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虹摄库尔斯克

  在近年中东战场上,经常可以看到自杀性汽车炸弹,连电影《红海行动》都有体现。自杀性特攻是一种灭绝人性、惨无人道的攻击方式。最初来自于日本在二战对美军的作战,是在日本军国主义走向末路时的变态思路。

  最初,日本发动了大量年轻人,简单培训后驾驶装满炸药的零式战斗机、97式鱼雷机、99式俯冲轰炸机等冲向敌舰,后来又发展为研制专用的“樱花”特攻弹,说白了就是在没有导弹导引头的年代让人坐在火箭发动机推动的“樱花弹”中冲向敌舰。

  图片:在四式重爆背部装上3吨重的“樱弹”。

  日本鼓吹的“特攻”作战是要能够一机换一舰,但是很快日本人发现自己的愚蠢。对于排水量上千上万吨的美军战舰,甚至是装甲防御超级变态的战列舰、航空母舰,这些小飞机、小“樱花弹”的装药根本不足以将其击沉,而且装满炸药的飞机机动性大幅下降,很多都在敌人舰载战斗机的拦截下被击落。

  变态的日本人不反思自己战术上的问题,而是想既然百来公斤的炸弹炸不沉敌舰,那么我就装上成吨的炸药去炸。于是,疯狂的日本科学家开始研制大炸弹!

  图片:日本将樱花自杀机放在靖国神社中,证明其是自杀性恐怖袭击的创始人!

  1944年5月,日本第三陆军航空技术研究所设立了特别研究小组,所长正木博开始捣鼓一种叫做“樱弹”的铝热剂炸弹。铝热剂是铝粉和难溶金属氧化物的混合物。常见铝热剂是铝粉和三氧化二铁粉末按一定比例(1:2.95)配成的呈粉红色的混合物,当用引燃剂点燃,反应猛烈进行,得到氧化铝和单质铁并放出大量的热,温度可到3000℃,能使生成的铁熔化。

  据称日本的铝热剂炸弹制作工艺是从德国手中获得的。最开始日本人搞的“樱弹”是1.6吨的,载机叫“卜号机”。后来这种铝热剂“樱弹”造到直径1.6米,重量2.9吨。这么大的家伙可不是零式战斗机这个级别携带了。

  图片:背部加装了“樱弹”的日本陆军四式重爆。

  日本陆军选择了Ki-67四式重爆机。所谓的四式重爆机就是四式重型轰炸机的意思,当然日本什么东西都要比号称的小一号,这种重爆机其实相当于当时各国的中型轰炸机,载弹量甚至远远不如美国的双发攻击机。不过这种飞机有个优点,就是飞得快、机动性好,日本人的要求是能够摆脱敌人战斗机的追击。

  图片:日本Ki-67四式重爆,外形与海军的一式陆攻很像。

  日本人说干就干,开始对四式重爆进行改装“樱弹”。你说你要是真的是拿架轰炸机装个大炸弹去轰炸美国航母,那也没有人会多说什么,但是日本人不是。

  日本不是将“樱弹”挂在飞机上,而是绑在飞机背部,也就是说飞机背着、驮着炸弹出击。这就注定了飞机难以将炸弹扔下去,而是名副其实的自杀机。为了确保撞击后“樱弹”爆炸成功,日本人还尝试在飞机的机鼻处装上了长长的引信探杆,后来这一设计取消。这种飞机被称为Ki-167“樱弹机”。

  图片:为了装“樱弹”,在背部重新设计了一个整流罩。

  为了装上这种大炸弹,四式重爆拆除了所有的武器,一些机身部分甚至用木板代替,以减轻机体重量。出击前,日本还装备用没有建造完工的云龙级航空母舰“阿苏”号作为靶舰进行测试。经过日本人估算,这样的自杀机一旦爆炸,威力将波及到前方3公里、后方300米的舰船,使其陷入一片火海。

  图片:装1.6吨“樱弹”的最初ト号机,后来发展为装2.9吨“樱弹”,注意机鼻的触发引信探杆。

  1945年4月完成的“樱弹机”在冲绳战役期间被投入使用,为数不多的“樱弹机”怀揣着“皇国兴废在此一战”的军国主义魔咒,向美国航母飞去。可悲的是,背着3吨炸弹的“樱弹机”根本没有机会看到美国舰队的影子,就被巡逻的战斗机一一击落。

  而美国人甚至都不知道日本有着这样奇葩的武器,就像是日常猎火鸡一样将背上长着鼓包的“樱弹机”揍下海!结束了“樱弹”短暂的生命!

  图片:“樱弹机”为数不多的历史照片,注意机身上部的鼓包。

  图片:被美国击落的一式陆攻,“樱弹机”的下场也如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