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陵在兩千多年的歷史之中,一直被盜墓賊惦記,但誰都沒有成功,建國以來,考古隊也不曾挖掘過秦始皇陵,這到底是爲什麼?考古隊之所以不肯挖掘秦始皇陵,竟是因爲在挖掘兵馬俑的時候,發生了一件可怕的事,竟直接導致挖掘秦始皇陵計劃終止,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壓三百餘里”。這是唐朝大文學家杜牧,描繪阿房宮富麗堂皇的著名詩句。秦始皇一統天下後,人不滿足,開始大興土木,建阿房宮和驪山陵墓(也就是大家熟知的秦始皇陵)。據史書記載阿房宮還沒建起來大秦帝國就土崩瓦解。只有秦始皇陵經歷了兩千多年,高大的封土堆還尚在。這座陵墓是已被發現的黃帝陵中最大的一個。據專家勘探發現,整個秦始皇陵地宮至今未被盜掘。難道歷朝歷代的盜墓者不爲裏面的寶藏而心動嗎?

當然不是,據史記記載,秦朝滅亡後,項羽曾率領數十萬大軍盜掘始皇陵,由於知道秦始皇陵地宮祕密的所有工匠都被封閉在墓門之內,項羽無從知曉地宮之門所在位置,挖了幾個月都沒有找到地宮入口,於是掠走了地面宮殿的所有金銀珠寶,剩下的一概付之一炬。

西漢末年,王莽也曾率領大軍發掘,也一無所獲。在此之後,後趙皇帝石虎、唐末的黃巢也以“無功而返”而收場。這與古代的技術水平有直接關係。

但是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近近十年來我國科技突飛猛進,我國考古工作者早已通過先進的技術手段,找到了秦始皇陵入口的準確位置,不僅如此,還運用遙感技術弄清了整個秦始皇陵地宮的結構。可以說憑現在掌握的科學技術,完全有能力打開秦始皇陵地宮。那麼爲什麼遲遲沒有發掘呢?

1974年,秦始皇陵兵馬俑偶然被發現,之後通過發掘,兩千多年前秦帝國的龐大軍團重見天日,使世人第一次見到那個時代秦朝士兵的風姿。兵馬俑剛剛出土時,各各神采奕奕,都身披紫色鎧甲和戰袍。但是,幾分鐘之後秦俑出現了可怕的一幕,兵馬俑身上的顏色由於遇到外界空氣很快脫落消失,成了我們今天看到的樣子,而這一幕恰恰是我們每個人都不願意看到的,更遺憾的是,秦俑身上顏料的成分專家至今還沒有定論。可以說兵馬俑的發掘有驚喜,但也是有遺憾的,而這遺憾是無法挽回的,不可逆的。

在陵墓發掘中,有機物質陪葬品是最難保存的,它們只要接觸氧氣就會化爲灰燼,這一現象,世界各國都還沒有找到合適的辦法解決。據記載,秦始皇陵地宮內,上具天文下具地理,四壁有精美壁畫,還有秦始皇生前喜歡讀的各類書籍。如果現在打開地宮,這些歷史信息將頃刻間蕩然無存,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

正是由於這原因,所以考古專家至今不敢打開秦陵地宮。國家也明令禁止主動發掘秦陵。相信待技術成熟後,秦陵地宮終究會被打開。

當然這些是官方的說法,民間有還有很多可信或不可信的傳聞,本人認爲,現在科技如此發達,還有不能解決的事情,或許這其中定有人類無法控制的原因!關於秦始皇陵地宮的傳說有很多,究竟哪個是真的,我們現在都無法考證。科學家們也曾做過許多猜想與假設,那也只是根據部分古史典籍來進行的推斷。因此,在沒有打開地宮之前,所有假設都是有可能的。下面盤點的很少人知道的謎團。

謎團1:秦陵地宮有無飛雁之謎。據《三輔故事》記載,楚霸王項羽入關後,曾以三十萬人盜掘秦陵。在他們挖掘過程中,突然有一隻金雁從墓中飛出,一直朝南飛去。斗轉星移過了幾百年,有一位三國太守張善還見到了這隻金雁。

瀏覽史書,我們發現司馬遷和班固都留下“黃金爲鳧雁”之說。至於說金雁製作精巧,而且還能飛,這也是有可能的。因爲在春秋時期,魯班已經能製造出木雁,能飛到天空,一直飛到宋國城牆上。

