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5月12日母親節,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裏,初爲人母的媽媽們是否還記得爲了孕育新生命而忍受的嘔吐之苦;爲了小生命降臨而忍受的裂骨之痛;爲了小寶寶健康而忍受的奔波之累……在母親節這一天,相信所有寶媽們都希望收穫一份共同的禮物——寶寶的健康成長。

寶寶越小,照顧起來也就越費心,尤其在寶寶生病的時候,寶媽們不僅要面臨着感冒、發燒、拉肚子等常見病襲擾,更要面對那些嚴重威脅寶寶健康的疾病,尤其是堪稱寶寶“健康殺手”的——肺炎球菌。

很多寶媽們可能從沒聽說肺炎球菌,肺炎球菌一般定植於鼻咽部,經由呼吸道飛沫傳播,傳播形式隱匿,不易引起注意,兒童攜帶率可高達85% 。肺炎球菌究竟有多可怕呢?肺炎球菌能入侵身體多個部位,不僅引起肺炎,甚至可能引起腦膜炎、菌血症性肺炎、菌血症等嚴重的侵襲性疾病 ,疾病嚴重時可導致死亡;肺炎球菌引發的腦膜炎還可能導致耳聾、癱瘓、智力低下等後遺症。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肺炎球菌性疾病是導致全球5歲以下兒童死亡的重要病因之一。在我國,每年有174萬例5歲以下兒童感染肺炎球菌疾病的案例,大約每17分鐘就有一名五歲以下兒童因肺炎球菌感染而夭折,給無數家庭帶來嚴重打擊。

💙

肺炎球菌專挑嬰幼兒入侵,這背後和嬰幼兒免疫系統的發育特點密切相關。有部分寶媽們存在着一個理解誤區,認爲剛剛出生的嬰幼兒都自帶母親的抗體,能長期對抗疾病侵襲。然而真實情況卻是母傳抗體是有“有效期”的,它只能保護寶寶6個月左右,之後便消耗殆盡了。失去了母傳抗體的保護,嬰幼兒自身的免疫系統又尚未發育完善,於是就給肺炎球菌“趁虛而入”的機會。這就是爲什麼很多嬰幼兒在6個月前幾乎不生病,而6個月後卻成了醫院的常客。

此外,非純母乳餵養、室內空氣污染、營養缺乏、出生體重低、早產、免疫功能低下等都是嬰幼兒發生肺炎包括肺炎球菌性肺炎的高風險因素。

目前,抗生素是治療肺炎球菌性疾病的主要手段,但是耐藥菌的存在大大增加了治療的難度。有時甚至無藥可治,導致很多嬰幼兒備受疾病折磨,最終失去生命。面對肺炎球菌性疾病,寶媽們難道只能被動的等到孩子病了再大費周章的治療嗎?當然不是,被動治療不如主動預防!

鑑於肺炎球菌性疾病對嬰幼兒健康的嚴重威脅和抗生素的耐藥問題,世界衛生組織(WHO)已將肺炎球菌疾病列爲“需極高度優先使用疫苗預防的疾病”。儘早在6周齡爲寶寶接種肺炎球菌疫苗,讓嬰幼兒獲得抵抗肺炎球菌的免疫力,是目前普遍推薦對抗嬰幼兒肺炎球菌疾病最有效方法之一。

有人說,母親就是一艘乘風破浪的船,任憑風吹浪打,歷盡千辛萬苦也要保護自己的孩子到達安全的港灣。但是,保護祖國未來的花朵不應僅是一個母親的責任,更是全社會的責任。通過主動預防能更好幫助寶寶們遠離肺炎球菌性疾病地侵擾,爲寶寶撐起“健康的保護傘”,也讓每一名寶媽都能收穫最期待的母親節禮物!

👩‍💻 排版:阿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