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與現代支付正引發行業大變革,重塑金融業。金融科技是技術驅動的金融創新,爲金融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給金融安全帶來了新的挑戰。

2017年被稱作是“金融科技元年”,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技術越來越多的開始應用在金融科技領域。2017年5月,央行成立金融科技(FinTech)委員會,旨在加強金融科技工作的研究規劃和統籌協調。

當前全球金融科技已從互聯網技術向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在金融領域的應用快速轉變。不久的將來,金融科技不僅會深刻改變金融服務的組織方式和金融風險的管理模式,而且也將同樣深刻改變金融管理的實踐形式。

人工智能技術,能在很大程度上替代網點櫃員服務。雲計算改變了金融信息數據的存儲、管理模式,極大地提高了數據處理速度,爲金融機構利用大數據技術分析、管理風險提供了重要支持。區塊鏈技術發展既成爲數字貨幣發展的重要方向,也可以爲金融交易創造高度保密的環境。

金融科技雖然並未改變傳統金融資金融通的本質,但改變了金融活動流程,將技術端從過去的支持、輔助性工具推向前臺,必然對現行金融管理實踐提出巨大挑戰,未來基於技術過程的金融監管的重要性將凸顯;而構建大數據監管環境,提高非現場監測能力,也必然成爲未來提升金融監管效率的方向。

央行今年五月曾表示,將深入研究金融科技發展對貨幣政策、金融市場、金融穩定、支付清算等領域的影響,切實做好我國金融科技發展戰略規劃與政策指引,建立健全適合我國國情的金融科技創新管理機制,處理好安全與發展的關係,引導新技術在金融領域的正確使用,將強化監管科技(RegTech)應用實踐,積極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雲計算等技術豐富金融監管手段,提升跨行業、跨市場交叉性金融風險的甄別、防範和化解能力。

現代支付與金融科技:創新引領變革,風控尚須加強

活動現場

8月1日,中國(上海)現代支付與金融科技發展論壇2017在中國金融信息中心舉行。

本次活動由中國人民銀行上海總部、上海市金融服務辦公室及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指導,現代支付與互聯網金融研究中心、上海市支付清算協會、中國金融信息中心及上海金融發展研究中心(上海高校智庫)主辦,中歐陸家嘴國際金融研究院和中國金融科技50人論壇協辦。

中國人民銀行上海總部副巡視員兼金融服務一部主任季家友,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校長唐海燕,上海市支付清算協會會長、中國工商銀行上海市分行行長顧國明,上海銀行行長、副董事長、黨委副書記胡友聯,中國金融信息中心董事長葉國標,中國人民銀行支付結算司研究規劃處副處長高陽宗,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互聯網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祕書長伍旭川,上海市金融服務辦公室金融創新處處長許耀武,上海市支付清算協會祕書長陳錫明,上海市支付清算協會副祕書長陳勇,中國萬向控股有限公司副董事長兼執行董事肖風,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副校長陳晶瑩,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副校長顧曉敏,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所長助理、中國金融科技50人論壇首席經濟學家楊濤,上海富友金融服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兼董事長陳建,宜信副總裁、支付結算中心總經理劉恬敏,上海浦東發展銀行上海分行副行長李連全,上海交通大學高級金融學院副院長李峯,現代支付與互聯網金融研究中心主任、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教授、上海市支付清算協會副祕書長馬穎,螞蟻金服研究院研究總監馮佳琦,中國人民銀行上海總部金融服務一部副處長方軼強等領導嘉賓參加了本次論壇。

中國人民銀行上海總部金融服務一部支付結算處處長王瑾主持本次論壇。

活動中,上海市支付清算協會祕書長陳錫明和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副校長陳晶瑩作爲代表簽訂了上海市支付清算協會與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戰略合作協議。中國人民銀行上海總部副巡視員兼金融服務一部主任季家友,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院長唐海燕,上海市支付清算協會會長、中國工商銀行上海市分行行長顧國明,中國金融信息中心董事長葉國標,中國人民銀行支付結算司研究規劃處副處長高陽宗,上海市金融服務辦公室金融創新處處長許耀武,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互聯網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祕書長伍旭川共同見證協議的簽訂。

現代支付與金融科技:創新引領變革,風控尚須加強

上海市支付清算協會祕書長陳錫明、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副校長陳晶瑩簽訂戰略合作協議