不過一個金屬物體在空中飛翔要像風箏和輕氣球那樣簡單易行,如果沒有機械動力單靠自然界風力,不要說空中飛行,恐怕連起飛都成問題。再進一步分析,假設秦代有能力製作會飛的金雁,那麼金雁埋入地宮之後將會不停地自動飛翔,一直在地宮內飛行了近一千個日日夜夜。如果這個奇聞不是傳說,那麼金雁的控制與指揮系統恐怕連今天的電腦也望塵莫及了。

謎團2:秦始皇使用銅棺還是木槨?秦始皇使用什麼樣的棺槨?《史記》、《漢書》均未明確記載。司馬遷只留下一句“下銅而致槨”的含糊記錄。於是有學者據此得出秦始皇使用的是銅棺。

但從文獻記載而言,秦始皇未必使用的是銅棺。《史記》、《漢書》明文記載:“冶銅錮其內,漆塗其外。”“披 以珠玉,飾以翡翠”,“棺槨之麗,不可勝原。”這裏“漆塗其外”、“飾以翡翠”的棺槨恐怕只能是木質的了。

如果是銅棺或石棺肯定用不着土漆塗其外,而只有木棺纔可能使用土漆。從先秦及西漢的棺槨制度考察,使用“黃腸題湊”的大型木槨是當時天子的特權。自命功勞大過三皇五帝的秦始皇不可能放棄“黃腸題湊”的木槨而改用其它棺槨。

謎團3:地宮有沒有空間?目前考古勘探表明,秦陵地宮爲豎穴式。墓內可能有“黃腸題湊”的大型木槨。如果是豎穴木槨墓,墓道及木槨上部都以夯土密封。這樣一來,墓室內外嚴嚴實實,不會再有空間。

然而,陵墓主持者之一李斯則說:“鑿之不入,燒之不燃,叩之空空,如下無狀。”李斯這段話如果記載無誤,那地宮明顯有個外殼。按理這段話不會有假。因爲李斯曾以左丞相身份親自主持過陵墓工程,對地宮的構造瞭如指掌。加之這段話是當面向聖上彙報的,應該說不會有摻假嫌疑。

如果按李斯所言可以推斷秦陵當是一座密封的、真空的大地堡式 地宮。不然,怎麼會“叩之空空”?又怎麼會“燒之不燃”?按文獻記載推理地宮是空的,且有較大的空間,但由於考古勘探尚未深入到地宮的主要部位,所以地宮內部究竟是虛是實目前還是個謎。

謎團4:幽幽地宮深幾許?據最新考古勘探資料表明:秦陵地宮東西實際長260米,南北實際長160米,總面積41,600平方米。秦陵地宮是秦漢時期規模最大的地宮,其規模相當於5個國際足球場。通過考古鑽探進一步證實,幽深而宏大的地宮爲豎穴式。司馬遷說“穿三泉”,《漢舊儀》則言“已深已極”。說明深度挖至不能再挖的地步,至深至極的地宮究竟有多深呢?

儘管這一推斷懸殊太大,但卻首開了利用現代科技手段探索秦始皇陵奧祕的先河。國內文物考古、地質學界專家學者對秦陵地宮深度也作了多方面的研究探索。根據最新鑽探資料,秦陵地宮並沒有人們想像的那麼深。實際深度應與芷陽一號秦公陵園墓室深度接近。

這樣推算下來,地宮坑口至底部實際深度約爲26米,至秦代地表最深約爲37米。這個數據應當說不會有大的失誤,這是依據目前勘探結果推算的。但是否如此尚有賴於考古勘探進一步驗證。

謎團5:自動發射器?早在兩千多年以前,人們就開始在墓穴中設置一些主動防衛的設施,既起到射殺盜墓者的目的,又能殺一儆百,嚇唬有盜墓企圖的人。而秦始皇在防止盜墓方面也苦費心機。《史記》記載:秦陵地宮“令匠作機弩矢,有所穿進者輒射之。”指的是這裏安裝着一套自動發射的暗弩。如果記載屬實的話乃是中國古代最早的自動防盜器。

秦代曾生產過連發三箭的弓弩。但是安放在地宮的暗弩當是一套自動發射的弓弩。當外界物體碰到弓便會自動發射。2200多年前的秦代何以生產如此高超的自動發射器也是一大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