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日常看各种影视剧中,经常会有战争双方的士兵在战争的激烈时刻拼刺刀,看起来血腥激烈无比,但是刺刀的杀伤性真的有那么大吗?为什么这样的镜头会那么多?

在一战的时候,刺刀主要分成三类。最常见的一种类型是刀刃状的,另外一种类型如薄薄的针头,易被折断。德军最常使用的一种则是刀刃呈锯齿状的刺刀。当时协约国的宣传上说这种设计是为了造成更可拍的伤口,但实际上,这种刺刀一般是先头部队为了执行任务而设计的,比如开垦道路,修建工事等,协约国的宣传更大程度上是为了激起战士们的斗志,但也不排除协约国是真的不清楚这种刺刀的用途。

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当时在一战时期的战前训练手册上经常会强调刺刀拼杀的重要性,战士们被不断的输入一种英国人的刺刀理论,即拼刺刀主义。但实际上理论和战场是不一样的。1914年之后,几乎没有人在战场上去拼刺刀(有一定的厌战心理,还有欧洲战场的战俘条例),而被刺刀刺死的人也是微乎其微的。虽然在堑壕战中士兵们还是会使用这个武器,但大多数情况下,士兵们只身面对敌人时大多数还是会选择逃跑或投降,而不是举起刺刀和敌人拼命。战争中被刺刀所伤的详细数据以不可统计,但和大型杀人武器而言这种伤亡无疑是很小的,比如大炮,机枪。根据英国医疗队的战史记录,在整个战场中,英军由于各种原因负伤的人员中,只有1%略多一点是由于刺刀造成的。

所以在战场上真正用拼刺刀的时候很少,伤亡也很低,影视剧上之所以常常使用这种镜头,是为了更好地突出一种悲壮的氛围,因为观众们喜欢看,一枪把人打死了谁又会去看呢?

至于二战时的中国战场,由于我们缺少子弹武器,不得以装备了大量的刺刀,大刀,长矛等冷兵器,而往往当我们使用这种武器的时候,就意味着不得不为之。

因为我们退无可退!

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