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二、白虎湯、白虎加人蔘湯治療鼻衄、齒衄及體虛證實的咽炎。其次,如調胃承氣湯、瀉心湯治急性化膿性疾病,旋覆代赭湯、半夏厚朴湯、甘麥大棗湯治癔性咽喉異感症、失音,酸棗仁湯、百合地黃湯、百合知母湯治乾燥性鼻、咽炎等,用來也比較滿意。

耳鼻喉科運用經方的點滴經驗

作者/幹祖望

一、桂枝湯與腎氣丸治療過敏性鼻炎

凡急性過敏性鼻炎,噴嚏頻作,清涕不斷,鼻塞失嗅,遇寒更甚,舌苔薄白,脈浮者;局部檢査:鼻黏膜蒼白,鼻甲水腫,有水樣分泌物。屬於肺經感受寒邪,失其調和,可用桂枝湯治療。桂枝湯功能溫肺祛邪,調和肺氣,用治此疾,效果確實。也可酌加蟬衣、徐長卿之類以加強脫敏能力,衛虛者尚可加黃芪。

慢性過敏性鼻炎,表現爲病程漫長,微寒微風即狂噴連綿,涕清如水;局部檢查則黏膜蒼白;鼻塞似有似無,嗅覺正常;全身症狀爲身寒怕冷,四肢不溫,大便溏薄,精神萎頓;舌苔薄,質不紅,脈來沉遲微弱。這是腎陽虛怯所致的過敏性鼻炎,取用腎氣丸治療,可獲佳效。

二、白虎湯、白虎加人蔘湯治療鼻衄、齒衄及體虛證實的咽炎

鼻衄,理當責之肺經,但陽明之脈挾鼻,故鼻也與陽明相關。因之衄血少者固宜清肺,而大衄則必須清瀉陽明。白虎湯清胃止衄,最爲理想。

齒衄從詞義上看,似屬牙齒出血而責之於腎。但實際上牙齒怎能出血,乃出之於齒齦,實屬陽明,故實證齒衄,白虎湯最宜。

咽屬胃,凡風溫化火或實熱所致的咽炎,白虎湯也爲常用方藥。如其體虛證實,咽紅口乾的乾燥性咽炎,則用白虎加人蔘湯。誠如《成方切用》所謂:“白虎解熱,人蔘生津。”

三、黃土湯治療慢性鼻衄

慢性鼻衄,屬脾不統血者,施予歸脾湯。但對長期衄血而血量不多,立特爾氏區完整無損,鼻黏膜蒼白;全身症狀有身凜少溫,腰痠,小便頻數,精神萎頓,甚至黎明泄瀉或浮腫,脈沉遲微弱,舌苔薄、質瘦而淡者,則以黃土湯最爲適合。方內之伏龍肝若缺而難覓,可用赤石脂代之。

四、麻杏石甘湯加減治急性喉炎、暴聾與慢性鼻竇炎

急性喉炎常可出現聲音嘶啞或陡然失聲,喉頭乾燥、灼熱、疼痛,伴以陣咳,甚至呼吸喘促。局部檢查則喉黏膜呈瀰漫性水腫充血,舌苔黃或黃膩,脈大數。全身症狀可有發熱、畏寒、疲倦、食慾不振、大便閉結等等。取用麻杏石甘湯,療效頗滿意。

此外更適用於白喉、某型急性喉阻塞等,不過用量必需加重。本方減去石膏,稱三拗湯,《金匱》“水氣病脈證”篇中有此方,但林億、高學山都認爲“後賢之所綴補”,用以治療暴聾耳閉,也頗有成效。如其配合吹張,則效果更好。

