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谦德庄彼时虽有丑陋的一面,但也在一定程度促进了各类通俗文艺的发展,因为人多,那时的谦德庄就已经开始形成江湖艺人的聚集地,除了撂地演出外,那时仅李家小房子一带的书场就有五六家,早中晚轮番演,天津叫得上号的老艺人几乎都曾在谦德庄演出过。民国时期谦德庄地图。

拾毛褴的背大筐,一背背到谦德庄,

谦德庄,万德里,扎小辫儿的不讲理。

谦德庄,在天津无人不知,作为早年间可与南市拼一把的“杂霸地”,谦德庄是天津较大的平民聚集地,同时也是天津市井文化底蕴最为深厚的地区之一。

所以大城市中的小人物们,最平凡、最生动的生活曾经也一直在这里真实地上演着……

谦德庄在旧时被称为“开洼”,这地界除了臭沟就是坟地。您看谦德庄早年北部带“义园”的地名,就是解放前的义地,原来的谦德庄小学、谦德庄中学是原浙江义地;谦德庄卫生院、百花电影院(战斗影院)到绍兴道,是江苏义地。

浙江义园旧貌

沿着永安道往西,以前还有个海口公园,情况差不多,老天津卫应该对此有一定了解,文章里就不细说了。而永安道早年就是个看坟人常走的小毛毛道,所以永安道名字的由来就与早年周边的特殊环境有关。

民国时期谦德庄地图

1917年,直隶(今河北省)南部发大水,波及到了天津南乡一带(南乡泛指今人民公园以南)。

文安、静海等地的大批灾民逃难到天津。早年附近的小刘庄地势比较高,灾民就先在那搭起窝棚,落下了脚。

之后红十字出头赈灾,每户发了一块银元、一袋白面,老百姓这才算没饿死。万幸啊,那年郭美美要是在,就没有今天的谦德庄了。

1917年大水后的灾民

翌年春天,灾民们陆续还乡,还有少数就地谋生,当时的津门豪富李荩臣(李善人)在他家的私人花园(荣园,俗称“李善人花园”,今人民公园)西北角盖了200多间土坯房,租给灾民居住,有的灾民租不起,就自己用毛竹和木片搭建简单窝棚。这一片地方,后取名为“李家小房子”(老谦德庄人管这里叫“义园前窝铺”)。

说是善人,其实用今天的话说就是“炒作”出来的。开个粥厂,找几个艺人编个小曲,唱些日子就传开了。西楼的西苑公园内里有个“怀翁亭”,就是为了纪念五村农民反霸斗争而修建的,反的那个“霸”,就是李荩臣。

嘛善人,甭当真。

五村农民反霸斗争遗址

李善人他们家的地界,就在今天的汕头路东侧。汕头路西边,是法国教会“崇德堂”的教产,崇德堂当时也盖房出租牟利,自打两家开始盖房,这片地区就开始逐渐形成人气,这便是早期谦德庄的雏形。

随着谦德庄地区人口增多,大量的房主也跑这买地盖房收租子,附近西楼等地的流氓也看中了此地,纠集一帮地痞来谦德庄把持地面,由此也孵化出一批地头蛇,只要是开店设铺的,地头蛇都要掺和一手,从中渔利。

于此同时,妓院、烟馆、高利贷也开始遍布谦德庄,再加上地痞流氓的欺压,谦德庄一时间成为天津有名的杂霸地。当年曾流传着一句顺口溜叫“谦德庄逛一逛,刨去吃喝全是当。”您就说乱成嘛样吧。

谦德庄旧貌

而关于“谦德庄”之名的由来,就有种说法和当地的地痞有关:

话说当时谦德庄有一对儿哥俩叫李珍(这哥们当时就被李善人收买过)、李玉,是当地的大地痞。

李珍串通了俩天主教徒,一个叫王谦富,一个叫李德宝,取得了崇德堂的六十九亩地产权,于是从王、李名中各取一字,组成“谦德”

后来我和某个朋友聊起这个话题时,他认为此说法纯属胡沁,他说:

“扯蛋,哪有取字取当间儿字的,取也取最后一个字,王谦富、李德宝,叫也得叫富宝庄啊,我还说是于谦、郭德纲各取一字,所以叫谦德庄呢!”