致辭環節

現代支付與金融科技:創新引領變革,風控尚須加強

中國人民銀行上海總部副巡視員兼金融服務一部主任季家友

中國人民銀行上海總部副巡視員兼金融服務一部主任季家友講到,當今,基於互聯網技術的傳統金融業務普遍從線下向線上遷移,這種變化成爲中國金融科技進入新發展階段的顯著特徵。金融科技對中國金融業發展已產生十分重大的影響,它將金融活動中非常複雜的信息處理過程相互聚合,不斷將有限資源配置到更廣、更具前沿的生產和生活領域,既具有經濟性又有普惠性,既便捷又綠色。

季家友表示,金融科技對中國支付服務產業產生的革命性影響在於其同步且快速地推動了中國支付服務的全球化和個性化。

他認爲,需要深入研究金融科技發展對支付清算領域的影響,建立健全適合國情且與金融科技各發展階段相適應的監督機制,處理好安全與發展的關係。

他指出,人民銀行既是金融科技的運用者,又是金融科技的監管者。從運用者角色看,由人民銀行搭建的支付清算基礎設施即金融科技在批發支付領域的應用;從監管者角色看,金融科技在支付領域的應用一直屬於人民銀行的監管範疇,由於科學技術的快速進步,金融科技更新的步伐也不斷加快,監管難度也在不斷加大。

談到如何對金融科技創新建立看得到、管得住的有效監管機制,季家友認爲應當按照鼓勵創新、防範風險、趨利避害、健康發展的金融科技發展的整體思路,借鑑監管科技理念,切實強化金融科技行爲監管,統籌把握鼓勵創新,建立審慎監管和行爲監管並行互補,行政監管和自律監管有機結合,全面覆蓋金融科技創新可能產生的各項風險的監督機制。

現代支付與金融科技:創新引領變革,風控尚須加強

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校長唐海燕

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校長唐海燕提出,近年來金融科技在全球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關注,人工智能區塊鏈、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等一系列技術與金融深度融合,在支付清算借貸融資、財富管理、民生銀行、保險、交易結算等領域廣泛應用,已經成爲全球金融科技發展基本態勢。

唐海燕認爲,金融科技爲金融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給金融安全帶來新的挑戰,隨着新型金融規則不斷完善,良好的金融科技生態系統正在逐步地形成之中,今年5月份央行成立的金融科技委員會,推動我國金融科技健康有序發展、服務實體經濟、踐行普惠金融做好戰略規劃和政策指引。

他說,全國金融工作會議確認了下一步金融發展與改革的大方向,把金融服務實體、強化金融監管與協調、防範金融風險放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上,現在政府作爲金融科技發展的重要領域也面臨許多機遇和挑戰,如何進一步完善支付體系、基礎設施、加強監管是我們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同時,跨境支付已經成爲新的增長點。

唐海燕表示,上海立信會計作爲高校在人才培養、社會研究和服務當中突出的地位,進行了新的探索,新合併組建的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積極配合國家和地方社會發展戰略需求,通過推進政產學研用合作,推進金融科技的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通過與人行上海總部共建現代支付與互聯網金融研究中心,與企業共建共管金融科技學院,充分運用好高校上海科技金融研究院的智庫等舉措,努力打造金融科技領域高水平的和重要影響力的學術研究教育高地,社會服務平臺和人才培養基地。

現代支付與金融科技:創新引領變革,風控尚須加強

上海市支付清算協會會長、中國工商銀行上海市分行行長顧國明

上海市支付清算協會會長、中國工商銀行上海市分行行長顧國明分享了自己對金融科技的幾點看法。

一是金融與科技相互融合倒逼傳統金融行業的改革。我國金融與科技融合發展經歷了科技金融階段,互聯網金融的階段以及金融科技階段三個不同的階段,實現了金融組織形態的多樣化、在運行效果、運營成本、傳播介質、數據分析等多個維度,對傳統金融領域形成了衝擊,倒逼傳統金融行業的轉型和創新,推動金融服務移動化、營銷精準化、風險控制智能化等方面的核心,以滿足日益更新的金融行業發展需求。

