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与现代支付正引发行业大变革,重塑金融业。金融科技是技术驱动的金融创新,为金融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给金融安全带来了新的挑战。

2017年被称作是“金融科技元年”,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越来越多的开始应用在金融科技领域。2017年5月,央行成立金融科技(FinTech)委员会,旨在加强金融科技工作的研究规划和统筹协调。

当前全球金融科技已从互联网技术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快速转变。不久的将来,金融科技不仅会深刻改变金融服务的组织方式和金融风险的管理模式,而且也将同样深刻改变金融管理的实践形式。

人工智能技术,能在很大程度上替代网点柜员服务。云计算改变了金融信息数据的存储、管理模式,极大地提高了数据处理速度,为金融机构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管理风险提供了重要支持。区块链技术发展既成为数字货币发展的重要方向,也可以为金融交易创造高度保密的环境。

金融科技虽然并未改变传统金融资金融通的本质,但改变了金融活动流程,将技术端从过去的支持、辅助性工具推向前台,必然对现行金融管理实践提出巨大挑战,未来基于技术过程的金融监管的重要性将凸显;而构建大数据监管环境,提高非现场监测能力,也必然成为未来提升金融监管效率的方向。

央行今年五月曾表示,将深入研究金融科技发展对货币政策、金融市场、金融稳定、支付清算等领域的影响,切实做好我国金融科技发展战略规划与政策指引,建立健全适合我国国情的金融科技创新管理机制,处理好安全与发展的关系,引导新技术在金融领域的正确使用,将强化监管科技(RegTech)应用实践,积极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丰富金融监管手段,提升跨行业、跨市场交叉性金融风险的甄别、防范和化解能力。

现代支付与金融科技:创新引领变革,风控尚须加强

活动现场

8月1日,中国(上海)现代支付与金融科技发展论坛2017在中国金融信息中心举行。

本次活动由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上海市金融服务办公室及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指导,现代支付与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上海市支付清算协会、中国金融信息中心及上海金融发展研究中心(上海高校智库)主办,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和中国金融科技50人论坛协办。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副巡视员兼金融服务一部主任季家友,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校长唐海燕,上海市支付清算协会会长、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行长顾国明,上海银行行长、副董事长、党委副书记胡友联,中国金融信息中心董事长叶国标,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研究规划处副处长高阳宗,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伍旭川,上海市金融服务办公室金融创新处处长许耀武,上海市支付清算协会秘书长陈锡明,上海市支付清算协会副秘书长陈勇,中国万向控股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兼执行董事肖风,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副校长陈晶莹,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副校长顾晓敏,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助理、中国金融科技50人论坛首席经济学家杨涛,上海富友金融服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陈建,宜信副总裁、支付结算中心总经理刘恬敏,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上海分行副行长李连全,上海交通大学高级金融学院副院长李峰,现代支付与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主任、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教授、上海市支付清算协会副秘书长马颖,蚂蚁金服研究院研究总监冯佳琦,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金融服务一部副处长方轶强等领导嘉宾参加了本次论坛。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金融服务一部支付结算处处长王瑾主持本次论坛。

活动中,上海市支付清算协会秘书长陈锡明和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副校长陈晶莹作为代表签订了上海市支付清算协会与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战略合作协议。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副巡视员兼金融服务一部主任季家友,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院长唐海燕,上海市支付清算协会会长、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行长顾国明,中国金融信息中心董事长叶国标,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研究规划处副处长高阳宗,上海市金融服务办公室金融创新处处长许耀武,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伍旭川共同见证协议的签订。

现代支付与金融科技:创新引领变革,风控尚须加强

上海市支付清算协会秘书长陈锡明、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副校长陈晶莹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致辞环节

