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發病原因

氣溫高、溼度大是甲癬發生的重要條件,通風良好的地區比密閉、悶溼的地區發病率低。喜歡赤腳者感染率也較低。另外,甲癬的感染與公用鞋襪等有密切關係,當正常指甲接觸患者鞋襪時,其上可能有大量真菌孢子,長期捂腳後產生適宜溫度溼度,易造成真菌繁殖、感染。此外,修甲、甲外傷等易破壞甲屏障的因素也促進甲癬的發生。老年人、糖尿病、高血壓等肢端循環差者,以及長期服用免疫抑制劑等免疫較差的患者,也比較容易感染甲癬。

2

臨牀表現

甲癬常由指(趾)甲遊離緣或側緣向甲根發展,病甲逐漸變暗淡,無光澤,色彩呈灰白色或棕色,且高低不平或呈畸形,易折斷,指甲邊緣不平,嚴重時部分甲板與甲牀分離,嚴重影響美觀和甲的功能。臨牀上可分以下類型:

a.甲下型甲癬:常從甲板兩側或末端開始,多先有輕度甲溝炎,後來逐漸變成慢性或漸趨消退。甲溝炎可引起甲面有凹點或溝紋,持續不變或漸累及甲根。一旦甲板被感染,即可形成裂紋、變脆或增厚,呈棕色或黑色。本型常見。因甲下角蛋白及碎屑沉積,致甲變鬆及甲渾濁肥厚。

b.真菌性白甲(淺表性白色甲癬):初起爲甲板表面發生一個小的渾濁區,開始常呈點狀,外形不規則,可以僅有一點活有多個小點,可逐漸波及全甲板,致甲面變軟。一般無甲溝炎,常於甲牀皺襞皮膚處見有脫屑。

C.除以上兩種外,白念珠菌引起的甲感染:多見於家庭主婦、炊事員及經常接觸水的人。多合併甲溝炎,起於兩側甲皺襞,可有皮膚紅腫、積膿、壓痛。附近的甲變爲暗色,高起,並於其下的甲牀分離,其後整個甲板波及。

3

主要影響

甲癬造成甲變形、變色、變厚,十分美觀,患者在社交中常常產生無法擺脫的窘迫感和受挫折感。此外甲癬易引發嵌甲、甲溝炎、甲牀炎、手指膿皮病等併發症,或者其他部位的真菌感染,如體癬、股癬等,嚴重時甚至可引發全身感染,影響患者健康。甲癬患者很容易成爲真菌病的傳染源,嚴重時還會傳染給家人和朋友。

4

治療誤區

很多患者甲感染後常常求助於市面廣告或美甲,不及時醫院就醫接受正規治療。部分患者認爲拔掉病甲,就可以長出新的健康的指甲,殊不知拔掉壞的指甲只能清除掉指甲上面的真菌,甲牀上的真菌並沒有殺死長出來的仍然會是病甲。我們在臨牀上經常會碰到不正規治療而耽誤病情的。拔甲後配合藥物治療是非常必要的。

5

正規的診療方法

真菌鏡檢或真菌培養查得真菌有利於甲癬的診斷,顯微鏡常可見真菌菌絲或孢子。

甲癬的預防首先是積極防治常見的足癬、體癬等,勤換鞋襪避免悶溼,不公用拖鞋等。

甲癬的治療形式主要包括外用藥治療、口服藥治療、或口服及外用藥聯合治療。因外用藥物很難滲透甲板,殺死甲牀上的真菌,口服藥物治療是目前治療甲癬的主導,隨着新藥的不斷開發和利用,以前常用的抗真菌藥灰黃黴素和酮康唑因副作用大,現逐漸被新的藥物替代。

新型抗真菌藥物的代表有特比萘芬、伊曲康唑和氟康唑等等,甲癬的治療現狀得到很大的提高,治癒率可以達到80%左右,不良反應的發生率和嚴重性也顯著下降,療程亦明顯縮短。特比萘芬和伊曲康唑在臨牀上最常用的口服藥物,常用療法爲每日口服特比萘芬片250mg,連服6~12周;或者伊曲康唑400mg/天,連服7天,休息21天爲一療程,持續3~4個療程。有些患者常擔心服藥會影響肝臟,其實這些擔心是多餘的,只要自己沒有肝病,並在醫生指導下用藥,這些口服藥通常是很安全的。

常用外用的藥物有:環吡酮甲塗劑、冰醋酸、水楊酸、尿素軟膏、阿莫羅芬甲塗劑等。外用藥物可用於輔助治療,與口服藥聯合應用有很多優勢,可以內外夾攻,相輔相成,把治療效果提到更高的水平。對於面積小、病損淺表者,或患者對服用抗真菌藥有禁忌者或者患者有肝病史不願意接受口服治療者,外用藥是治療的主要方式,但複發率高。對於病甲較厚者,過厚的指甲會影響新甲長出,除了上述藥物治療外,配合拔甲療效更佳。

此外,近年發現激光可以有效抑制真菌的增生,長脈寬Nd:YAG激光爲甲真菌病的治療提供了一種新選擇。

6

影響甲癬預後的因素

影響甲癬預後的因素很多,其中患者依從性及治療的規律性極爲重要,抗真菌藥物必須達到一定的療程才能徹底殺死病甲的真菌,防止復發。另外甲的局部因素,如感染的程度、病甲的厚度、廣泛甲剝離、甲下索條狀損害、甲的生長速度等都對預後有重要影響。患者全身狀態及疾病也會影響甲癬預後,如糖尿病患者及局部血液循環差的患者治療效果可能欠佳。有研究表明遺傳因素在甲癬反覆感染的患者中有很大的作用。另外患者服用的其他藥物可能會對抗真菌藥物療效產生影響,這需要我們臨牀醫生的綜合判斷。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