二是金融科技深刻改變支付清算行業。一方面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的不斷突破,推進了支付服務更加智能、便捷、安全、支撐和引領金融科技時代支付清算行業的創新發展。另一方面在金融與科技融合過程當中,相關商業的模式同樣實現了創新,支付清算、資產轉化、風險管理和信息處理等功能相互融合,形成了新的場景,創造出了新的金融業態。

三是我國金融科技發展依然任重道遠。金融科技業面臨着數據分散、徵信體系不完善、法律法規缺失等方面的問題,也是金融科技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金融科技依託的大數據並沒有實現共享,數據行業並未實質性打破,對於大數據分析的科學性、有效性以及相應的監管形成了阻礙,國家層面徵信體系基礎設施建設的不足,使得國外許多先進的金融科技實踐無法在我國得以實現。

最後,顧國明指出,金融科技監管領域的相關法律法規缺失,金融科技企業在發展過程當中面臨極大的法律風險、政策風險,這些都不利於金融科技的長遠發展。

現代支付與金融科技:創新引領變革,風控尚須加強

中國金融信息中心董事長葉國標

中國金融信息中心葉國標董事長認爲,科技創新浪潮深刻地改變了人類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金融作爲經濟的核心,受科技變革的影響尤其深刻。什麼是金融?從某種角度講,金融就是信息和數據。誰掌握龐大海量的數據和信息,誰掌握先進強大的數據和信息的處理技木和能力,誰就佔領了競爭的制高點。

阿里、騰訊、百度、京東等原先都是互聯網公司,因爲擁有海量的數據庫、強大的數據處理能力、龐大的客戶羣體以及徵信能力、風控能力,以及長盛不衰的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的開發能力,助其以不可阻擋之勢向包括第三方支付、保險、資產管理等金融領域深度進軍,並贏得工農中建等國有大行的垂青,紛份開展戰略合作。

正如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要融合發展、轉型升級一樣,傳統金融機構和新興的金融科技企業也要融合發展、互相借力、互相支撐、實現共贏。中國在互聯網技術、電子商務以及金融科技領域人才輩出、引領創新創業的潮流。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剛剛閉幕,主基調是金融要服務實體經濟,要加強風險管控,要加強改革創新。一個沒有創新的國家是沒有希望的,金融處在經濟的高端和核心,不創新不改革也是沒有希望的。

中國金融信息中心是新華社直屬機構,是新華社和上海市人民政府戰略合作的成果,服務於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國家戰略,服務於新華社建設國際一流新型世界性通訊社的戰略目標。這是一個開放、服務、分享、共贏的多功能、國際化平臺。中國金融信息中心不僅是陸家嘴金融城的標誌性建築,更是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功能性平臺、資源性平臺和服務性平臺,本着立足上海、幅射長三角、服務全國、接軌世界的宗旨,我們致力於成爲產業與金融、科技與金融、上海與各地,以及各種要素和資源之間的橋樑和紐帶,盡力做好新華總社要求做的事,盡力做好地方政府希望做的事,盡力做好金融市場需要做的事,盡力做好自身功能定位和資源稟賦能夠做的事。

現代支付與金融科技:創新引領變革,風控尚須加強

中國人民銀行支付結算司研究規劃處副處長高陽宗

中國人民銀行支付結算司研究規劃處副處長高陽宗圍繞現代支付與金融科技這一主題分享了幾點自己的看法。

首先,他談了金融科技在支付領域的發展。金融科技是利用新技術驅動的金融工具、金融制度、金融政策與服務等的系統性、創新性的安排,通過形成新的商業模式、新的業務流程、新的產品應用對市場發展、金融穩定和金融監管產生重要的影響。金融科技在我國發展很快,特別是支付領域的金融科技業務不斷完善,得益於我國金融科技發展的天然土壤,一方面智能手機等移動通信設備廣泛普及,銀行卡和支付賬戶在我國有着廣泛應用。另一方面支付服務的市場結構有利於金融科技發展,支付機構在金融科技領域的創新活動反過來又帶動了傳統銀行業金融機構試用更多的新技術。

其次,他介紹了人民銀行的主要工作。在具體實踐中作爲我國支付體系的組織者、監督者和支付基礎設施的建設者和運營者,人民銀行遵循依法監管、適度監管、分類監管、協同監管、創新監管的原則,對支付業務發展實施監督管理。在適度監管中,央行以開放、包容的姿態觀察新技術應用、新支付業務開展,爲行業發展中新事物的發展預留一定空間,提升監管靈活性和適應性。

