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是指以社會互助共濟方式籌集資金,對經評估達到一定護理需求等級的長期失能人員提供護理費用或護理服務的社會保險制度安排。自2016年6月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印發《關於開展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的指導意見》,決定在上海、齊齊哈爾、南通等15個地區開展長期護理保險試點工作以來,各試點地區結合本地實際,着手探索完善長期護理保險制度運作模式,取得了積極成效。筆者從社保經辦、資金籌集、護理服務、運營支持等四個維度,對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的運作模式進行深入分析,並對下一步完善我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作初步探討。

我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運作模式的四維度分析

各地區在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設計實踐中,形成了不同的社保經辦、資金籌集、保障服務和運營支持運作模式。

維度一是社保經辦。根據政府與商業保險公司在長期護理保險經辦中角色定位的差異,長期護理保險的社保經辦模式可以分爲兩種類型:一是政府主導模式。該模式下政府主導了長期護理保險服務提供的全過程。自2017年起,上海市在徐匯、普陀、金山3個區先行試點長護險制度。由市衛生計生部門負責評估標準制定,並會同人社、民政部門開展評估機構管理、評估員培訓、評估質量監管等。二是公私合作模式。按照其市場化的程度劃分,可以分爲以蘇州市爲代表的委託管理型和以北京市海淀區爲代表的風險保障型。2017年,蘇州市出臺了《關於開展長期護理保險試點的實施意見》,明確由各市區通過招標確定商業保險公司,由其承辦長期護理服務的失能評估、費用審覈、基金管理等,收取一定管理費,從而形成個人發起申請、商保機構負責具體經辦、社保經辦機構重在監管的工作格局。北京市則在2013年出臺了《關於加快推進養老服務業發展的意見》,明確通過政府補貼、個人繳費等形式,鼓勵居民投保長期護理保險產品,在投保人失能後,由專業護理機構提供長期護理服務。

維度二是資金籌集。按資金來源可以劃分爲兩種類型:一是單一籌資模式。比如,長春、青島、廣州、蘇州主要從職工或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基金中按一定比例劃撥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基金,同時政府給予一定的補助,單位和個人無需另行繳費。二是多元籌資模式。比如,承德、南通、齊齊哈爾等地的長期護理保險基金來源於醫療保險基金、財政補貼、單位、個人、福彩和相關捐助中的至少三種。按籌資標準可以劃分爲兩種類型:一種是按比例籌資。主要是上海、承德、荊門和成都等地。比如,承德市長期護理基金由個人負擔0.15%,政府負擔0.05%,醫療保險基金負擔0.2%。二是按定額籌資。主要是南通、上饒、安慶和石河子等地。比如,南通長期護理基金由個人繳納每人30元、醫保統籌基金籌集每人30元、政府補助每人40元。

維度三是保障服務。從保障人羣來看,各試點城市的長期護理保險方案均覆蓋了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參保者,個別試點城市還根據自身實際,擴大了參保對象範圍。比如,上海、青島、南通、石河子把保障範圍拓展到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的參保人。此外,各試點城市的保障對象均包括重度失能人員,其中有10個試點城市根據國際通用的巴氏量表(ADL),5個城市研究制定了本地化評估標準體系,並根據失能評估等級對失能對象提供差異化護理服務。從保障內容看,人社部印發的《關於開展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的指導意見》明確,長期護理保險制度“重點解決重度失能人員基本生活照料和與基本生活密切相關的醫療護理等所需費用”。這就基本界定了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的保障內容。在各試點城市長期護理保險的保障內容均包括醫療護理服務和生活護理服務兩個部分,並各有側重。從服務形式來看,可以分爲居家、社區和機構照護三種形式。所有試點城市的長期護理保險服務方案均提供機構照護,除長春、寧波外的其他試點城市還提供居家照護。還有城市採取現金待遇給付形式,比如,南通對於居家接受非協議照護機構服務的符合標準人羣提供每日15元的現金待遇。

