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單位繫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

5月8日,南非舉行大選,大選將選出新的國家議會和地方議會,並最終決定新的總統人選。

這是南非自1994年結束種族隔離制度以來的第六次大選,此次大選正逢南非經濟持續低迷,政治和政黨矛盾上升,社會信心下降,以及國家發展方向迷失的關鍵時期。拉馬福薩能否通過大選重整南非非洲人國民大會(簡稱非國大)能否明確國家的改革和發展方向,備受期待。

非國大贏得大選並無懸念。根據南非選舉委員會的數據,南非註冊參加2019年大選的政黨數量達到了創紀錄的48個。但真正有影響力和較大選民基礎只有非國大、民主聯盟和經濟自由鬥士黨。

作爲具有107年曆史的老牌政黨,非國大自1994年以來一直是執政黨,在國內擁有雄厚的民衆基礎和堅定的支持。大選的焦點在於非國大將贏得多少選票。自1994年以來的五次大選,非國大的支持率一直在六成以上,1994、1999、2004、2009、2014五年分別爲62%、66%、70%、66%和61%。不過,在南非經濟低迷、社會矛盾加劇、青年失業率(58%)和貧困率(38%)都創下歷史新高的背景下,非國大得票率將大概率走低。

根據南非主要民意測驗機構今年4月的數據,非國大支持率最低只有49.5%,最高也只有56.9%。綜合而言,非國大的得票數將很有可能介於55%-60%之間。儘管如此,民主聯盟和經濟自由鬥士黨與非國大的差距依然非常大。

地方選舉極有可能成爲非國大影響力下降最直接的戰場。2016年的地方政府選舉中,非國大第一次失去了行政首都比勒陀利亞、立法首都開普敦、經濟首都約翰內斯堡,以及伊麗莎白港等傳統票倉。非國大在城市選民中的支持率下降已經是一個不爭的事實。這反映了南非中等收入階層對非國大不滿的上升。

2019年大選最大的看點是南非國家改革和發展方向能否得以明確。祖馬時期國家經濟的表現,以及祖馬貪腐醜聞給非國大的政治聲譽帶來了巨大打擊。非國大一度體現出銳意改革的決心,然而,這很快被以拉馬福薩爲代表的改革派與祖馬勢力爲一方的保守派之間的鬥爭、博弈和妥協所取代。

拉馬福薩主張通過大力改革和反腐,重新恢復非國大的聲譽。在國家經濟改革和發展上,拉馬福薩更傾向於推進包容性的經濟改革議程。然而,祖馬勢力則很大程度上成爲拉馬福薩改革議程的主要阻力。在土地分配、南非國家電力公司改革等重要政策上,拉馬福薩不得不向保守派妥協。

在這一背景下,2019年大選對重塑非國大將具有重要意義。在改革派看來,如果非國大能贏得比往屆更高的選票,將意味着拉馬福薩推動的改革議程在全國範圍內有更大的民意基礎。這將促使黨內天平向改革派一方傾斜。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南非經濟持續走低,隨之而來是政治激進主義、社會排外情緒的上升,和國際投資者信心的持續下降。國內外壓力意味着南非的結構性改革勢在必行。

通過大選獲得廣泛民衆支持,進而倒逼改革成爲拉馬福薩政府不多的政策選項。然而這一過程充滿挑戰。拉馬福薩執政15個月以來的改革嘗試幾無進展。

國內艱難的政治經濟改革使拉馬福薩政府,在提振南非經濟上的手段非常有限。吸引國際投資,加強與中國在內的經濟夥伴的關係,仍將是拉馬福薩政府對外政策的重點。然而,南非國內不斷上升的國有化、本土化、民族主義、排外主義和衝突暴力,持續影響着國際投資者的信心。這反過來又要求拉馬福薩政府必須堅定執行改革道路。在改革上,拉馬福薩政府與民主聯盟的政策主張趨於一致,而非國大內激進派的主張則更加接近經濟自由鬥士黨。這使得南非國內政治和發展道路選擇更加複雜。

這一現實再次表明,南非經濟改革的前提是政治改革,更準確地說是非國大的改革。如何推動黨內團結和共識,如何將改革主張上升爲政策行動,仍將是拉馬福薩及改革支持者鬥爭的重要目標。拉馬福薩的領導力、改革派的政治決心、改革的社會基礎將是改革推進的重要動力,也是彩虹之國的希望所在。

然而,這一目標不會因爲一場大選而實現,很大程度上,卻可能因爲一場大選而變得更加複雜和艱難。

文章來源:文匯報;國關國政外交學人微信公衆平臺編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