在金融科技帶來的積極影響和風險上,高陽宗認爲整體來看金融科技應用會進一步促進支付創新、提高支付效率。目前,大數據、雲計算等新技術應用活躍了零首付,改進了客戶體驗,人民銀行鼓勵創立“雲閃付”移動支付新品牌,在遵循標準的前提下開展條碼支付。金融科技應用還有利於防控支付風險,同時,金融科技在應用過程中不可避免出現新的變化,例如網絡安全、數據保護和客戶資源流失帶來的波動等等,這些變化對於金融穩定有負面影響,需要跟進微觀實體監管和宏觀審慎管理,維護社會公衆的合法權益。

最後,高陽宗表示,推動金融科技的發展是人民銀行服務國家改革和戰略實施的重要舉措,推動金融科技在支付行業的廣泛應用是人民銀行作爲支付體系建設者的重要任務。央行將繼續大力推動金融科技在支付行業廣泛應用,更好地改善民生和服務實體經濟發展。

主旨演講

現代支付與金融科技:創新引領變革,風控尚須加強

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互聯網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祕書長伍旭川

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互聯網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祕書長伍旭川主要解讀了大數據商業化運用應注意哪些問題。

伍旭川首先描述了現在金融科技的定義和路徑。他說,傳統來看,互聯網金融、金融科技叫做業態金融,例如P2P,第三方支付,還有衆籌、互聯網保險基金等互聯網系統。真正的現代金融科技路徑有最初移動支付、手機銀行、ATM等表現形式。從發展模式進行歸類消費金融、供應鏈金融、普惠金融、共享金融也是一種金融科技的路徑。

針對大數據,伍旭川認爲目前比較權威的定義來自於第一是技術性概念,第二是非技術性概念。國務院印發促進大數據應用通知強調的是大數據挖掘、篩選、清洗等技術的過程和應用,非技術性的概念,強調的是資產,與石油、黃金、貨幣等密切相關。

同時,大數據商業化運用也有主要問題。第一,就是用戶個體權利被嚴重忽略,很多平臺對客戶的知情權同意權誤解,這是對用戶知情權、同意權的嚴重傷害。第二是用戶的同意權處於被動狀態,違反了大數據個人用戶的權利。第三,用戶的隱私面臨嚴峻挑戰,非法收集、過度分析和信息泄露比較嚴重。第四,地下交易不規範,很多的平臺在醫院裏買病人的醫療、健康等保險,泄露了個人隱私。市場呈現寡頭壟斷趨勢,獨佔獲得數據的控制權,一旦壟斷出了問題或者終止就會帶來一系列複雜的社會問題。

大數據商業化主體主要有四個,分別爲數據的提供者、收集者、控制者、還有監管部門、政府部門、中介機構。怎樣平衡主體之間和利益訴求,伍旭川認爲有三種,第一,人格利益、財產利益保持平衡,二是財產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之間、國家和社會之間要找到平衡,三是人格利益和公共利益找到平衡。

最後,伍旭川提出了幾點建議。第一,建立並完善大數據監管的法律體系。目前,監管在法律上嚴重滯後,需要進一步完善;第二,加強對訴主處理使用的規範和監管,保障大數據各個主體之間合法合理的權利;第三,加強人才培養和教育,人才培養和教育要提到議事日程上來,培養既懂科技又懂金融的複合型人才。

現代支付與金融科技:創新引領變革,風控尚須加強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所長助理、中國金融科技50人論壇首席經濟學家楊濤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長助理楊濤簡單分享了金融科技發展如何跟支付有效結合的看法。

他首先引用BCG的報告看新技術給金融帶來什麼影響。一是在新技術的驅動下帶來了全新的金融供給模式,新技術影響到了金融要素即機構、產品、市場、制度等。另外從需求層面,影響到了資源的配置、包括投資融資、支付清算、風險管理、信息管理等。在對金融科技明確了之後,根據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楊濤指出了一些金融科技藍海。第一,金融科技不能成爲系統性風險積累的來源,任何金融創新帶來收益必定帶來高風險,但目前金融創新會遭遇更加嚴格的監管環境。第二,金融科技可以更多用於風險防範、金融安全設計方面,無論是政府做、行業做還是第三方外包來做都是巨大的藍海。第三,金融科技支持中小金融機構,中小金融機構無論是利用新技術改善內部管理,還是更有效進行合作,推動金融後臺機制體系建設都需要金融科技的支持。最後,要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有三個方面,一個是戰略領域,二是薄弱領域,三是滿足公共與實體多元化需求。楊濤認爲下一階段金融科技發展當中,金融標準化建設是走向規範發展的前景。