維度四是運營支持。長期護理保險運營支持系統有三類建設主體:一是政府醫保部門主導建立。比如,蘇州市醫保局通過公開招標方式,委託第三方軟件公司開發了覆蓋長期護理服務主要流程的信息系統,爲各參與主體提供移動終端應用。二是商業保險公司自主研發。比如,太平養老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發了長期護理保險智能化管理系統,該系統融合了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人臉識別、深度學習等多種先進技術,提供失能申請、失能評定、服務管理、費用結算、稽覈巡查等服務功能,形成長護險制度運營管理閉環,獲得“2018年度上海金融創新獎”。三是政府企業共建。主要指政府醫保部門與商業保險公司各自承建部分系統模塊,通過系統對接完成全流程經辦管理。比如,無錫市醫保局開發了失能等級評估分級篩選系統,商業保險公司必須提供滿足長期護理保險經辦管理服務需要的信息化管理系統與無錫市失能等級評估分級篩選系統進行數據對接。

完善我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運作模式的政策建議

完善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的社保經辦模式。在試點過程中,我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基本形成了以北京市爲代表的市場化模式和以上海市爲代表的政府主導模式。歐美日先行國家的實踐證明,商業化長期護理保險雖然有助於緩解公共財政壓力,但個人負擔比例過高,導致中下等收入人羣對長期護理望而卻步。我國正處於深度老齡化的時期,基於這一基本國情,我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應走以社會化長期護理保險爲主,商業保險爲輔的發展道路。

完善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的資金籌集機制。毫無疑問,過度依賴醫保基金撥付是不可持續的,建立多渠道籌資機制是未來的發展方向。一是各方責任共擔。參保人、參保人所在單位、政府等相關各方共同承擔籌資責任,是歐美日先行國家的普遍做法。要按照權利義務對等原則,明確個人與單位的籌資標準,適當發揮財政補助在籌資中的激勵引導作用,形成多方責任共擔的籌集體系。二是社保商保銜接。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的具體運營有賴於商業保險的經營模式。要發揮商業保險公司的精算專業優勢,綜合籌資比例、人口預測、市域疾病譜變化等因素,爲長護基金籌資提供精算專業技術支持。三是動態調整籌資標準。要立足各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護理需求、護理服務成本、保障範圍和保障水平等因素,動態合理確定籌資標準。

完善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的護理服務體系。完善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的護理服務體系,要向三個方向發力:一是保障服務綜合化。當前,羣衆保險需求呈現綜合性、整合化的特徵。長期護理保險制度不能僅僅停留於提供事後的財務補償,還要提供覆蓋事前、事中和事後的綜合性健康管理服務,形成“預防+補償+康復”三位一體的綜合服務保障方案。二是服務資源一體化。要針對羣衆護理服務需求綜合化的發展趨向,有效整合醫療資源,藉助綜合醫院的專業優勢,通過開通急救通道、雙向轉診等,形成醫療服務資源和護理服務資源一體化的發展格局。三是護理服務層次化。要針對不同失能等級,建立多層次護理服務體系和護理質量評價體系,增強服務針對性,提高護理資源使用效率。

完善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發展的政策環境。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的建立離不開完善的政策環境。一是法律制度。國際經驗證明,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的快速發展,很大程度上依賴於本國社會保險法的推動。2010年我國對社會保險法進行了修訂,但尚未有涉及長期護理保險法律規範。待我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完成之後,應健全相關法律制度,在全國範圍內對護理保險的待遇支付、護理等級劃分等作統一規定。二是稅收制度。應借鑑先行國家經驗,通過制定出臺稅收優惠政策,吸引公衆購買長期護理保險。同時,給予開辦長期護理保險企業稅收優惠政策, 調動商業保險公司參與的積極性。

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是一項系統工程,除前述的四維度之外,還有許多學界和理論界關注的熱門話題,比如,長期護理保險應作爲獨立“第六險”還是附屬於醫療保險的問題,長期護理保險和醫療護理保險的責任劃分問題等。毋庸置疑的是,在我國人口結構快速老齡化和護理需求快速增長的大背景下,發展長期護理保險制度不僅要基於商業利益的考量,還要考慮公共利益和最基本的民生需求。所以,不管何種類型的制度設計,立足公共利益,着眼社會責任,應是健全我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運作模式的邏輯起點和根本歸宿。

(作者爲太平養老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辦公室(董事會辦公室)總經理、黨委辦公室主任、公司新聞發言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