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日常看各種影視劇中,經常會有戰爭雙方的士兵在戰爭的激烈時刻拼刺刀,看起來血腥激烈無比,但是刺刀的殺傷性真的有那麼大嗎?爲什麼這樣的鏡頭會那麼多?

在一戰的時候,刺刀主要分成三類。最常見的一種類型是刀刃狀的,另外一種類型如薄薄的針頭,易被折斷。德軍最常使用的一種則是刀刃呈鋸齒狀的刺刀。當時協約國的宣傳上說這種設計是爲了造成更可拍的傷口,但實際上,這種刺刀一般是先頭部隊爲了執行任務而設計的,比如開墾道路,修建工事等,協約國的宣傳更大程度上是爲了激起戰士們的鬥志,但也不排除協約國是真的不清楚這種刺刀的用途。

圖片來源於網絡,若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當時在一戰時期的戰前訓練手冊上經常會強調刺刀拼殺的重要性,戰士們被不斷的輸入一種英國人的刺刀理論,即拼刺刀主義。但實際上理論和戰場是不一樣的。1914年之後,幾乎沒有人在戰場上去拼刺刀(有一定的厭戰心理,還有歐洲戰場的戰俘條例),而被刺刀刺死的人也是微乎其微的。雖然在塹壕戰中士兵們還是會使用這個武器,但大多數情況下,士兵們隻身面對敵人時大多數還是會選擇逃跑或投降,而不是舉起刺刀和敵人拼命。戰爭中被刺刀所傷的詳細數據以不可統計,但和大型殺人武器而言這種傷亡無疑是很小的,比如大炮,機槍。根據英國醫療隊的戰史記錄,在整個戰場中,英軍由於各種原因負傷的人員中,只有1%略多一點是由於刺刀造成的。

所以在戰場上真正用拼刺刀的時候很少,傷亡也很低,影視劇上之所以常常使用這種鏡頭,是爲了更好地突出一種悲壯的氛圍,因爲觀衆們喜歡看,一槍把人打死了誰又會去看呢?

至於二戰時的中國戰場,由於我們缺少子彈武器,不得以裝備了大量的刺刀,大刀,長矛等冷兵器,而往往當我們使用這種武器的時候,就意味着不得不爲之。

因爲我們退無可退!

圖片來源於網絡,若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圖片來源於網絡,若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相關文章