針對金融科技標準化,楊濤認爲標準化既要有國標,包括技術標準和業務標準,也要有市場自下而上或者通過行業自律探索的標準化。明確了金融+科技可能產生的變化之後,支付正是金融體系當中最重要的基礎設施,新技術改變包括支付工具、交易的模式、清算結算的過程、支付中介和組織、支付賬戶體系、支付+等,這個影響是多元化的,有時候工具背後的影響真正帶來的深遠結果遠重於工具本身。

隨後,楊濤針對支付工具創新進行了詳細闡述。支付工具創新從本質上有共同的特徵,就是圍繞支付安全,利用各種網絡虛擬技術,開發擺脫傳統有形身份、資金載體約束的新技術,爭取實現新的消費便捷與安全的平衡。一是非現金支付包括票據、銀行卡和其他的結算業務,目前互聯網支付是主要的業務背景,其他是銀行卡,最後是移動支付,銀行業金融機構仍然是非現金支付裏面最主要的渠道,互聯網移動支付帶來的巨大沖擊主要在第三方支付之外的客戶信息、客戶粘性、客戶的價值。以此來看,在金融科技創新當中,依託於支付端的創新是最核心的基礎。

在新技術衝擊環境下,楊濤認爲未來的監管和政策重心有以下幾點,一是平衡,即關注效率和安全的平衡。二是國際與本土共贏,國際更多和國外接軌,按照國際化改造支付體系,本土的價值需要創新監管方式,短期整治和長效機制和頂層設計結合。三是充分發揮自律機制的作用,要統籌安排,建設多層次新興市場,優化供給和需求,處理好有效和垂直,國有化和民營化的關係。四是推動支付行業向紮實的金融科技驅動,三路並進完善金融效率的保護機制。

現代支付與金融科技:創新引領變革,風控尚須加強

中國萬向控股有限公司副董事長兼執行董事肖風

中國萬向控股有限公司副董事長兼執行董事肖風表示,中國萬向控股有限公司成立的萬向區塊鏈實驗室是國內首家專注於區塊鏈技術的非盈利性前沿研究機構,聚集了全球範圍內的相關領域專家,推動了區塊鏈技術服務於社會經濟的進步發展。2017年6月底餘額寶天弘貨幣基金達到1.4萬億,成爲中國第五大零售金融體系,全球最大的貨幣市場基金也在中國誕生。

他說,金融科技開始在傳統金融體系的資金端展現出了強大的競爭力,金融場景化新的優勢在資金端開始顯現。

肖風預計在目前中國宏觀經濟狀態下,貨幣市場基金總量還會繼續增長且會通過餘額寶這樣的場景化工具在資金端更方便、更低成本、更大規模地收集資金,在資產的轉換過程中得到更大的好處。需要注意的是作爲最便宜的資金來源,居民儲蓄存款是銀行的核心業務之一,但14000億元從居民存款形態轉變成機構基金的存款後,會對銀行很多行爲產生影響,這是今年以來金融科技帶來的行業的影響。

從幾年前開始如火如荼的互聯網金融已經從另外一端對傳統金融體系造成了很大的挑戰。中國前五大消費金融機構裏面只有一家銀行,即建行的消費金融。前十大消費金融機構只有三家銀行,即建行、工行的消費金融和招商銀行消費金融。從另外一個方面可以看到互聯網金融通過網貸、以前的金融資產交易中心等途徑直接銷售給個人,個人資產收集已經產生巨大影響。這個影響還在持續,可以預見的是在未來兩、三年間,新的金融科技技術將從公司金融、貿易金融的角度,繼續給傳統金融體系帶來巨大的影響。

