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虹攝庫爾斯克

  在近年中東戰場上,經常可以看到自殺性汽車炸彈,連電影《紅海行動》都有體現。自殺性特攻是一種滅絕人性、慘無人道的攻擊方式。最初來自於日本在二戰對美軍的作戰,是在日本軍國主義走向末路時的變態思路。

  最初,日本發動了大量年輕人,簡單培訓後駕駛裝滿炸藥的零式戰鬥機、97式魚雷機、99式俯衝轟炸機等衝向敵艦,後來又發展爲研製專用的“櫻花”特攻彈,說白了就是在沒有導彈導引頭的年代讓人坐在火箭發動機推動的“櫻花彈”中衝向敵艦。

  圖片:在四式重爆背部裝上3噸重的“櫻彈”。

  日本鼓吹的“特攻”作戰是要能夠一機換一艦,但是很快日本人發現自己的愚蠢。對於排水量上千上萬噸的美軍戰艦,甚至是裝甲防禦超級變態的戰列艦、航空母艦,這些小飛機、小“櫻花彈”的裝藥根本不足以將其擊沉,而且裝滿炸藥的飛機機動性大幅下降,很多都在敵人艦載戰鬥機的攔截下被擊落。

  變態的日本人不反思自己戰術上的問題,而是想既然百來公斤的炸彈炸不沉敵艦,那麼我就裝上成噸的炸藥去炸。於是,瘋狂的日本科學家開始研製大炸彈!

  圖片:日本將櫻花自殺機放在靖國神社中,證明其是自殺性恐怖襲擊的創始人!

  1944年5月,日本第三陸軍航空技術研究所設立了特別研究小組,所長正木博開始搗鼓一種叫做“櫻彈”的鋁熱劑炸彈。鋁熱劑是鋁粉和難溶金屬氧化物的混合物。常見鋁熱劑是鋁粉和三氧化二鐵粉末按一定比例(1:2.95)配成的呈粉紅色的混合物,當用引燃劑點燃,反應猛烈進行,得到氧化鋁和單質鐵並放出大量的熱,溫度可到3000℃,能使生成的鐵熔化。

  據稱日本的鋁熱劑炸彈製作工藝是從德國手中獲得的。最開始日本人搞的“櫻彈”是1.6噸的,載機叫“卜號機”。後來這種鋁熱劑“櫻彈”造到直徑1.6米,重量2.9噸。這麼大的傢伙可不是零式戰鬥機這個級別攜帶了。

  圖片:背部加裝了“櫻彈”的日本陸軍四式重爆。

  日本陸軍選擇了Ki-67四式重爆機。所謂的四式重爆機就是四式重型轟炸機的意思,當然日本什麼東西都要比號稱的小一號,這種重爆機其實相當於當時各國的中型轟炸機,載彈量甚至遠遠不如美國的雙發攻擊機。不過這種飛機有個優點,就是飛得快、機動性好,日本人的要求是能夠擺脫敵人戰鬥機的追擊。

  圖片:日本Ki-67四式重爆,外形與海軍的一式陸攻很像。

  日本人說幹就幹,開始對四式重爆進行改裝“櫻彈”。你說你要是真的是拿架轟炸機裝個大炸彈去轟炸美國航母,那也沒有人會多說什麼,但是日本人不是。

  日本不是將“櫻彈”掛在飛機上,而是綁在飛機背部,也就是說飛機揹着、馱着炸彈出擊。這就註定了飛機難以將炸彈扔下去,而是名副其實的自殺機。爲了確保撞擊後“櫻彈”爆炸成功,日本人還嘗試在飛機的機鼻處裝上了長長的引信探杆,後來這一設計取消。這種飛機被稱爲Ki-167“櫻彈機”。

  圖片:爲了裝“櫻彈”,在背部重新設計了一個整流罩。

  爲了裝上這種大炸彈,四式重爆拆除了所有的武器,一些機身部分甚至用木板代替,以減輕機體重量。出擊前,日本還裝備用沒有建造完工的雲龍級航空母艦“阿蘇”號作爲靶艦進行測試。經過日本人估算,這樣的自殺機一旦爆炸,威力將波及到前方3公里、後方300米的艦船,使其陷入一片火海。

  圖片:裝1.6噸“櫻彈”的最初ト號機,後來發展爲裝2.9噸“櫻彈”,注意機鼻的觸發引信探杆。

  1945年4月完成的“櫻彈機”在沖繩戰役期間被投入使用,爲數不多的“櫻彈機”懷揣着“皇國興廢在此一戰”的軍國主義魔咒,向美國航母飛去。可悲的是,揹着3噸炸彈的“櫻彈機”根本沒有機會看到美國艦隊的影子,就被巡邏的戰鬥機一一擊落。

  而美國人甚至都不知道日本有着這樣奇葩的武器,就像是日常獵火雞一樣將背上長着鼓包的“櫻彈機”揍下海!結束了“櫻彈”短暫的生命!

  圖片:“櫻彈機”爲數不多的歷史照片,注意機身上部的鼓包。

  圖片:被美國擊落的一式陸攻,“櫻彈機”的下場也如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