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貓妹前些天寫過的四環生物嗎?

上市20多年,10次改名,17年虧損微利,多次扭虧爲盈,公司官網“意外”變不良網站,醫藥業務急於轉型爲農林業……


如果說四環生物足以顛覆大衆對資本市場問題企業的認知的話,那麼今天貓妹介紹的這家企業,恐怕又要刷新你的世界觀了……


一家四星級酒店,靠業績虛增順利上市,上市20年,經歷10次改名,19年虧損,每遇退市關卡,必能“逢凶化吉”、“力挽狂瀾”,被媒體親切地譽爲“保殼王”。


大東海A“叛逆”的成長之路


  1. 保殼王”基本檔案


姓名:大東海A


曾用名:大東海A->ST東海A->PT東海A->ST東海A->*ST東海A->S*ST東海->SST東海->ST東海A->大東海A->*ST東海A->大東海A


出生日期:1992年


籍貫:海南大東海


政治面貌:A股+B股民營上市企業


屬性:四星級酒店,擁有客房238間



  1. 上市不歸路


大東海A的公司全名是海南大東海旅遊中心股份有限公司,1992年成立,公司唯一的業務爲酒店經營。大東海A剛成立時還是有幾分傲氣的,畢竟改革開放沒多久,全國的四星級酒店也是屈指可數。成立僅一年,便獲得了“國際最佳旅遊金盃獎”的榮譽。


“雄心勃勃”大東海A趕上了改革開放的列車,更是抓住了第一波民營企業參與到證券市場的新機遇。1996年,大東海A發行B股,1997年又在A股上市。公司共募集了超過1.2億資金,計劃用於擴建南中國大酒店,讓酒店的客房數量從238間擴展到450間。


大東海A雖有一大把“野心”,但卻少有那個能力。之所以能順利上市,離不開公司董事長,各董事們的“默契”配合。


自公司成立到上市前的這段時間,大東海A的業績耀眼,並在逐年提升,每年的淨利潤也將近佔到當年總營收的近一半。



到1996年,大東海A的業績幾乎達到從公司誕生至今的最巔峯,當年營收近1.2億,淨利潤近6000萬。


假設1996年大東海A的238間客房天天滿客,折算到每間房的平均單價就得近1400元。即使是按2018年的客房均價來計算,要達到1.2億營收也是難之又難,何況故事發生的背景還是在上世紀末。


更加讓人哭笑不得的是,大東海A成功在A股上市當年,業績就開始下降,第二年淨利潤更是出現5445.4萬元的虧損。


這種不按套路出牌的操作,註定會真相大白。


  1. 吹”出來的業績


1998年,海南省審計廳對大東海A進行了財務審計,認爲公司在1993年-1997年間虛增利潤。


2001年03月06日,證監會發布了《關於海南大東海旅遊中心股份有限公司違反證券法規行爲的處罰決定》,認定大東海A採用虛列收入及投資收益等方法,導致虛增利潤2.28億元。



原來,1993年至1997年間,大東海A靠虛掛應收公司及下屬關聯企業的消費款,虛列營業收入2.1億元;還把其承包經營一家股份公司子公司的虛假利潤414萬元併入到自己公司;與此同時,還虛列裝修業務利潤、虛增投資收益、應收股份轉投資收益等“吹”爲公司的利潤。


更有意思的是,大東海A在1993年到1997年這五年裏,母公司淨利潤總共爲1.87億,稅前利潤額爲2.08億,但有2.28億元爲虛增利潤。這也就說明,大東海A上市前就一直處於虧損狀態了,爲了能上市也是“處心積慮”。


A股表現如此狼狽,B股也沒好到哪兒去。


《處罰決定》還披露了大東海A於1996年9月向中國經濟開發信託投資公司深圳證券業務部借入港幣976萬元,以4名香港居民的名義認購800萬股大東海公司B股,共獲利1807萬港元,摺合人民幣1931萬元。


而買賣股票盈利的358.65萬元被當時董事長等其他高管瓜分。


  1. 債臺高築,大股東“提款機”


光是虛增利潤也就罷了,大東海A還瞞着投資者們藏了一摞債務。


1、欠中國人民解放軍海南軍區後勤部土地款4,800萬元;

2、欠中國農業銀行三亞分行本息3,038萬元;

3、欠鐵道部第二工程局海南公司工程款本息3,098萬元;

4、欠中國農業銀行三亞分行人民幣1.55億元,美元150萬元。


而在面對這些債務訴訟案時,大東海A選擇了沉默。


沉默是金嗎?對大東海A而言,沉默是驚!


審計師們顯然被大東海A所作的這一切驚到了。1999年,會計師事務所表示,無法對公司當年年報的財務報表發表審計意見。


你可能會問大東海A不是上市了嗎?募集到的錢呢?


