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平常並沒有思考或意識到這件事,但黑澤明此刻就在眼前。⋯⋯成爲比他更優秀的劇作家,這想法一直在內心深處蠢蠢欲動⋯⋯然而現在就像面具被剝開了一樣,現實生活中一本攤開的筆記本剝下了我的面具,將之擊碎。”

序言來自於日本編劇大師橋本忍的自傳,他記錄第一次看到黑澤明拿出導演筆記,心理的想法。通常導演需要筆記本,是因爲他的工作就是確保每個細節都被事先考慮過,不論是創作的靈感,或是劇本內的各種元素,他們各自都有習慣的創作方式,一本自己的導演筆記本,也是一種方式。

電影通常由幾百到上千個鏡頭而組成,每個鏡頭內牽涉的角色、場景、道具、美術、攝影等細節,都依靠所有人的團隊合作。導演的事前準備非常重要,甚至不少導演承認自己是個“控制狂”,因爲他們想確保所有事情都在他的掌握之中。除了現場經驗的累積,導演能力也來自於事前的筆記作業,黑澤明、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吉爾莫·德爾·託羅這三個大導演都有非常紮實的習慣,去運用屬於自己的筆記。

反覆修改

黑澤明與他的的人物筆記

與黑澤明共同創作《七武士》的編劇橋本忍在《複眼的影像:我與黑澤明》一書中,寫出黑澤明要求《七武士》劇本撰寫期間需要編劇三人(包含黑澤明),閉關在旅館內寫作。一抵達旅館,黑澤明便將稿紙、筆以及筆記本整齊地擺在桌上。

“我將稿紙和鉛筆放在桌上,準備開始工作。黑澤先生也從紅色行李箱中拿出他的工作用具。只見拿出來的並非過去常見的裁成一半的草紙,而是一本厚厚的筆記本。……只見他用鉛筆畫了個圓圈,下方寫上標題勘兵衛,然後開始列出《七武士》主要人物勘兵衛的各項特徵。從高五尺四或五寸、中等身材開始,非常詳細地填上穿草鞋的方式、走路姿勢、和別人的應對習慣、當背後有人叫他時如何回頭等,配合各種場面會有的動作,不時還穿插着圖畫,一頁又一頁地寫在筆記本上。”

而黑澤明自己在與橋本忍撰寫劇本的時候,除了考究故事的寫實性(例如武士一天喫幾頓飯),也會搭配自己的筆記以及小傳,反覆寫同一場戲,由黑澤明加上另外兩個編劇輪流撰寫,就這樣完成整部劇本,創造出這部影史上三小時半的黑白經典電影。

分割原著

科波拉與他的教父工作本

改編自同名小說的美國經典電影《教父》導演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已經將他的筆記出版。他運用劇院工作的習慣,製作了“排練工作本”,把小說的每一頁都割下來,貼在比小說稍大的紙上,中心挖洞,在空白處就可以寫上他的筆記。

首先他先把場次區分出來,因爲場次順序與小說順序並不一樣。再來分別用各個角度來重新拆解重要段落,分別是“重點大意、時代、影像與調性、核心概念、陷阱”。

他平常帶着這本筆記跟打字機,慢慢打出每場戲的內容、時代氛圍,感受到的畫面以及故事的情緒,以及這場戲的重點在於介紹角色出場或是在故事當中的作用,也會標註陷阱提醒自己避免老套、或是做太多的說明等可能會犯錯的地方。然後反覆閱讀自己的筆記,在拍攝的時候也帶在身邊,可以複習小說的原文,以及自己的註解。

提煉思緒

陀螺與他的靈感筆記本

《潘神的迷宮》運用殘暴的寓言故事處理了童年、政治以及死亡等等的掙扎,讓許多影迷留下深刻的印象。對導演吉爾莫·德爾·託羅來說,迷宮就是設計讓人迷路的地方,在影像的結構上,他也思考了各種不同的方式去呈現故事。

“陀螺”導演認真地看待故事,運用影像傳遞信息,讓《潘神的迷宮》成爲當代電影經典之一。他近年也毫不吝嗇地出版自己的筆記。花了多年籌劃《潘神的迷宮》,導演吉爾莫·德爾·託羅隨身攜帶筆記本,記載了他多年來對於故事的靈感、美術設計細節等。把許多他對於角色的想像,都紀錄在這個筆記本上,仰賴這個筆記本成功創造了《潘神的迷宮》的奇幻世界。他認爲筆記本可以幫助創作者把想法進行“提煉”,而且這些想法可以保存好幾年,每一次有案子要開啓的時候,他會再重新看過一次自己的筆記本。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