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立方:啓動改造變身冰立方 比賽大廳新增冰壺場地功能

昨天,在國家游泳中心水立方,施工人員手擎青年突擊隊隊旗準備開始施工。本報記者 饒強攝

本報訊(記者 馬婧)既能在水中游,也能在冰上滑。國家游泳中心“水立方”昨天正式開始改造,啓動向“冰立方”的華麗轉身。改造後的比賽大廳新增冰壺場地功能,滿足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賽事需要。南廣場將新增地下冰場,服務於羣衆冰上健身和普及冰壺運動。該場館預計將於2020年7月完成場館永久設施改造任務,滿足舉辦冬奧會測試賽的需求。

作爲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標誌性場館,“水立方”承擔了游泳、跳水、花樣游泳等水上比賽項目,改造成“冰立方”後,將在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期間承接冰壺和輪椅冰壺比賽項目。

根據改造方案,“冰立方”將在保有“水立方”水上功能的基礎上新增冰上功能,在比賽大廳中部通過搭建可轉換結構及安裝可拆裝製冰系統,形成具有4條標準賽道的冰壺場地。

從“水”到“冰”,多的不只是“兩點”。改造完成後,“冰立方”不僅功能增加,更將實現智能升級,全新的智能建築管理系統將有效控制和監測場館室內的溫度、溼度、照明、聲學等變化,爲冬奧冰壺比賽提供完美環境。場館新增的信息引導系統將使公衆更及時瞭解場館信息,提升觀賽體驗,也提高入場和疏散效率。改造還將升級安防和消防系統,讓場館在重大活動中指揮更便捷,處理突發事件更有力。

“冰立方”是冬奧會歷史上最大體量的冰壺場館,冰壺比賽又是對環境要求最爲嚴苛的冰上運動項目。本次改造施工既要保證工程按期高質量交付,也要兼顧場館賽前運營和測試比賽,工況極爲複雜。施工單位負責人表示,施工建造將以建築信息模型技術爲基礎,結合雲計算、物聯網、移動通訊等信息化技術和設備,實現智慧建造,打造綠色、科學、節約的精品工程。

冰水雙驅是“冰立方”的最大特色。“冰立方”項目通過改造實現“冰”、“水”功能可轉換,將創造世界上唯一一個冰上文體項目和水上文體項目可同時運行的場館。

改造工程按照綠色建築二星的標準設計實施,改造後的場館將更加節能環保。場館改造設計單位負責人鄭方介紹,此次改造將升級智能建築管理系統,實時監測、控制冰場溫度及空氣溫溼度,還將通過更換節水型器具,節約水資源。新建的南廣場地下冰場賽時供冬奧會配套使用,賽後則將作爲冬奧會重要遺產,用於羣衆冰上運動培訓和體驗,成爲向青少年推廣冰上運動的重要載體,助力實現“三億人上冰雪”的目標。

目前,“冰立方”已初步建立奧運賽事運營和服務團隊,籌劃各級別冰上比賽、演出和冰上培訓業務,力求將“冰立方”打造成京城“最熱的冰”,爲冬奧會營造良好氛圍。

市重大辦相關負責人介紹,北京2022年冬奧會北京賽區共有8個場館是利用既有的場館進行改造的,國家游泳中心改造工程開工後,國家體育館也將於年底開始改造。屆時,今年計劃開工的5個改造場館將全部實現開工目標。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