会病理死亡,原因有很多条,但归到根子上,只有一条,就是没有适应环境。适者生存,不能适应环境者,就会被淘汰。


进化论提出者,生物学家达尔文曾说:健康长寿的人,不是最聪明的,也不是最强壮的,而是最能适应变化的。我们现在生存的环境,看上去稳定又安全,似乎不会出现什么急剧的变化,昨天、今天和明天,并不会有什么不同。其实,巨大的环境变化,早已经出现,只是我们身处其中,温水煮青蛙,早已经习惯了。

最大的变化,来自于生存的压力。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心理的。过快的生活节奏,让我们的压力越来越大。我们每天努力的工作,担心自己被职场,被市场淘汰。这种认识,并不全面。优胜劣汰,并不单纯存在于工作,而是存在于方方面面。说到底,一切都是拿身体去换的。

现在很多人,玩命工作,透支自己的身体,短期在职场上,处于优胜的地位,但时间稍微长一点,就慢性疲劳,甚至是过劳死。职场没能淘汰他,但上天把他淘汰了。工作996,生病ICU。太多人没有意识到,那些成功者之所以成功,不是因为机遇,不是因为运气,更不是什么成功学,而是因为他们身体更好。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身体越好,本钱越足。身体能量充足,体现在大脑上,就是更有智力,体现在五脏六腑上,人的精力就更旺盛。智力和精力,是一个隐藏条件,我们很难看见,或者说看见了,也多半不愿意承认,为什么别人能行,我就不行?

认识一个小姑娘,才20多岁,还未成家,腿上有硬皮病,脸上的肌肉已经下垂,肠胃也不好,有两次早上起床后,自己在床边晕倒了。她对自己的身体,隐隐有些担心,但过大的工作压力,过快的工作节奏,使得她无暇顾及自己的身体。别人都能顶上去,为什么我不行?

如果说,过大的生存压力,无法摧毁一个年轻人的话,那么再加上糟糕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就很可能办到了。吃得不健康,喝得不健康,呼吸也不健康,我常常说的饮食气,没有一样是健康的。这样状态下,睡眠当然也不可能好。

很多人以为,累了才能睡得好。但那些所谓的一分钟睡着,真的是身体好吗?那只能说明,你的身体急需休息,处在了要崩溃的边缘。身体损伤的速度,远远大于修复的速度,不得不快速的进入休整状态,如此长期下去,又怎么会没有病。这样去使用自己的身体,职场没有淘汰你,但上天把你淘汰了。

有人说,这是没办法的事。要生存,就必须这么做。是的,一切都是拿身体去换的。想要生存得好,就必须消耗自己的身体,这是你要获得收益,不得不付出的成本。这看起来,像是一个矛盾。但其实并不矛盾,有多少本钱,就做多大的生意。你得接受,有些东西,先天就注定了。你没有那么好的身体,你就不要像别人那么拼,别人是正常的使用,到了你这里,可能就是透支,这样只会把自己搭进去。

你大概听过一个说法,一个家族,要三代人的共同努力,才能换来一代人的成功。将这句话,应用在健康领域,可以这么说。一个家族,要三代人的共同养生,才能换来长寿基因。为什么呢,因为养生是一种进化,进化遵循自然的节律,它无法快速达成。

我们大多数人养生,是为了祛除自己的病痛,这是比较浅层次的。深层次的应该是,强身健体。不但没有病痛,而且能够开发一些身体潜能,做不到这一点,身体如何能变得强健?做不到这一点,那就永远是强者恒强、弱者恒弱。

真正的养生,是你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你在这种生活方式里,获取了极大的收益,那么这种生活方式,自然就会影响你的后代。如果说,这种影响的方式,此时还只是体现在生活习惯里的话,那么你的后代,传给下一代时,就不只是生活习惯了,极可能已经写进了身体的基因里。看到这里,你应该能明白,为什么长寿家庭,他的后代通常也很长寿。

如果你不能理解我说的,那么我建议你去看一部电影,看作《无问西东》,着重看一下王力宏演的那个角色,仔细体会,然后与我的文章比对一下,你一定有所收获。希望你从此变得更好。

最后,我认为比较好的养生方法,已经在公众号的菜单里,毫无保留的推荐给大家了,又没什么费用,大家只需每天坚持练习就行。如果想要思路上的启发,我每天也在写文章,所以思路和方法,应该是都有的。但是仍然有很多人,要找我聊天,为了过滤掉不必要的闲聊,节约自己的时间,我就弄了个收费咨询。原本没打算有人咨询,没想到开了一个月,竟然收了5例。还是那句话,我不能治病,只能帮忙分析身体的问题,并提供可行的自养思路。所以,你们还是多看文章,多练习,少咨询。本文由身体自我修复研究者原创首发,微信公众号同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