實話告訴你,A股和B股,兩次共募資金12,405萬元。除1986萬元用於南中國大酒店的擴建工程外,其餘10419萬元分別被公司原第一大股東海南大東海旅遊中心集團有限公司及其關聯公司佔用,被佔用資金佔募集資金總額的83.99%。


大東海A從始至終就一直是第一股東大東海集團的“提款機”。


大東海集團曾以大東海A的資產做抵押或直接以其名義取得的借貸款,佔有其募集資金,累計從大東海A取得的利益高達近4億元。


此後,大東海集團名存實亡,債沒要回來也就罷了,早已成“空殼”的大東海A還得爲其揹負債務。


除此之外,揹負了“惡果”的大東海A,還要面臨證監會開出的合計1981萬元的處罰,而這筆處罰款大東海A一拖就是18年。


以上原因直接導致了大東海A往後幾年開啓的不斷換“爸”之路和持續不斷的虧損之路。

保殼王”蛻變記


  1. 找個好“爸爸”


也許是被第一任大股東虐的太深。大東海A由此也開啓了換“爸”之路。


1998年12月25日,海南大東海旅遊中心集團有限公司持有的上述股權被司法劃轉至三亞農行名下,三亞農行1998年12月取得上述股權後委託全資下屬企業三亞銀農實業開發總公司持有,三亞銀農實業開發總公司成爲公司的第一大股東;


2000年12月12日,“甩手掌櫃”三亞農行將其股權被剝離到中國長城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名下,中國長城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成爲公司的第一大股東。


2001年9月19日,中國長城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與海口食品有限公司簽署《股權轉讓協議書》,轉讓標的爲6000萬股。2002年 10月18日,海口食品有限公司成爲公司的第一大股東。


2008年4月24日,羅牛山股份有限公司簽署《聲明書》,確認海口食品有限公司持有的6000萬股股權系代羅牛山股份有限公司持有,並於2010年1月29日完成過戶,羅牛山股份有限公司成爲公司的第一大股東。


至今,羅牛山仍是大東海A的最大股東。


  1. 大股東承諾重組,畫10年“大餅”


早在2008年,大東海A的控股股東羅牛山就曾承諾,將積極尋求重組方對大東海A進行資產重組,但遲遲未能兌現。


2014年羅牛山又對外宣稱,未來三年將積極尋求重組方對大東海A進行資產重組。


2017年2月,大東海A停牌籌劃重組,卻最終在當年8月公告稱,因公司沒有足夠的債務償還能力,相關風險無法控制,且包括重組預案在內的12項相關議案全部未獲董事會審議通過,決定終止本次重大資產重組。


2017年12月上市公司發佈公告稱,羅牛山申請對公司的重組承諾履行期限延長2年,公司股價再度應聲大跌。


10年多時間過去了,承諾屢屢“吹破”,只留下一張“大餅”。


2018年3月20日,大東海A發公告稱,初步判斷,本次籌劃的重大事項將構成重大資產重組,預計本次交易不構成重組上市,不會導致實際控制人發生變更。截至目前,本次籌劃的重大資產重組事項交易雙方尚在協商和論證中,最終方案尚未確定,交易雙方尚未簽署關於本次交易的正式協議,存在變更或終止的可能性。


  1. 保殼”路漫漫



1998年到2000年,是大東海A第一個連續虧損的三年。


爲了幫其“保殼”,大東海A的第三任大股東長城資管將價值1877.84萬元的土地使用權作價置換給大東海A,同時大東海A將部分遊樂設備及兩輛汽車賬面價值合計658.1萬元置換給長城資管。


之後,大東海A又將其“置換”來的土地使用權作價1877.84萬元轉讓給羣星時代,獲得轉讓收益1092.72萬元。


再加上政府於2001年年底同意給予大東海A因大東海拆遷整治造成的資產及經營損失補償791.57萬元等。


2001年全年淨利潤178.22萬,大東海A終於順利“活”了過來。


完成第一波“保殼”任務之後,大東海A便又重新陷入虧損和扭虧的惡性循環中,2003年和2004年,其連續兩年虧損。2005年12月,大東海A又轉讓了兩塊土地的經營權及其附着物等後,公司又一次渡過難關,實現盈利。


2006年緊接着又是虧損,並從2009年開始至2014年,一年虧損一年盈利交替進行。


資料顯示,在1999年至2016年的連續19個年度,其扣非後淨利潤皆處於虧損狀態,堪稱資本市場之“奇蹟”。若算上1993年到1997年的財務造假,可能這個虧損的年限超過20年。



這樣的局面被打破,直到2017年。大東海A2017年全年營收2790.7萬,淨利潤285.9萬,扣非淨利潤77.9萬,首次實現歸屬淨利和扣非淨利同時爲正,成功摘掉*ST的帽子,並宣佈清理完了鉅額歷史債務。


2017年年報中,大東海A終於繳清了證監會2001年開出的1981萬處罰款。



也許是大東海A虧習慣了,對於這突如其來的盈利,投資者們深信不疑,甚至證監會也爲其下發了問詢函。關於*ST東海A爲何能夠實現扭虧,要求大東海A對比上年同期情形,詳細說明報告期內毛利率高企的原因,水電費增長幅度較小的原因,是否存在對大客戶重大依賴等。


或許是怕這遲來的好消息影響第二天的股價。摘帽當天,大東海A的董祕又是披露公司撤銷風險提示公告,又是披露年報修正,最後還趕着時間回覆了交易所的詢問函。


2018年3月20日,大東海A回覆了證監會對其2017年年報的問詢函。



大東海A對一筆佔公司淨資產10%的對外借款(900萬元和 83萬元利息)未履行相應的審批程序和信息披露義務。


83萬元利息折去77.9萬扣非淨利潤,大東海A若沒有這筆利息收益,可能還是虧損的。


由此可見,雖然2017年度大東海A又一次扭虧爲盈。但其經營能力並未得到明顯提升。


暫時“護殼”成功的大東海A,能否徹底在2018年迎來新轉折,拭目以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