此外,慢性鼻竇炎在諸方藥失效時,用麻杏石甘加魚腥草、乾地龍,收效亦佳。

五、五苓散治中耳炎

凡急、慢性卡他性中耳炎、急性化膿性中耳炎炎症消失而膿性分泌物仍多者,可用此方治療。它具有利溼下行的作用,能促使分泌物減少以至消失。

六、葶藶大棗湯治長期鼻塞

本方專用於治療以鼻塞爲主症的慢性鼻炎。其適應症爲長期鼻塞,鼻甲肥大但收縮良好,形體壯實者。這類鼻塞的病機,一如《齊氏醫案》所謂:“世俗皆以爲肺寒,而解表通利辛溫之藥不效。殊不知肺經素有火邪,火鬱甚則喜得熱而惡見寒,故遇寒便塞,遇感便發也。治法宜以清肺降火爲主,而佐以通氣之劑”。

《景嶽全書》更謂:“大都常塞者多火,暴塞者多風寒”。而葶藶正是辛寒瀉肺藥。又張山雷謂:“葶藶子苦降辛散而性寒涼,故能破滯開結”。鼻子長期堵塞,即是“滯”“結”之謂。本方對於體虛之人應慎用。

七、豬膚湯治慢性咽炎、萎縮性鼻炎

筆者經常取用本方以治療慢性咽炎及萎縮性鼻炎,療效頗爲滿意。

方法是:取鮮豬皮約1斤,加水以武火煮熟後,轉用文火約5~6小時以上,使之稀爛如膠狀。如有小塊,可用手加以捏爛,再用篩子過濾。再加蜂蜜、大米粉各半斤,攪勻(在冬天,可在文火上攪拌),冷卻,瓷器收藏。

服法:每天晨昏兩次,每次1~2匙,開水衝化,一次飲服。

清朝王孟英《隨息居飲食譜》謂:“豬膚甘涼,清虛熱,治下利、心煩、咽痛。今醫罕用此藥矣!”爲了使古方不致湮沒,筆者正考慮在本院藥廠生產此藥,暫名“豬膚膏”,以供臨牀應用之需。

八、竹葉石膏湯治亞急性咽炎

亞急性咽炎,好發於素體陰虛之人。它的主要症狀,爲咽乾口燥,灼熱疼痛,伴以異物感或煙燻感,有些病例還有泛惡欲嘔現象。局檢則咽黏膜瀰漫性充血,甚至小血管擴張暴露,後壁淋巴濾泡增生、污紅,也有兩側束肥腫者。這是胃陰不足,胃火上炎所致,治用竹葉石膏湯最爲恰當,不過方中宜去半夏。此外,對複發性口腔炎、白塞綜合徵等,也有使用價值。

九、射干麻黃湯、甘草乾薑湯治失音

本方常用於嘶啞、失音症。只要沒有嚴重的外感和明顯的熱證,使用無妨。其中細辛與五味子可刪去不用。

在喉科失音中,不乏寒逼肺金,致言出無聲之例,醫學上稱爲暴喑。《靈樞▪憂恚無言》:“寒氣客於厭,則厭不能發,發不能下至,其開闔不至,故無音”者,即指此。甘草乾薑湯中,乾薑具有解寒溫中,流通氣道之功,配甘草以“入辛熱藥,溫散血中之結”(《得配本草》)入使陽氣得以宣和。發音本賴氣之鼓舞,內臟一溫,真氣一鼓,則聲音即能發生。

結語

以上所介紹的運用經方治療耳鼻咽喉科疾病的點滴經驗,僅是經過長期臨牀實踐而稍稍有些體會心得者。

其次,如調胃承氣湯、瀉心湯治急性化膿性疾病,旋覆代赭湯、半夏厚朴湯、甘麥大棗湯治癔性咽喉異感症、失音,酸棗仁湯、百合地黃湯、百合知母湯治乾燥性鼻、咽炎等,用來也比較滿意。

此外,還有些經方的運用,目前正在摸索經驗,例如慢性肥厚性喉炎,聲帶長期慢性充血、肥厚,室帶超越、甚至覆蓋於聲帶上面,披裂癡肥如槌,嘶啞,作脹不舒,病程成年累月,求愈無期者,現在正擬試用抵當湯與大黃䗪蟲丸治療。

筆者限於水平,錯誤之處,希同道們指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