最後肖風提出了四個需要關注的點。第一,資金端和資產端兩個方面現在開始面臨了金融科技帶來的挑戰。第二,金融場景化繼續深化。第三,金融服務響應速度藉助於互聯網、區塊鏈、人工智能、大數據,最終將變成秒級響應。第四,兩個資產和資金端的影響都開始進入拐點,金融科技對金融體系的影響已逐漸開始。

現代支付與金融科技:創新引領變革,風控尚須加強

上海銀行行長、副董事長、黨委副書記胡友聯

上海銀行行長、副董事長、黨委副書記胡友聯認爲,歷史上每一次科技的進步都會帶來金融的變革,尤其在當今的支付領域。接着,他從商業銀行的角度就現代支付的發展對商業銀行的影響、金融科技在支付領域的應用、商業銀行的應對三點闡述了自己的觀點。

他說,在互聯網時代,支付行業在央行的領導下,正在經歷深刻和快捷的變化。支付行業的發展在未來呈現以下趨勢,第一,支付迴歸本原。第二,平衡競爭機制。第三,兼顧效率與安全。第四,鼓勵規範化創新。

他說,儘管要面對來自監管的約束和市場的競爭壓力,但是隨着我國“一帶一路”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戰略推進,以及支付市場運作機制的作用,商業銀行仍然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

他認爲,可以看到如今越來越多的金融新科技投入到支付領域的應用,有些已經從監管層面推動建立了標準。在交易的發起端,在賬戶層面,央行建設了批量賬戶查詢功能以及可視識別,身份證識別、人臉識別功能和應用。在交易層面,掃碼臉面支付改變了傳統的支付認證模式,大大提升了小額便捷支付的頻率和效果。在交易處理端,硬件能力和軟件算法的提升促進了支付交易數據處理的效果和連續性。伴隨銀行系統性能提升,銀行面對交易的能力更高,客戶支付體驗更好。

在互聯網金融蓬勃發展的大環境下,商業銀行改善在線業務。爲推動客戶羣體從屬地化走向網絡化,金融產品從線下走向線上,業務處理從手工走向智能,銀行主要在下列幾個方面進行努力。

首先是支付生態鏈的建設,其次是使銀行的金融產品深入客戶需求,提升客戶體驗。然後是基於信息的對稱,銀行的風控能力明顯提升,再次是支付建設,最後,是支付大數據的應用。支付服務是最基礎的金融服務,在金融科技發展時代,在支付體系更加成熟的環境下,商業銀行必須以服務實體經濟、優化服務體驗爲出發點,與支付機構互通合作,通過優勢互補和資源共享實現共贏。

現代支付與金融科技:創新引領變革,風控尚須加強

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副校長顧曉敏

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副校長顧曉敏以教育工作者的視角,向大家介紹金融科技行業未來的發展與金融科技人才的培養。

談到蓬勃發展的金融科技產業的形成,顧曉敏指出學界專家把金融科技分爲四個階段,金融科技的1.0、2.0、3.0和4.0。1.0是簡單的金融IT結合;2.0是移動終端把數據、把客戶信息、資源整合起來,它的關鍵詞是移動終端和資源的整合;3.0大數據金融關鍵詞,就是金融科技大量的進入到資本市場;4.0是金融和科技的深度融合帶來的數字化的場景呈現。2016年是金融科技蝶變的年份,在這個年代裏金融科技新業態是推動中國金融業金融世界轉型的戰略選擇。

監管和發展是並存的,在進行監管的同時要促進發展。中國並不是金融強國,而是金融大國,就競爭能力而言與金融強國仍有一定差距。因此要進行國際的交流和合作,推動中國和世界上金融強國在金融科技方面、新金融方面站在同一起跑線上。

談到金融科技的發展趨勢,顧曉敏強調要推動中國金融產業實現彎道超車。其最後的發展方向,就是堅持普惠金融。中國金融產業的規模現在全球之首,龐大的人口基數、數字金融服務巨大的發展空間,以及中國的中產階級的迅速崛起,促使中國完成彎道超車,然而金融科技人才的極度短缺制約了金融科技產業的發展。