现代支付与金融科技:创新引领变革,风控尚须加强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副巡视员兼金融服务一部主任季家友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副巡视员兼金融服务一部主任季家友讲到,当今,基于互联网技术的传统金融业务普遍从线下向线上迁移,这种变化成为中国金融科技进入新发展阶段的显著特征。金融科技对中国金融业发展已产生十分重大的影响,它将金融活动中非常复杂的信息处理过程相互聚合,不断将有限资源配置到更广、更具前沿的生产和生活领域,既具有经济性又有普惠性,既便捷又绿色。

季家友表示,金融科技对中国支付服务产业产生的革命性影响在于其同步且快速地推动了中国支付服务的全球化和个性化。

他认为,需要深入研究金融科技发展对支付清算领域的影响,建立健全适合国情且与金融科技各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监督机制,处理好安全与发展的关系。

他指出,人民银行既是金融科技的运用者,又是金融科技的监管者。从运用者角色看,由人民银行搭建的支付清算基础设施即金融科技在批发支付领域的应用;从监管者角色看,金融科技在支付领域的应用一直属于人民银行的监管范畴,由于科学技术的快速进步,金融科技更新的步伐也不断加快,监管难度也在不断加大。

谈到如何对金融科技创新建立看得到、管得住的有效监管机制,季家友认为应当按照鼓励创新、防范风险、趋利避害、健康发展的金融科技发展的整体思路,借鉴监管科技理念,切实强化金融科技行为监管,统筹把握鼓励创新,建立审慎监管和行为监管并行互补,行政监管和自律监管有机结合,全面覆盖金融科技创新可能产生的各项风险的监督机制。

现代支付与金融科技:创新引领变革,风控尚须加强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校长唐海燕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校长唐海燕提出,近年来金融科技在全球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一系列技术与金融深度融合,在支付清算借贷融资、财富管理、民生银行、保险、交易结算等领域广泛应用,已经成为全球金融科技发展基本态势。

唐海燕认为,金融科技为金融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给金融安全带来新的挑战,随着新型金融规则不断完善,良好的金融科技生态系统正在逐步地形成之中,今年5月份央行成立的金融科技委员会,推动我国金融科技健康有序发展、服务实体经济、践行普惠金融做好战略规划和政策指引。

他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确认了下一步金融发展与改革的大方向,把金融服务实体、强化金融监管与协调、防范金融风险放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上,现在政府作为金融科技发展的重要领域也面临许多机遇和挑战,如何进一步完善支付体系、基础设施、加强监管是我们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同时,跨境支付已经成为新的增长点。

唐海燕表示,上海立信会计作为高校在人才培养、社会研究和服务当中突出的地位,进行了新的探索,新合并组建的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积极配合国家和地方社会发展战略需求,通过推进政产学研用合作,推进金融科技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通过与人行上海总部共建现代支付与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与企业共建共管金融科技学院,充分运用好高校上海科技金融研究院的智库等举措,努力打造金融科技领域高水平的和重要影响力的学术研究教育高地,社会服务平台和人才培养基地。

现代支付与金融科技:创新引领变革,风控尚须加强

上海市支付清算协会会长、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行长顾国明

上海市支付清算协会会长、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行长顾国明分享了自己对金融科技的几点看法。

一是金融与科技相互融合倒逼传统金融行业的改革。我国金融与科技融合发展经历了科技金融阶段,互联网金融的阶段以及金融科技阶段三个不同的阶段,实现了金融组织形态的多样化、在运行效果、运营成本、传播介质、数据分析等多个维度,对传统金融领域形成了冲击,倒逼传统金融行业的转型和创新,推动金融服务移动化、营销精准化、风险控制智能化等方面的核心,以满足日益更新的金融行业发展需求。

二是金融科技深刻改变支付清算行业。一方面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的不断突破,推进了支付服务更加智能、便捷、安全、支撑和引领金融科技时代支付清算行业的创新发展。另一方面在金融与科技融合过程当中,相关商业的模式同样实现了创新,支付清算、资产转化、风险管理和信息处理等功能相互融合,形成了新的场景,创造出了新的金融业态。

