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787年,大清乾隆五十二年,八月十六日。一批造辦處的官員在大內太監的陪同下手拿量尺小心翼翼地走進樂壽堂。他們一邊丈量尺寸,一邊還在小聲討論着,看來是要擺放一件重要的物品。如此興師動衆,他們要擺放得究竟是什麼東西呢?

原來,這是一件來自新疆和田的密勒塔山的巨型玉石雕刻的《大禹治水圖玉山》,這件5000多公斤重的玉雕,直到今天仍被稱爲世界之最。

位於崑崙山脈的密勒塔山海拔近5000米,終年積雪,空氣稀薄,每年只有七八九三個月才能進山開採玉料,在當年極端原始的開採條件下,這件玉料從山上移至山下,最少需要兩三年的時間。開採已經很不容易,可是把重達五千多公斤的玉料運到萬里之外的北京,路上還要跨越千山萬水,這就更是一件極難完成的任務。這塊巨大的玉料又用了三年的時間纔來到紫禁城。

那塊玉料就是人們所稱的和田玉。巍峨險峻的崑崙山,海拔4、5000米的地方終年被皚皚白雪覆蓋,美麗的和田玉大部分就靜靜地埋藏在這裏。採自山上的大塊玉料和源自水中的珍貴籽玉,使這裏變成了聞名遐邇的寶地。

每年七、八月的時候,山洪爆發,把大量的山石帶到了白玉河的下游,其中的玉石經過年復一年的搬運、沖刷,最堅硬的部分倖存下來,留在了河牀的兩側,形狀與鵝卵石相似,表面十分光滑,這就是我們今天稱爲玉中極品的籽玉。

玉的開採和運輸由宮廷壟斷,最美的玉石也由皇家專享。

這張公元1767年,大清乾隆28年新疆地區的春季進貢清單,進單中詳細地記錄了當年新疆地區玉料進貢的數量、種類和重量。其中僅這一次,就有和田貢玉79塊,葉爾羌河貢玉95塊,總重量達五百多斤。

駐疆大臣每年春秋至少兩次將玉料運至京城,乾隆時,每年至少會有四千斤左右的玉石從和田送到京城,多時還能達到一萬多斤。充足的玉料使宮廷開始大規模地生產玉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