培養金融科技人才是世界上各個國家作爲金融產業競爭的焦點,培養跨學科複合型金融科技人才是當前金融科技市場的難點。目前中國的深圳、北京、上海、杭州等地已經開始行動,從引導基金孵化器人才引進、創新創業的大賽、研究院、產業聯盟等等,陸續推出了金融科技發展相關措施。從高校角度來說,目前國內的一些大學在碩士層面設立了互聯網金融、大數據金融方向,推進人才培養。顧曉敏表示,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努力探索跨學科、高素質的金融科技人才培養,先後成立上海科技金融研究院、現代支付與金融科技研究中心。同時她呼籲各位領導以及專家能夠給予相互的支持和合作。

圓桌對話:金融科技發展與現代支付創新安全

現代支付與金融科技:創新引領變革,風控尚須加強

現場圖片

現代支付與金融科技:創新引領變革,風控尚須加強

上海富友金融服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兼董事長陳建

上海富友金融服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兼董事陳建表示,第三方支付領域發展時間並不長,本質上就是從現金到非現金。第三方支付的第一個階段是卡基,卡基起步於2003年,在銀聯成立後發展迅速,變成智能化POS機。

2014年第三方支付出現了兩個重大的發展方向,一是新的NFC方案HCE方案往前發展,二是以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爲代表的二維碼支付。二維碼支付真正開啓了中國移動支付的時代,其發展速度遠超過NFC的支付模式。隨着它的進一步發展,其身份識別功能將使未來支付不需要卡基與帳基,帳戶不再是錢的代表,而是數字市場的代表。一旦證明身份,個人所代表的所有數字資產都可以用以支付。陳建相信數字支付的時代將很快到來。

現代支付與金融科技:創新引領變革,風控尚須加強

宜信副總裁、支付結算中心總經理劉恬敏

宜信副總裁、支付結算中心總經理劉恬敏表示,宜信是綜合化的金融科技公司,其中包含了金融、財富管理、金融科技三大板塊。他認爲,對任何一家公司或者對中國的金融行業來說,支付是最基礎的設施。大到國民經濟,小到一家公司的運作,支付資金流關係到公司的成功與失敗。

在提高客戶的體驗方面,他說,在風控層面金融科技的應用可以創造出急速貸模式,在急速貸模式後面又包括長端和後端數據的應用,這些綜合下來從而提高客戶的體驗。

就風險管控方面,他說,在風險可控的基礎上可以嘗試新的技術,但是從總的角度來說金融的本質還是風險,要對風險管控方面進行全方位的計劃。

現代支付與金融科技:創新引領變革,風控尚須加強

上海浦東發展銀行上海分行副行長李連全

上海浦東發展銀行上海分行副行長李連全表示,金融科技與商業銀行的特徵與影響有以下四點。

第一是商業銀行線上線下的融合比以前加強了,原因是銀行以前從線下起家,第三方支付公司從線上起家,但是經過這幾年金融科技不斷推進,線上的交易規模與移動優勢不斷凸顯。第二是在銀行的各個網點金融科技的廣泛應用,例如上海分行的數據用身份證開卡的智能設備替代率達到97%,在交易簽約過程中,80%的人在自助設備上做,金融科技的確改變了客戶的行爲。第三是社會已經呈非線性化趨勢。第四是金融學院培養人才方向要轉變。

就支付風險問題,他認爲,防範金融科技創新所帶來的風險是非常重要的。現在用新的技術來控制技術風險是一條好的途徑。

現代支付與金融科技:創新引領變革,風控尚須加強

上海交通大學高級金融學院副院長李峯

上海交通大學高級金融學院副院長李峯認爲,從現在金融科技的角度來說,支付如何變的更有效本質上取決於商業模式和基礎設施,例如區塊鏈概念影響了信息在所有交易金融系統裏面信息不對稱性的問題,又例如消費市場下區塊鏈使得交易各方當中的權益或者責任發生變化,導致支付體系功能性變化,所以在現代金融科技的背景下,支付要和商業模式與基礎設施互相促進。

對於支付風險問題,他認爲,第一,要建立智庫來研究這個問題,第二,在小範圍內做試點,從而把事情的機制搞清楚,第三,監管層要儘快展開基礎設施和標準化數據的實施。

現代支付與金融科技:創新引領變革,風控尚須加強

螞蟻金服研究院研究總監馮佳琦

螞蟻金服研究院研究總監馮佳琦認爲,金融科技過去很少聽到,是因爲千禧年之前科技發展緩慢,對金融促進作用小,相信十年後,金融科技這個詞也將很少聽到,因爲科技與金融深度結合是常態,對傳統金融、金融科技公司都是一樣的。金融+科技,這個趨勢只會加速,不會減速,大家都必須認識到這一點。