三是我国金融科技发展依然任重道远。金融科技业面临着数据分散、征信体系不完善、法律法规缺失等方面的问题,也是金融科技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金融科技依托的大数据并没有实现共享,数据行业并未实质性打破,对于大数据分析的科学性、有效性以及相应的监管形成了阻碍,国家层面征信体系基础设施建设的不足,使得国外许多先进的金融科技实践无法在我国得以实现。

最后,顾国明指出,金融科技监管领域的相关法律法规缺失,金融科技企业在发展过程当中面临极大的法律风险、政策风险,这些都不利于金融科技的长远发展。

现代支付与金融科技:创新引领变革,风控尚须加强

中国金融信息中心董事长叶国标

中国金融信息中心叶国标董事长认为,科技创新浪潮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金融作为经济的核心,受科技变革的影响尤其深刻。什么是金融?从某种角度讲,金融就是信息和数据。谁掌握庞大海量的数据和信息,谁掌握先进强大的数据和信息的处理技木和能力,谁就占领了竞争的制高点。

阿里、腾讯、百度、京东等原先都是互联网公司,因为拥有海量的数据库、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庞大的客户群体以及征信能力、风控能力,以及长盛不衰的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的开发能力,助其以不可阻挡之势向包括第三方支付、保险、资产管理等金融领域深度进军,并赢得工农中建等国有大行的垂青,纷份开展战略合作。

正如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要融合发展、转型升级一样,传统金融机构和新兴的金融科技企业也要融合发展、互相借力、互相支撑、实现共赢。中国在互联网技术、电子商务以及金融科技领域人才辈出、引领创新创业的潮流。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刚刚闭幕,主基调是金融要服务实体经济,要加强风险管控,要加强改革创新。一个没有创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金融处在经济的高端和核心,不创新不改革也是没有希望的。

中国金融信息中心是新华社直属机构,是新华社和上海市人民政府战略合作的成果,服务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国家战略,服务于新华社建设国际一流新型世界性通讯社的战略目标。这是一个开放、服务、分享、共赢的多功能、国际化平台。中国金融信息中心不仅是陆家嘴金融城的标志性建筑,更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功能性平台、资源性平台和服务性平台,本着立足上海、幅射长三角、服务全国、接轨世界的宗旨,我们致力于成为产业与金融、科技与金融、上海与各地,以及各种要素和资源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尽力做好新华总社要求做的事,尽力做好地方政府希望做的事,尽力做好金融市场需要做的事,尽力做好自身功能定位和资源禀赋能够做的事。

现代支付与金融科技:创新引领变革,风控尚须加强

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研究规划处副处长高阳宗

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研究规划处副处长高阳宗围绕现代支付与金融科技这一主题分享了几点自己的看法。

首先,他谈了金融科技在支付领域的发展。金融科技是利用新技术驱动的金融工具、金融制度、金融政策与服务等的系统性、创新性的安排,通过形成新的商业模式、新的业务流程、新的产品应用对市场发展、金融稳定和金融监管产生重要的影响。金融科技在我国发展很快,特别是支付领域的金融科技业务不断完善,得益于我国金融科技发展的天然土壤,一方面智能手机等移动通信设备广泛普及,银行卡和支付账户在我国有着广泛应用。另一方面支付服务的市场结构有利于金融科技发展,支付机构在金融科技领域的创新活动反过来又带动了传统银行业金融机构试用更多的新技术。

其次,他介绍了人民银行的主要工作。在具体实践中作为我国支付体系的组织者、监督者和支付基础设施的建设者和运营者,人民银行遵循依法监管、适度监管、分类监管、协同监管、创新监管的原则,对支付业务发展实施监督管理。在适度监管中,央行以开放、包容的姿态观察新技术应用、新支付业务开展,为行业发展中新事物的发展预留一定空间,提升监管灵活性和适应性。

