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降水+大風+雷暴”

降雨接連不斷,謹防強對流天氣!

收到雷雨天氣到來的消息

小編默默回家收起了晾曬的衣服

雖然已經做好了迎接雷雨天氣的準備

可是……哎

雷雨天能打手機嗎?

上網和打座機可以嗎?

金屬傘柄的傘容易遭到雷擊?

電器一定要關嗎?

不瞭解的,快看看!

1

雷電的產生

空中的塵埃、冰晶等物質在雲層中翻滾運動的時候,經過一些複雜過程,使這些物質分別帶上了正電荷與負電荷。地面的凸出物、金屬等會被感應出正電荷,隨着電場的逐步增強,雷雲向下形成下行先導,地面的物體形成向上迴流,二者相遇即形成對地放電。這就容易造成雷電災害。

2

雷電的主要特點

衝擊電流大、時間短、雷電流變化梯度大、衝擊電壓高:強大的電流產生的交變磁場,其感應電壓可高達上億伏。

3

雷電造成的破壞

當雷電直接擊在建築物上,強大的雷電流使建(構)築物水份受熱汽化膨脹,從而產生很大的機械力,導致建築物燃燒或爆炸。另外,當雷電擊中接閃器,電流沿引下線向大地瀉放時,這時對地電位升高,有可能向臨近的物體跳擊,稱爲雷電“反擊”,從而造成火災或人身傷亡。而感應到正在聯機的導線上就會對設備產生強烈的破壞性。當雷電接近架空管線時,高壓衝擊波會沿架空管線侵入室內,造成高電流引入,這樣可能引起設備損壞或人身傷亡事故。如果附近有可燃物,容易釀成火災。

鏈接——春雷何以震天地?

人們常說“春雷聲聲震天地”。可不,它通常在夜深人靜的時候,當閃電劃破天空後,緊隨便發出震天動地的巨響,接着或是一陣急雨。

爲什麼春雷會是這般暴呢?原來,太陽的直射點在冬至後,就從赤道的南迴歸線向赤道移來,到了春分節後,又由赤道向北迴歸線移來了。這樣,南方海洋的暖溼空氣明顯增強,從不同的高度向北方行進,但原來控制我國大陸的冷氣團,又不甘示弱,還會負隅頑抗,這樣暖冷空氣相互對峙,產生鋒面,暖空氣密度小重量輕就抬升,冷空氣密度大重就下沉,引起強烈的空氣垂直上下對流,當暖溼空氣上升到一定高度時就會形成垂直向上的積雨雲,雲中強烈的電場使正負電荷發生碰撞而放電,驟然產生電光與巨響。同時,由於從上年進入深秋與冬季後,久違的雷電一旦重生,人們往往會感到出其不意,加之不像夏季在午後與傍晚,而常在夜深人靜的時刻,即使與之能量相似的雷聲,從人們的心理上也會感到更響。

既然春雷的發生不僅與氣溫回升有關,也與冷空氣反攻有關,像春季天氣諺語所說,“南風起衝,北風來送”,而雷電往往產生在急性冷鋒到來時。當然,正由於愈暖的空氣其水汽含量愈多,這樣產生數千米厚度的積雨雲就更容易,春雷有了這些主要的物質基礎,其能量就大,釋放出來就會一鳴驚人。

然而,春雷作爲一種自然現象,並不是爲了表明自己的威力,但在客觀上可起到告誡人們加強自身安全防護。人們應該加強自我防護意識,在遇到雷雨天氣時,應儘量留在室內,關好門窗。在室外工作的人員也應及時進入建築物內。在雷雨天儘量不打電話,不收看電視,不操作微機,以防雷電磁脈衝、雷電波侵入,造成人身傷害。已在外行走者應儘量降低自己高度,不可把易導電的金屬物體扛在肩上,高於頭頂,這樣會增加雷擊機會。在外切不可大步奔跑,以縮小跨步電壓。躲雨也應在裝設避雷針的建築物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