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網訊 3月18日,“青頭潛鴨保護國際研討會(International Workshop of the Baer's Pochard Conservation)”在北京林業大學召開。本次會議作爲“東亞-澳大利西亞遷飛路線夥伴關係”青頭潛鴨專家組的第一次正式會議,意義非凡。來自15個國家、地區以及多個國際保護組織的30餘位專家代表參加。

  青頭潛鴨是世界極危物種,全球數量不足1000只。爲支持青頭潛鴨保護工作的穩步推進,國家林業局保護司委託北京林業大學自然保護區學院牽頭負責我國的青頭潛鴨保護與監測工作。

  在開幕式上,黨委副書記全海指出,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生態文明建設的核心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野生動物保護正是建設生態文明的重要內容。他希望,學校大力支持和參與青頭潛鴨保護與管理的研究和實踐工作,師生要抓住這次難得機遇,爲促進青頭潛鴨保護以及我國野生動物保護事業發展做出貢獻。

  國家林業局野生動植物保護與自然保護區管理司蔡雅橋表示,我國是世界上鳥類種類最豐富的國家之一,現有鳥類1300餘種,爲了保護好鳥類資源,我國修改制定了《野生動物保護法》,並全面展開鳥類及其棲息地調查監測、科學研究、鳥類環志及相關國際合作。她指出,本次青頭潛鴨保護國際研討會的召開,標誌着我國在青頭潛鴨保護工作上取得了新成績,是我國鳥類保護重要的一步。

  本次會議是EAAFP青頭潛鴨專家組(BPTF)成立後的第一次國際研討會,也是“中國青頭潛鴨保護與監測工作組”的第一次盛會,對展示我國野生動物保護事業的成就,擴大瀕危鳥類保護工作的影響力和主導作用,具有重要意義。據“中國青頭潛鴨保護與監測工作組”主席丁長青教授介紹,本次會議將通過中外專家的交流和研討,集思廣益,編制《中國青頭潛鴨保護行動計劃》,將科學、可行的行動計劃儘快付諸實施。本次會議爲期四天,未來的三天內,全體專家代表將赴河北省衡水湖國際級自然保護區開展進一步的考察與研討。

  據悉,青頭潛鴨(Aythya baeri)分佈區域分散且狹小,種羣數量極其稀少,於2012年被IUCN紅色名錄列爲“極危物種”,其相關調查監測與保護工作受到國際社會的高度關注。我國河北省衡水湖是青頭潛鴨這一極危物種的重要棲息地,2017年3月調查記錄到青頭潛鴨308只,是青頭潛鴨這一極危物種在同一地點發現的最高紀錄。長期以來,國家林業局保護司大力支持“東亞—澳大拉西亞遷飛夥伴關係(East Asian – Australasian Flyway Partnership, EAAFP)”履約以及青頭潛鴨等世界極危鳥類的保護與監測工作。青頭潛鴨工作組(BPTF)是EAAFP下設的一個針對世界極危物種的專門工作組。受國家林業局保護司委託,組織成立了“中國青頭潛鴨保護與監測工作組”,我校自然保護區學院丁長青教授擔任工作組主席,主持《中國青頭潛鴨保護行動計劃》的編制和實踐工作。

[責任編輯:畢孝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