在金融科技带来的积极影响和风险上,高阳宗认为整体来看金融科技应用会进一步促进支付创新、提高支付效率。目前,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应用活跃了零首付,改进了客户体验,人民银行鼓励创立“云闪付”移动支付新品牌,在遵循标准的前提下开展条码支付。金融科技应用还有利于防控支付风险,同时,金融科技在应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出现新的变化,例如网络安全、数据保护和客户资源流失带来的波动等等,这些变化对于金融稳定有负面影响,需要跟进微观实体监管和宏观审慎管理,维护社会公众的合法权益。

最后,高阳宗表示,推动金融科技的发展是人民银行服务国家改革和战略实施的重要举措,推动金融科技在支付行业的广泛应用是人民银行作为支付体系建设者的重要任务。央行将继续大力推动金融科技在支付行业广泛应用,更好地改善民生和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主旨演讲

现代支付与金融科技:创新引领变革,风控尚须加强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伍旭川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伍旭川主要解读了大数据商业化运用应注意哪些问题。

伍旭川首先描述了现在金融科技的定义和路径。他说,传统来看,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叫做业态金融,例如P2P,第三方支付,还有众筹、互联网保险基金等互联网系统。真正的现代金融科技路径有最初移动支付、手机银行、ATM等表现形式。从发展模式进行归类消费金融、供应链金融、普惠金融、共享金融也是一种金融科技的路径。

针对大数据,伍旭川认为目前比较权威的定义来自于第一是技术性概念,第二是非技术性概念。国务院印发促进大数据应用通知强调的是大数据挖掘、筛选、清洗等技术的过程和应用,非技术性的概念,强调的是资产,与石油、黄金、货币等密切相关。

同时,大数据商业化运用也有主要问题。第一,就是用户个体权利被严重忽略,很多平台对客户的知情权同意权误解,这是对用户知情权、同意权的严重伤害。第二是用户的同意权处于被动状态,违反了大数据个人用户的权利。第三,用户的隐私面临严峻挑战,非法收集、过度分析和信息泄露比较严重。第四,地下交易不规范,很多的平台在医院里买病人的医疗、健康等保险,泄露了个人隐私。市场呈现寡头垄断趋势,独占获得数据的控制权,一旦垄断出了问题或者终止就会带来一系列复杂的社会问题。

大数据商业化主体主要有四个,分别为数据的提供者、收集者、控制者、还有监管部门、政府部门、中介机构。怎样平衡主体之间和利益诉求,伍旭川认为有三种,第一,人格利益、财产利益保持平衡,二是财产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之间、国家和社会之间要找到平衡,三是人格利益和公共利益找到平衡。

最后,伍旭川提出了几点建议。第一,建立并完善大数据监管的法律体系。目前,监管在法律上严重滞后,需要进一步完善;第二,加强对诉主处理使用的规范和监管,保障大数据各个主体之间合法合理的权利;第三,加强人才培养和教育,人才培养和教育要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培养既懂科技又懂金融的复合型人才。

现代支付与金融科技:创新引领变革,风控尚须加强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助理、中国金融科技50人论坛首席经济学家杨涛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助理杨涛简单分享了金融科技发展如何跟支付有效结合的看法。

他首先引用BCG的报告看新技术给金融带来什么影响。一是在新技术的驱动下带来了全新的金融供给模式,新技术影响到了金融要素即机构、产品、市场、制度等。另外从需求层面,影响到了资源的配置、包括投资融资、支付清算、风险管理、信息管理等。在对金融科技明确了之后,根据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杨涛指出了一些金融科技蓝海。第一,金融科技不能成为系统性风险积累的来源,任何金融创新带来收益必定带来高风险,但目前金融创新会遭遇更加严格的监管环境。第二,金融科技可以更多用于风险防范、金融安全设计方面,无论是政府做、行业做还是第三方外包来做都是巨大的蓝海。第三,金融科技支持中小金融机构,中小金融机构无论是利用新技术改善内部管理,还是更有效进行合作,推动金融后台机制体系建设都需要金融科技的支持。最后,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有三个方面,一个是战略领域,二是薄弱领域,三是满足公共与实体多元化需求。杨涛认为下一阶段金融科技发展当中,金融标准化建设是走向规范发展的前景。