“得了得了,就听你的,又给德云社置产业了,我在这先替郭麒麟谢谢您了。”

这种说法大概率是坊间讹传,除此之外还有两种说法比较靠谱:

图源@王建华

第一种说法,是当时的德国租界离此地不远,出于对德国人的谦让,故名“谦德庄”。

再一说是由于崇德堂在此占地最多,当地的街长为了讨好教会,模仿崇德堂的名字,取名“谦德庄”。

谦德庄彼时虽有丑陋的一面,但也在一定程度促进了各类通俗文艺的发展,因为人多,那时的谦德庄就已经开始形成江湖艺人的聚集地,除了撂地演出外,那时仅李家小房子一带的书场就有五六家,早中晚轮番演,天津叫得上号的老艺人几乎都曾在谦德庄演出过。

艺人撂地演出

1949年天津解放后,政府取缔了旧社会的残渣余孽,谦德庄成为了真正具有天津市井文化味道的聚集地,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汕头路仍有许多娱乐场所,说书、唱戏、杂技、曲艺、摔跤……各种艺人眼花缭乱,汕头路路西,还曾有一个规模庞大的二手市场,俗称“破烂市儿”,这一带是谦德庄最热闹的地方。这里有固定门脸儿,有自由摊位,也有走街串巷“喝破烂儿”的,商业气氛十分浓烈。

图源@王建华

而且谦德庄地区关于人们日常生活的服务行业也无所不包,每天放学后,一头扎进小人书铺一定是很多人必做的事情,如果大人找不到孩子,十有八九就在小人书铺,那里堪比后来网吧对孩子的吸引程度

84年谦德庄地图

当年战斗影院(后来的百花影院)里播放的《英雄儿女》、《地道战》也在那个文化生活单调的时代里给人们提供了娱乐消遣的条件。

除此之外,像什么委托店,德胜居,宝兴池,箍筲的,打铁的,热水铺……每一个地方、没一个走街串巷的手艺人,也都承载着老谦德庄人永远忘不了的记忆。

群艺照相馆

谦德庄影院老观影票

当年的谦德庄热闹非凡,如今提起还会让人回味无穷,但是与此形成强烈反差的,却是老百姓们艰苦的居住条件

像元兴里那种典型的居住区,有的房子只有三四平米,胡同更是极度狭窄,据说有的人家有人过世,人都抬不出来,需要找人背出来才行,而“三级跳坑”这种天津老平房存在的普遍问题,在那里也都不算是大事,因为一下雨染化二厂流出来的污水都是带颜色,有毒没毒都不好说。好在政府对这里的改造也早于谦德庄的其他地区。

96天津河西谦德庄危陋平房改造拆迁纪念章

随着天津危改工程的开展,到了20世纪末,谦德庄地区的平房基本拆除完毕,取而代之的是新建的高层小区。但谦德庄却融入了后建成的小区名字当中,像安德里、新德里、盛德里等等……

今天谦德庄已焕然一新,而那些充满市井文化的故事却已深深印刻在在老谦德庄人的记忆深处了。

2018年最后的谦德庄平房

寒窑破瓦,冬冷夏热,蚊虫肆虐……

也许,当年的谦德庄给人们留下的印象并不都是美好的,但那年夏日的胡同里,和老街坊们拎着个破马扎、摇着把破蒲扇在路灯下聊天到深夜的场景却更是难忘

图源@王建红

曾经在永安道与保安街交口处的电杆上,挂着一块被俗称为“谦德庄大表”的电钟,可以算是谦德庄地区的地标,凡是来这里的人,都以大表为参照物指路,时间也以大表为准,这么说吧,就连搞对象都得约在大表下面见。

这只“谦德庄大表”后来在谦德庄老居民的要求下重建,如今仍伫立在汕头路与永安道交口。

但它的意义绝非只是为了看时间,更多的是一种记忆,一种永远化解不掉的“谦德庄情结”

内容由天津人(tianjinren88)综合整理,其他公众号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你离天津的距离,只差一个公众号

加入天津人自个儿的微信圈

阅读原文,太嚣张!天津新开了家网红酸菜鱼,每天限量99份,多了不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