再看下支付,比較下Paypal、Worldpay、Square和Lendingclub、BOFI、Everbank,支付是發展最成熟、最被看好的金融科技行業,它是其他金融科技發展的前提,並且與我們日常生活結合最緊密,所以對支付領域的關注度高不止是中國,全球都一樣。

政府也重視支付健康發展,它能有效促進公衆消費,推動國家經濟發展,非現金支付工具每提升10%的使用比例,我們的GDP就會提升0.5%。

最後,我們非現金支付應用環境領先全球,很大程度上得益於政府在政策和基礎設施領域的佈局,這在其他國家都是不具備的條件。以歐盟爲例,出臺不久的《支付服務指令2》仍然在解決支付系統的去碎片化、互操作性問題,而這些在中國早就不是問題。

現代支付與金融科技:創新引領變革,風控尚須加強

中國人民銀行上海總部金融服務一部副處長方軼強

中國人民銀行上海總部金融服務一部副處長方軼強認爲,技術的創新對金融行業的發展已經發生了很大的影響,特別是對於支付行業的影響,甚至引領了支付行業的發展。

他認爲,金融的技術創新對金融的影響可以分爲四類,一是技術創新對於支付結算領域,二是對融資方面的影響,三是對於投資的影響,四是對於市場的通用設施方面的影響。

他表示,技術的創新對於支付業務最直接的表現在可以提高支付服務的效率,擴大支付服務的對象,降低支付服務的成本。

他說,移動支付在開放的環境當中運行,數據的信息的泄露數據保護比以前更加迫切。對於支付安全問題,他認爲,安全和效率在同樣的技術水平上需要把握一個原則,就是大額支付偏重安全,小額支付偏重便捷。

現代支付與金融科技:創新引領變革,風控尚須加強

現代支付與互聯網金融研究中心主任、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教授、上海市支付清算協會副祕書長馬穎主持圓桌論壇

現代支付與金融科技:創新引領變革,風控尚須加強

中國人民銀行上海總部金融服務一部支付結算處處長王瑾主持本次論壇

上海市支付清算協會祕書長陳錫明總結時表示,本次論壇我們邀請到了人民銀行上海總部、人民銀行支付結算司和上海市金融服務辦公室等領導參加會議,並見證了上海市支付清算協會與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這是協會繼今年4月份與中國人民大學金融科技與互聯網安全研究中心戰略合作以來在產學研聯合方面的又一項重要成果。

本次論壇達到了預期效果,取得了圓滿成功,是一場高層次、高水平的專業交流盛會,還對於中國現代支付與金融科技發展更好地完善我國現代支付體系具有重要啓示。

當前,金融業正在掀起一股金融科技的浪潮。隨着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移動互聯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蓬勃發展,金融業正在大步邁入金融科技時代。

支付清算體系作爲重要的金融基礎設施,也在金融科技的驅動下持續轉型升級,新產品新場景不斷湧現,新技術新業態推波助瀾。特別是近些年來,支付方式不斷推陳出新,從傳統的現金、票據、銀行卡支付走向現代的以PC端、移動端等爲代表的電子支付;與此同時,現代支付清算系統也實現了從分散到集中、從集中式架構到分佈式架構,從獨立運行向網絡互聯的轉變,形成了大額與零售支付協同發展、國內支付與國外支付統籌兼顧的新格局。

但在金融科技引領支付清算行業創新發展的同時,我們也應清醒地認識到行業快速發展過程中所存在的各類問題,因此,加強行業自律,防範支付風險,規範業務發展是我們今後工作的重中之重。

同時,在金融科技發展迅猛的大背景下,人才作爲金融科技的核心載體,對於金融科技的有效運行至關重要,因此通過聯合課題研究、聯合人才培養等合作方式,共同培養 “應用型、創新型、國際化”的金融科技人才隊伍非常必要,上海市支付清算協會與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的戰略合作也是基於此目的。

文字:周方鉑 實習生:趙晶瑩 傅澤聰 陳凌雲 宋丹睿

圖片/攝影:肖允

參與:柳小娟、陳漢

統籌:劉曉莉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