针对金融科技标准化,杨涛认为标准化既要有国标,包括技术标准和业务标准,也要有市场自下而上或者通过行业自律探索的标准化。明确了金融+科技可能产生的变化之后,支付正是金融体系当中最重要的基础设施,新技术改变包括支付工具、交易的模式、清算结算的过程、支付中介和组织、支付账户体系、支付+等,这个影响是多元化的,有时候工具背后的影响真正带来的深远结果远重于工具本身。

随后,杨涛针对支付工具创新进行了详细阐述。支付工具创新从本质上有共同的特征,就是围绕支付安全,利用各种网络虚拟技术,开发摆脱传统有形身份、资金载体约束的新技术,争取实现新的消费便捷与安全的平衡。一是非现金支付包括票据、银行卡和其他的结算业务,目前互联网支付是主要的业务背景,其他是银行卡,最后是移动支付,银行业金融机构仍然是非现金支付里面最主要的渠道,互联网移动支付带来的巨大冲击主要在第三方支付之外的客户信息、客户粘性、客户的价值。以此来看,在金融科技创新当中,依托于支付端的创新是最核心的基础。

在新技术冲击环境下,杨涛认为未来的监管和政策重心有以下几点,一是平衡,即关注效率和安全的平衡。二是国际与本土共赢,国际更多和国外接轨,按照国际化改造支付体系,本土的价值需要创新监管方式,短期整治和长效机制和顶层设计结合。三是充分发挥自律机制的作用,要统筹安排,建设多层次新兴市场,优化供给和需求,处理好有效和垂直,国有化和民营化的关系。四是推动支付行业向扎实的金融科技驱动,三路并进完善金融效率的保护机制。

现代支付与金融科技:创新引领变革,风控尚须加强

中国万向控股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兼执行董事肖风

中国万向控股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兼执行董事肖风表示,中国万向控股有限公司成立的万向区块链实验室是国内首家专注于区块链技术的非盈利性前沿研究机构,聚集了全球范围内的相关领域专家,推动了区块链技术服务于社会经济的进步发展。2017年6月底余额宝天弘货币基金达到1.4万亿,成为中国第五大零售金融体系,全球最大的货币市场基金也在中国诞生。

他说,金融科技开始在传统金融体系的资金端展现出了强大的竞争力,金融场景化新的优势在资金端开始显现。

肖风预计在目前中国宏观经济状态下,货币市场基金总量还会继续增长且会通过余额宝这样的场景化工具在资金端更方便、更低成本、更大规模地收集资金,在资产的转换过程中得到更大的好处。需要注意的是作为最便宜的资金来源,居民储蓄存款是银行的核心业务之一,但14000亿元从居民存款形态转变成机构基金的存款后,会对银行很多行为产生影响,这是今年以来金融科技带来的行业的影响。

从几年前开始如火如荼的互联网金融已经从另外一端对传统金融体系造成了很大的挑战。中国前五大消费金融机构里面只有一家银行,即建行的消费金融。前十大消费金融机构只有三家银行,即建行、工行的消费金融和招商银行消费金融。从另外一个方面可以看到互联网金融通过网贷、以前的金融资产交易中心等途径直接销售给个人,个人资产收集已经产生巨大影响。这个影响还在持续,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两、三年间,新的金融科技技术将从公司金融、贸易金融的角度,继续给传统金融体系带来巨大的影响。

最后肖风提出了四个需要关注的点。第一,资金端和资产端两个方面现在开始面临了金融科技带来的挑战。第二,金融场景化继续深化。第三,金融服务响应速度借助于互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最终将变成秒级响应。第四,两个资产和资金端的影响都开始进入拐点,金融科技对金融体系的影响已逐渐开始。

