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企业而言,数字化转型将是一个逐渐深入的过程,一般会经历初期通过IT治理实现数据的采集、沉积与分发,到中期的数据驱动业务的体系形成,再到最后数据驱动管理决策的实现。在整个转型过程中,企业管理者要时常对当前的转型程度进行评估,以确保转型的顺利推进,这里提供3个标准,帮助您快速把握。

■ 数字化投入

数字化转型中,企业的投入会逐渐经历一个由“实”向“虚”的转变过程,因此可以通过企业对于数字化投入的力度和方向来评估转型的程度。

通常在传统企业或者转型初期的企业中,大量的投入被用于购买 IT 硬件产品、系统的运维,随着转型的深入,会逐步从硬件的购买转向软件和服务的购买。最终的数字化阶段,企业的 IT 投入将以完全购买与企业业务发展最为密切的服务及解决方案为主,硬件变成以租代购。

在这里,对于许多信息化程度较低的中小企业而言,可以直接购买 PaaS 云平台和 SaaS 云应用,这样可以大幅降低前期硬件投入成本。

■ IT 架构

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IT 架构的演进一般遵循:传统 IT 架构→私有云或公有云→混合云→混合云平台+敏捷开发,根据企业 IT 架构的类型,大致可以评价企业 IT 架构所处的数字化转型阶段。

传统IT 架构一般指支持企业业务运营的一整套信息系统的架构,完整的IT架构应该包括:各业务应用系统,比如PDM、SCM、CRM等;各管理应用系统,比如OA、ERP、HR等;支持与运行上述各应用系统的中间件软件、数据库软件、操作系统等。

而新型 IT 基础架构以云架构为核心,提供丰富的连接能力和灵活的横向扩展能力。底层的软硬件基础设施通过云的形式进行组织部署,统一对外提供服务。云架构统一管理内部计算、存储和网络能力,优化基础设施利用效率,并且提供统一管理能力,提升管理效率。云架构提供丰富的接口,连接多样化的设备,提供输入输出能力,以便适应不同的应用。

■ 数据对业务的影响深度

最为精准的方法是通过数据对业务的影响深度来判断企业数字化转型程度。企业在转型初期,IT技术对业务的支持主要体现在数据采集与分发需求的满足,此时数据对于业务的价值较为有限,甚至有些企业内部会因为IT系统的安装、调试以及学习成本而产生运营效率下降的感觉。

随着转型的深入,技术将更多地渗透到业务流程变革与管理的方方面面,会通过业务定义、业务规范、规章制度等方面促使企业中形成数据驱动业务的体系,此时企业成员能够清晰地感知到数据对于业务效率的提升作用。

最终,当企业完成 IT 架构和业务双转型后,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数据孤岛已经消除,在这一阶段,数据将能贯穿整个产品周期,数据不仅会介入到战术层面,还会充分介入到战略层面,为企业提供顾客洞察、服务供给、数据决策、实验创新四大能力支撑,赋能团队快速创新和响应变化。企业也将真正成为数字化企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