现代支付与金融科技:创新引领变革,风控尚须加强

上海银行行长、副董事长、党委副书记胡友联

上海银行行长、副董事长、党委副书记胡友联认为,历史上每一次科技的进步都会带来金融的变革,尤其在当今的支付领域。接着,他从商业银行的角度就现代支付的发展对商业银行的影响、金融科技在支付领域的应用、商业银行的应对三点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他说,在互联网时代,支付行业在央行的领导下,正在经历深刻和快捷的变化。支付行业的发展在未来呈现以下趋势,第一,支付回归本原。第二,平衡竞争机制。第三,兼顾效率与安全。第四,鼓励规范化创新。

他说,尽管要面对来自监管的约束和市场的竞争压力,但是随着我国“一带一路”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战略推进,以及支付市场运作机制的作用,商业银行仍然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他认为,可以看到如今越来越多的金融新科技投入到支付领域的应用,有些已经从监管层面推动建立了标准。在交易的发起端,在账户层面,央行建设了批量账户查询功能以及可视识别,身份证识别、人脸识别功能和应用。在交易层面,扫码脸面支付改变了传统的支付认证模式,大大提升了小额便捷支付的频率和效果。在交易处理端,硬件能力和软件算法的提升促进了支付交易数据处理的效果和连续性。伴随银行系统性能提升,银行面对交易的能力更高,客户支付体验更好。

在互联网金融蓬勃发展的大环境下,商业银行改善在线业务。为推动客户群体从属地化走向网络化,金融产品从线下走向线上,业务处理从手工走向智能,银行主要在下列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首先是支付生态链的建设,其次是使银行的金融产品深入客户需求,提升客户体验。然后是基于信息的对称,银行的风控能力明显提升,再次是支付建设,最后,是支付大数据的应用。支付服务是最基础的金融服务,在金融科技发展时代,在支付体系更加成熟的环境下,商业银行必须以服务实体经济、优化服务体验为出发点,与支付机构互通合作,通过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实现共赢。

现代支付与金融科技:创新引领变革,风控尚须加强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副校长顾晓敏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副校长顾晓敏以教育工作者的视角,向大家介绍金融科技行业未来的发展与金融科技人才的培养。

谈到蓬勃发展的金融科技产业的形成,顾晓敏指出学界专家把金融科技分为四个阶段,金融科技的1.0、2.0、3.0和4.0。1.0是简单的金融IT结合;2.0是移动终端把数据、把客户信息、资源整合起来,它的关键词是移动终端和资源的整合;3.0大数据金融关键词,就是金融科技大量的进入到资本市场;4.0是金融和科技的深度融合带来的数字化的场景呈现。2016年是金融科技蝶变的年份,在这个年代里金融科技新业态是推动中国金融业金融世界转型的战略选择。

监管和发展是并存的,在进行监管的同时要促进发展。中国并不是金融强国,而是金融大国,就竞争能力而言与金融强国仍有一定差距。因此要进行国际的交流和合作,推动中国和世界上金融强国在金融科技方面、新金融方面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谈到金融科技的发展趋势,顾晓敏强调要推动中国金融产业实现弯道超车。其最后的发展方向,就是坚持普惠金融。中国金融产业的规模现在全球之首,庞大的人口基数、数字金融服务巨大的发展空间,以及中国的中产阶级的迅速崛起,促使中国完成弯道超车,然而金融科技人才的极度短缺制约了金融科技产业的发展。

培养金融科技人才是世界上各个国家作为金融产业竞争的焦点,培养跨学科复合型金融科技人才是当前金融科技市场的难点。目前中国的深圳、北京、上海、杭州等地已经开始行动,从引导基金孵化器人才引进、创新创业的大赛、研究院、产业联盟等等,陆续推出了金融科技发展相关措施。从高校角度来说,目前国内的一些大学在硕士层面设立了互联网金融、大数据金融方向,推进人才培养。顾晓敏表示,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努力探索跨学科、高素质的金融科技人才培养,先后成立上海科技金融研究院、现代支付与金融科技研究中心。同时她呼吁各位领导以及专家能够给予相互的支持和合作。

圆桌对话:金融科技发展与现代支付创新安全

现代支付与金融科技:创新引领变革,风控尚须加强

现场图片

现代支付与金融科技:创新引领变革,风控尚须加强

上海富友金融服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陈建

上海富友金融服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陈建表示,第三方支付领域发展时间并不长,本质上就是从现金到非现金。第三方支付的第一个阶段是卡基,卡基起步于2003年,在银联成立后发展迅速,变成智能化POS机。

2014年第三方支付出现了两个重大的发展方向,一是新的NFC方案HCE方案往前发展,二是以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为代表的二维码支付。二维码支付真正开启了中国移动支付的时代,其发展速度远超过NFC的支付模式。随着它的进一步发展,其身份识别功能将使未来支付不需要卡基与帐基,帐户不再是钱的代表,而是数字市场的代表。一旦证明身份,个人所代表的所有数字资产都可以用以支付。陈建相信数字支付的时代将很快到来。

现代支付与金融科技:创新引领变革,风控尚须加强

宜信副总裁、支付结算中心总经理刘恬敏

宜信副总裁、支付结算中心总经理刘恬敏表示,宜信是综合化的金融科技公司,其中包含了金融、财富管理、金融科技三大板块。他认为,对任何一家公司或者对中国的金融行业来说,支付是最基础的设施。大到国民经济,小到一家公司的运作,支付资金流关系到公司的成功与失败。

在提高客户的体验方面,他说,在风控层面金融科技的应用可以创造出急速贷模式,在急速贷模式后面又包括长端和后端数据的应用,这些综合下来从而提高客户的体验。

就风险管控方面,他说,在风险可控的基础上可以尝试新的技术,但是从总的角度来说金融的本质还是风险,要对风险管控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计划。

现代支付与金融科技:创新引领变革,风控尚须加强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上海分行副行长李连全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上海分行副行长李连全表示,金融科技与商业银行的特征与影响有以下四点。

第一是商业银行线上线下的融合比以前加强了,原因是银行以前从线下起家,第三方支付公司从线上起家,但是经过这几年金融科技不断推进,线上的交易规模与移动优势不断凸显。第二是在银行的各个网点金融科技的广泛应用,例如上海分行的数据用身份证开卡的智能设备替代率达到97%,在交易签约过程中,80%的人在自助设备上做,金融科技的确改变了客户的行为。第三是社会已经呈非线性化趋势。第四是金融学院培养人才方向要转变。

就支付风险问题,他认为,防范金融科技创新所带来的风险是非常重要的。现在用新的技术来控制技术风险是一条好的途径。

现代支付与金融科技:创新引领变革,风控尚须加强

上海交通大学高级金融学院副院长李峰

上海交通大学高级金融学院副院长李峰认为,从现在金融科技的角度来说,支付如何变的更有效本质上取决于商业模式和基础设施,例如区块链概念影响了信息在所有交易金融系统里面信息不对称性的问题,又例如消费市场下区块链使得交易各方当中的权益或者责任发生变化,导致支付体系功能性变化,所以在现代金融科技的背景下,支付要和商业模式与基础设施互相促进。

对于支付风险问题,他认为,第一,要建立智库来研究这个问题,第二,在小范围内做试点,从而把事情的机制搞清楚,第三,监管层要尽快展开基础设施和标准化数据的实施。

现代支付与金融科技:创新引领变革,风控尚须加强

蚂蚁金服研究院研究总监冯佳琦

蚂蚁金服研究院研究总监冯佳琦认为,金融科技过去很少听到,是因为千禧年之前科技发展缓慢,对金融促进作用小,相信十年后,金融科技这个词也将很少听到,因为科技与金融深度结合是常态,对传统金融、金融科技公司都是一样的。金融+科技,这个趋势只会加速,不会减速,大家都必须认识到这一点。

再看下支付,比较下Paypal、Worldpay、Square和Lendingclub、BOFI、Everbank,支付是发展最成熟、最被看好的金融科技行业,它是其他金融科技发展的前提,并且与我们日常生活结合最紧密,所以对支付领域的关注度高不止是中国,全球都一样。

政府也重视支付健康发展,它能有效促进公众消费,推动国家经济发展,非现金支付工具每提升10%的使用比例,我们的GDP就会提升0.5%。

最后,我们非现金支付应用环境领先全球,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政府在政策和基础设施领域的布局,这在其他国家都是不具备的条件。以欧盟为例,出台不久的《支付服务指令2》仍然在解决支付系统的去碎片化、互操作性问题,而这些在中国早就不是问题。

现代支付与金融科技:创新引领变革,风控尚须加强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金融服务一部副处长方轶强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金融服务一部副处长方轶强认为,技术的创新对金融行业的发展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对于支付行业的影响,甚至引领了支付行业的发展。

他认为,金融的技术创新对金融的影响可以分为四类,一是技术创新对于支付结算领域,二是对融资方面的影响,三是对于投资的影响,四是对于市场的通用设施方面的影响。

他表示,技术的创新对于支付业务最直接的表现在可以提高支付服务的效率,扩大支付服务的对象,降低支付服务的成本。

他说,移动支付在开放的环境当中运行,数据的信息的泄露数据保护比以前更加迫切。对于支付安全问题,他认为,安全和效率在同样的技术水平上需要把握一个原则,就是大额支付偏重安全,小额支付偏重便捷。

现代支付与金融科技:创新引领变革,风控尚须加强

现代支付与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主任、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教授、上海市支付清算协会副秘书长马颖主持圆桌论坛

现代支付与金融科技:创新引领变革,风控尚须加强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金融服务一部支付结算处处长王瑾主持本次论坛

上海市支付清算协会秘书长陈锡明总结时表示,本次论坛我们邀请到了人民银行上海总部、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和上海市金融服务办公室等领导参加会议,并见证了上海市支付清算协会与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这是协会继今年4月份与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科技与互联网安全研究中心战略合作以来在产学研联合方面的又一项重要成果。

本次论坛达到了预期效果,取得了圆满成功,是一场高层次、高水平的专业交流盛会,还对于中国现代支付与金融科技发展更好地完善我国现代支付体系具有重要启示。

当前,金融业正在掀起一股金融科技的浪潮。随着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金融业正在大步迈入金融科技时代。

支付清算体系作为重要的金融基础设施,也在金融科技的驱动下持续转型升级,新产品新场景不断涌现,新技术新业态推波助澜。特别是近些年来,支付方式不断推陈出新,从传统的现金、票据、银行卡支付走向现代的以PC端、移动端等为代表的电子支付;与此同时,现代支付清算系统也实现了从分散到集中、从集中式架构到分布式架构,从独立运行向网络互联的转变,形成了大额与零售支付协同发展、国内支付与国外支付统筹兼顾的新格局。

但在金融科技引领支付清算行业创新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行业快速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各类问题,因此,加强行业自律,防范支付风险,规范业务发展是我们今后工作的重中之重。

同时,在金融科技发展迅猛的大背景下,人才作为金融科技的核心载体,对于金融科技的有效运行至关重要,因此通过联合课题研究、联合人才培养等合作方式,共同培养 “应用型、创新型、国际化”的金融科技人才队伍非常必要,上海市支付清算协会与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的战略合作也是基于此目的。

文字:周方铂 实习生:赵晶莹 傅泽聪 陈凌云 宋丹睿

图片/摄影:肖允

参与:柳小娟、陈汉

统筹:刘晓莉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